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很快,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探讨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特点;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
一、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
1、高层建筑的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中心城区施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也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2、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
施工方要统筹各个部门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这由施工方的项目投资所决定,项目投资较大则使用质量较高的材料。无论施工方是竞标方还是自主施工方,对前期的成本投入都要做好预算,要确保项目投资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3、地基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面建筑较多,整个建筑的重量较大,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坚固的地基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撑上层建筑,而且对抵抗自然灾害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基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地基的坚固问题,还要考虑到综合利用问题,现代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多层地下室,地下室可以用作商用或者停车场。对地基施工周期要做好预算,不能只专注于地标建筑的施工,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4、建筑高,施工技術难度较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也不断的增强,温度也越来越低。除了自然因素,建筑的造型也影响着施工,要保证建筑造型同时还要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施工难度。高层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运输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垂直升降机或者起重设备进行运输,同地面施工相比,运输方式较为复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工期时间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高层建筑施工量大,施工周期较长,工程作业要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雨雪对高层建筑施工和人员安全的保证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需要更强的水平载荷承受能力,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倾斜、水平滑移、地基的沉降等问题发生,对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1)土方开挖前,要对地形、地质、水文等信息进行处理,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开挖方式,编制最优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根据开挖工程规模、土石特性、工作条件等选取最适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弃渣、弃土的处理工作,不可随意倾倒,最好用于铺路、造地还田,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做好施工排水措
施,施工用水、地下水等要及时排出,避免基坑积水,创造最好的施工条件。
(2)基坑支护可以减小基地回弹,节约施工空间,保护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时,要求施工人员工作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挡板质量要高,避免结构受弯破坏,挡板嵌入深度要符合标准要求,增强挡土结构的抗压力,针对不同被支护土体类型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由为重要,因为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因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开工前,要按着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能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试验主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混、含水率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在配比、原材料、搅拌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进行细仔的检查工作。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3、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当前建筑水平。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施工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徐福星,傅旭青,徐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及安全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曾兴机. 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J]. 四川建材. 2009(06)
[3] 周文化.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5)
[4] 刘海峰.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2)
[5] 刘超. 大型框架结构后浇带的留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6] 刘文珺. 导轨式爬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8(04)
[7] 陈昌剑. 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问题探讨[J]. 商品与质量. 2009(S2)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特点;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
一、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
1、高层建筑的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中心城区施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也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2、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
施工方要统筹各个部门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这由施工方的项目投资所决定,项目投资较大则使用质量较高的材料。无论施工方是竞标方还是自主施工方,对前期的成本投入都要做好预算,要确保项目投资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3、地基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面建筑较多,整个建筑的重量较大,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坚固的地基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撑上层建筑,而且对抵抗自然灾害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基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地基的坚固问题,还要考虑到综合利用问题,现代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多层地下室,地下室可以用作商用或者停车场。对地基施工周期要做好预算,不能只专注于地标建筑的施工,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4、建筑高,施工技術难度较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也不断的增强,温度也越来越低。除了自然因素,建筑的造型也影响着施工,要保证建筑造型同时还要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施工难度。高层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运输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垂直升降机或者起重设备进行运输,同地面施工相比,运输方式较为复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工期时间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高层建筑施工量大,施工周期较长,工程作业要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雨雪对高层建筑施工和人员安全的保证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需要更强的水平载荷承受能力,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倾斜、水平滑移、地基的沉降等问题发生,对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1)土方开挖前,要对地形、地质、水文等信息进行处理,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开挖方式,编制最优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根据开挖工程规模、土石特性、工作条件等选取最适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弃渣、弃土的处理工作,不可随意倾倒,最好用于铺路、造地还田,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做好施工排水措
施,施工用水、地下水等要及时排出,避免基坑积水,创造最好的施工条件。
(2)基坑支护可以减小基地回弹,节约施工空间,保护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时,要求施工人员工作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挡板质量要高,避免结构受弯破坏,挡板嵌入深度要符合标准要求,增强挡土结构的抗压力,针对不同被支护土体类型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由为重要,因为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因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开工前,要按着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能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试验主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混、含水率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在配比、原材料、搅拌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进行细仔的检查工作。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3、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当前建筑水平。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施工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徐福星,傅旭青,徐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及安全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曾兴机. 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J]. 四川建材. 2009(06)
[3] 周文化.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5)
[4] 刘海峰.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2)
[5] 刘超. 大型框架结构后浇带的留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6] 刘文珺. 导轨式爬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8(04)
[7] 陈昌剑. 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问题探讨[J]. 商品与质量.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