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及模式的转变,民办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多变的成长发展环境,但民办高校的学生很少具备相应成熟的应对心理,这样就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与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又有其不同的特殊明显的表现形式,所以相对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疏导模式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表现;疏导模式
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民办高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既具有相同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性,特别是在特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体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及办学特色不断发展转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体现出自律能力不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情绪,对自己不自信,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此外,民办高校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能力强,在校更多关注的是个人自身,集体感较弱,加上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倾向于严格管理,与学生的个人诉求有矛盾冲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由于受传统的只重视智力教育的家庭及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对子女的经济支持,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这更容易使民办高校的学生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其次,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找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也对民办高校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同时,出现很多学生很浮躁,急于到社会上做兼职,甚至占用正常上课时间,最终得不偿失,到毕业生时的心理压力更大。
再次,由于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无奈进入民办高校,他们的心理因为高考的失落、选择的无奈、家庭的压力及社会的认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终使他们在学校很难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自我认知不足。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
人际关系问题是民办高校学生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宿舍关系紧张问题。由于很多学生以我为中心,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也不愿主动付出,对其他人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加上有些学生的处事意识不够,常常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很多同学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易造成宿舍同学关系紧张,最终影响个人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进而产生孤独、抑郁和自卑等不良情绪。
就业问题也是民办高校学生中表现特别突出的问题。在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与公办学校相比也缺少更多的就业平台,就业压力更大,这也是民办高校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也往往会使学生对前途产生危机感,对自己产生“无能感”,易引发焦虑、自卑、焦躁等心理问题。
自尊心较强但自律意识不够。民办学院学生为了较好的体现自身的自尊心,能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及各种社会活动,也很享受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见证自己的能力和被认同感。但在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律意识就相对薄弱,如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有效遵守校纪校规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能全方面的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根本没有目标,只是平淡无聊地过着大学生活。
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差。面对多元的社会,民办高校学生很容易人云亦云,盲目接受一些新事物,不良习惯相对较多。特别是在没有父母的严格管束和老师的严格看管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基本上已宿舍为家,整天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与现实世界想脱离,部分同学则沾染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大肆挥霍金钱购买时尚手机和漂亮衣服,学别人谈恋爱等其他无益的活动。这就导致他们无理想抱负和期望,没有上进的愿望,没有荣辱感,没有学习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只为了混一张文凭在校园里浪费几年的青春。
心理健康常识严重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甚至可能接收到的是一些不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时候将一般的情绪或者是一般的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模式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模式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建立多种多样的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疏导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学校可以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解答学生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并邀请有关专家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科学的认知,进而主动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班主任可以多召开有关于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通过以班级或寝室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心理辅导形式,让学生之间形成朋辈关系,相互帮助,相互成长。同时,还可以在不同时期召开不同的形式的主题班委,如,人际关系、恋爱心理、考试心理、学习心理、就业心理等系列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利用多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可以利用班级qq群、飞信群和微信群,时常上传一些健康心理调试的方法。同时,可以根据新生心理普查情况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同时做好动态管理和跟进。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故事图片、征文及情景剧展播等。同时可以请专门心理咨询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辅导。
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人际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建立多方面的感情支持网络(如政治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寝室同学、班集体等。
参考文献:
[1] 余孟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张大均.邓桌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及模式的转变,民办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多变的成长发展环境,但民办高校的学生很少具备相应成熟的应对心理,这样就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与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又有其不同的特殊明显的表现形式,所以相对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疏导模式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表现;疏导模式
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民办高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既具有相同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性,特别是在特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体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及办学特色不断发展转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体现出自律能力不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情绪,对自己不自信,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此外,民办高校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能力强,在校更多关注的是个人自身,集体感较弱,加上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倾向于严格管理,与学生的个人诉求有矛盾冲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由于受传统的只重视智力教育的家庭及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对子女的经济支持,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这更容易使民办高校的学生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其次,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找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也对民办高校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同时,出现很多学生很浮躁,急于到社会上做兼职,甚至占用正常上课时间,最终得不偿失,到毕业生时的心理压力更大。
再次,由于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无奈进入民办高校,他们的心理因为高考的失落、选择的无奈、家庭的压力及社会的认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终使他们在学校很难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自我认知不足。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
人际关系问题是民办高校学生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宿舍关系紧张问题。由于很多学生以我为中心,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也不愿主动付出,对其他人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加上有些学生的处事意识不够,常常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很多同学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易造成宿舍同学关系紧张,最终影响个人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进而产生孤独、抑郁和自卑等不良情绪。
就业问题也是民办高校学生中表现特别突出的问题。在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与公办学校相比也缺少更多的就业平台,就业压力更大,这也是民办高校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也往往会使学生对前途产生危机感,对自己产生“无能感”,易引发焦虑、自卑、焦躁等心理问题。
自尊心较强但自律意识不够。民办学院学生为了较好的体现自身的自尊心,能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及各种社会活动,也很享受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见证自己的能力和被认同感。但在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律意识就相对薄弱,如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有效遵守校纪校规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能全方面的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根本没有目标,只是平淡无聊地过着大学生活。
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差。面对多元的社会,民办高校学生很容易人云亦云,盲目接受一些新事物,不良习惯相对较多。特别是在没有父母的严格管束和老师的严格看管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基本上已宿舍为家,整天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与现实世界想脱离,部分同学则沾染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大肆挥霍金钱购买时尚手机和漂亮衣服,学别人谈恋爱等其他无益的活动。这就导致他们无理想抱负和期望,没有上进的愿望,没有荣辱感,没有学习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只为了混一张文凭在校园里浪费几年的青春。
心理健康常识严重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甚至可能接收到的是一些不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时候将一般的情绪或者是一般的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模式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模式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建立多种多样的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疏导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学校可以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解答学生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并邀请有关专家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科学的认知,进而主动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班主任可以多召开有关于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通过以班级或寝室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心理辅导形式,让学生之间形成朋辈关系,相互帮助,相互成长。同时,还可以在不同时期召开不同的形式的主题班委,如,人际关系、恋爱心理、考试心理、学习心理、就业心理等系列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利用多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可以利用班级qq群、飞信群和微信群,时常上传一些健康心理调试的方法。同时,可以根据新生心理普查情况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同时做好动态管理和跟进。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故事图片、征文及情景剧展播等。同时可以请专门心理咨询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辅导。
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人际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建立多方面的感情支持网络(如政治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寝室同学、班集体等。
参考文献:
[1] 余孟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张大均.邓桌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