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将传统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发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在新形势下,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共产党员 马克思主义 民本观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为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全党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非常必要、及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本思想发端于夏商周时代,其代表人物有夏禹、盘庚和周公。《尚书·虞夏》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概念正是源自于此。夏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意在表明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的生活安定了,国家才能保持稳定。盘庚在其施政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实践了民本思想。周公的民本思想则体现在“敬德保民”和“教化民众”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提倡和发展,民本思想体系初步形成。例如孔子的“为政以德”,“足食、足兵、民信”;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者无敌”;荀子的“恩惠于民”,“平政爱民”等,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至西汉时期,贾谊对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在《大政上》中,他提出了“民无不为本、民无不为命、民无不为功、民无不为力”的观点,由此系统阐述了人民是国家安危之基、存亡之本、兴坏之源,亦是君主之威侮、盲明、强弱的关键。有基于此,进而他总结出了“政在爱民,施行仁政,民必胜”的思想体系。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思想家对“以民为根、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的政治理念不断加以阐述、诠释和充实,使的民本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古代民本思想具体体现在畏民、重民、得民、知民、宽民、爱民、教民、忧民、利民、富民十个方面。时至今日,古代民本思想依然闪耀着进步的光芒,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中国四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诠释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创造,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不仅秉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而且还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发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改造和重新诠释,使之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是毛泽东关于民本思想最生动的表述。邓小平同志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们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等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政治上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文化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素质、在价值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民本思想的具体表达。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也包涵了丰富的民本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观形象、具体的阐述,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实质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其一,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平等地位和根本利益;其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其三、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
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我们的司法机构是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共和国,这些绝不仅仅是一种名称的具体表述,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形象反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一个没有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 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人民政府的职责。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四代领导人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而且带领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认真踏实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局面。
马克思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
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必须坚定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在理论上,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理论和阐述;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以实际行动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古代士大夫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当代共产党员理应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每位共产党员都要经常进行自我省察: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是否真心实意、兢兢业业地在为人民大众办事?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一员,还是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共产党员在人生价值取向与人生奋斗动机上,为民还是为己,是衡量党员党性修养的一把标尺。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每位党员都应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一些党员精神空虚,失去了人生方向,崇尚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更有甚者贪污腐化、堕落变质,等等。这从反面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对共产党员保持党性修养是何等的重要。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共产党员反腐拒变的精神防线。如果某一位共产党员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那么他(她)便会在内心里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人民利益当作至高无上的利益;在行动上,会勤勉敬业地为人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工作作风上,会主动同人民群众接近,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在党内系统全面地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是党进行思想建设的一项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作为一种系统理论和指导思想,理应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开展,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党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重民权利、亲民作风、知民疾苦、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六大为民准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武装全党,将共产党建设成为永远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其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教育活动,要让共产党员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在于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共产党员只有在思想信念上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才会在行动上自觉地拒腐防变。第三、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民亲民、知民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重要内涵,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工作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亲近感情,有利于维护融洽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而融洽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在全党内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就是要教育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强调重民亲民、知民为民,激励党员做到一切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为民奋斗,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者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关键词】共产党员 马克思主义 民本观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为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全党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非常必要、及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本思想发端于夏商周时代,其代表人物有夏禹、盘庚和周公。《尚书·虞夏》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概念正是源自于此。夏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意在表明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的生活安定了,国家才能保持稳定。盘庚在其施政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实践了民本思想。周公的民本思想则体现在“敬德保民”和“教化民众”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提倡和发展,民本思想体系初步形成。例如孔子的“为政以德”,“足食、足兵、民信”;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者无敌”;荀子的“恩惠于民”,“平政爱民”等,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至西汉时期,贾谊对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在《大政上》中,他提出了“民无不为本、民无不为命、民无不为功、民无不为力”的观点,由此系统阐述了人民是国家安危之基、存亡之本、兴坏之源,亦是君主之威侮、盲明、强弱的关键。有基于此,进而他总结出了“政在爱民,施行仁政,民必胜”的思想体系。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思想家对“以民为根、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的政治理念不断加以阐述、诠释和充实,使的民本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古代民本思想具体体现在畏民、重民、得民、知民、宽民、爱民、教民、忧民、利民、富民十个方面。时至今日,古代民本思想依然闪耀着进步的光芒,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中国四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诠释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创造,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不仅秉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而且还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发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改造和重新诠释,使之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是毛泽东关于民本思想最生动的表述。邓小平同志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们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等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政治上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文化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素质、在价值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民本思想的具体表达。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也包涵了丰富的民本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观形象、具体的阐述,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实质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其一,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平等地位和根本利益;其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其三、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
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我们的司法机构是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共和国,这些绝不仅仅是一种名称的具体表述,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形象反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一个没有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 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人民政府的职责。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四代领导人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而且带领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认真踏实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局面。
马克思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
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必须坚定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在理论上,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理论和阐述;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以实际行动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古代士大夫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当代共产党员理应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每位共产党员都要经常进行自我省察: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是否真心实意、兢兢业业地在为人民大众办事?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一员,还是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共产党员在人生价值取向与人生奋斗动机上,为民还是为己,是衡量党员党性修养的一把标尺。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每位党员都应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一些党员精神空虚,失去了人生方向,崇尚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更有甚者贪污腐化、堕落变质,等等。这从反面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对共产党员保持党性修养是何等的重要。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共产党员反腐拒变的精神防线。如果某一位共产党员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那么他(她)便会在内心里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人民利益当作至高无上的利益;在行动上,会勤勉敬业地为人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工作作风上,会主动同人民群众接近,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在党内系统全面地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是党进行思想建设的一项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作为一种系统理论和指导思想,理应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开展,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党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重民权利、亲民作风、知民疾苦、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六大为民准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武装全党,将共产党建设成为永远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其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教育活动,要让共产党员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在于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共产党员只有在思想信念上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才会在行动上自觉地拒腐防变。第三、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活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民亲民、知民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重要内涵,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工作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亲近感情,有利于维护融洽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而融洽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在全党内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就是要教育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强调重民亲民、知民为民,激励党员做到一切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为民奋斗,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者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