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活为核心”已成为培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而情境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培智学校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发挥情境教学之优势,取得最佳学习成效,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能整合各种生活资源,给智障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回归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激发兴趣、激励主动参与、体验,突破理解难度、提高运用效率等,从而实现教学为学生“学会生活”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情境”之“真”世界
情境教育讲究“真”。真,就是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出现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尽量是自然生活中有的,或是生活中已发生以及有可能会发生的为最好。
我们知道,新知识或新能力的学习是需要在旧有知识和能力上建构起来,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自然生活,他所看到的世界,它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就是其最好的新知识、新能力的建构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把这些学生身边的物、景、事通过真实的影像适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我们通过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有重点、有选择的、密集式的出现时,孩子是认可和接受的,因为他们有情感和认知基础。而这些被认可和接受生动映象,必留在孩子的记忆屏上,从而与其生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贯通,智慧的种子因此在这儿萌芽。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的真实的世界引导他们学习其内在生活的知识,掌握生活的本领,处理好生活的问题,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学生抽象思维差的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减少了学习从“进入—消化—输出”等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情境”之“亲”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情境教育的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情景教学讲究情感,而情感从何而来?就是他们身边的、他们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人、物、事等,对这些人、五、景、事学生最容易产生亲近感。信息技术可以适时的把学生心中带有情感的事物适时的带进课堂。
信息技术让“亲”不断的触动孩子的情感,使儿童在不知不觉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有了某种积极的情绪。心理学上说“积极的情绪参与是学习的关键”“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亲”使学生与教学内容“近”了,“缩短了心理距离”。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境”之“趣”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这早已被教师们认可,情境教学也要讲究“趣”,否则学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离开了趣味,情景教学也就是失去了一半的力量。
信息技术“趣”的激发主要在于奇妙、在于成功、在于欲望的形成。
在讲毫升的知识时,课件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境,老师的孩子病了,医生开了一盒糖浆,上面写着每次10毫升,刘老师到底倒多少就是10毫升呢,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帮助”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毫升的认识中,终于“帮”老师解决了问题。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情境”之“多”参与
“多”就是情境的展开需要多重刺激形式的出现。通过信息技术方法的有机整合,能把单一的刺激变成多项的刺激。
我们的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組合式不同的,也就说明学生在接受事物的获取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而我们智障学生接收信息不仅仅是“弱”或“差”的问题,在接受信息上的方式上可能更“单一”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接触性事物敏感,有的对声音有兴趣,有的只对对动态的画面感兴趣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接收信息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鲜艳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有效地 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五、利用信息技术,产生“情境”之“美”享受
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认为“美”是“情境教育”操作的突破口。美的熏陶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力”,感受美,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信息技术是最能让我们的课堂产生美的享受的武器。
讲《妈妈的爱》,刚开始上课,老师问:“你们喜欢唱歌吗?有一首歌很多孩子都喜欢唱。听!”——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当优美的音乐旋律一响起,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母亲般的温暖氛围在教室中弥漫开来,学生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被妈妈的爱浸润的幸福。歌声让学生们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想起了妈妈的爱。当老师问到:“你能给大家讲一件妈妈爱你的事吗?”孩子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妈妈给我做饭。”“妈妈给我洗衣服”“妈妈接我。”……
学习的关键是什么,也许并不是老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孩子想学、爱学的情感。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奠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开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心门。
六、利用信息技术,满足“情境”之“灵”要求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智障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它的呈现与使用能根据学生的变化而灵活转化,让我们情境设置也应该有层次性、多变性、支持性等特点。
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在利用课件组织学生“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在进行对应活动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给予的数量上有不同,就是给孩子的事物也有差别,有的是图片,有的却是数字与符号,这样就保证了孩子们对一一对应这个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我们的智障学生课堂的情境教学更加容易、深入的做到“真、亲、趣、多、美、灵”,促进了智障学生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生活。但路漫漫之修远兮,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情境教学方面,还只是做到了的表面,还没有探究到其精髓,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把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结合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最大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能整合各种生活资源,给智障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回归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激发兴趣、激励主动参与、体验,突破理解难度、提高运用效率等,从而实现教学为学生“学会生活”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情境”之“真”世界
情境教育讲究“真”。真,就是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出现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尽量是自然生活中有的,或是生活中已发生以及有可能会发生的为最好。
我们知道,新知识或新能力的学习是需要在旧有知识和能力上建构起来,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自然生活,他所看到的世界,它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就是其最好的新知识、新能力的建构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把这些学生身边的物、景、事通过真实的影像适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我们通过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有重点、有选择的、密集式的出现时,孩子是认可和接受的,因为他们有情感和认知基础。而这些被认可和接受生动映象,必留在孩子的记忆屏上,从而与其生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贯通,智慧的种子因此在这儿萌芽。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的真实的世界引导他们学习其内在生活的知识,掌握生活的本领,处理好生活的问题,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学生抽象思维差的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减少了学习从“进入—消化—输出”等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情境”之“亲”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情境教育的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情景教学讲究情感,而情感从何而来?就是他们身边的、他们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人、物、事等,对这些人、五、景、事学生最容易产生亲近感。信息技术可以适时的把学生心中带有情感的事物适时的带进课堂。
信息技术让“亲”不断的触动孩子的情感,使儿童在不知不觉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有了某种积极的情绪。心理学上说“积极的情绪参与是学习的关键”“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亲”使学生与教学内容“近”了,“缩短了心理距离”。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境”之“趣”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这早已被教师们认可,情境教学也要讲究“趣”,否则学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离开了趣味,情景教学也就是失去了一半的力量。
信息技术“趣”的激发主要在于奇妙、在于成功、在于欲望的形成。
在讲毫升的知识时,课件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境,老师的孩子病了,医生开了一盒糖浆,上面写着每次10毫升,刘老师到底倒多少就是10毫升呢,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帮助”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毫升的认识中,终于“帮”老师解决了问题。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情境”之“多”参与
“多”就是情境的展开需要多重刺激形式的出现。通过信息技术方法的有机整合,能把单一的刺激变成多项的刺激。
我们的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組合式不同的,也就说明学生在接受事物的获取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而我们智障学生接收信息不仅仅是“弱”或“差”的问题,在接受信息上的方式上可能更“单一”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接触性事物敏感,有的对声音有兴趣,有的只对对动态的画面感兴趣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接收信息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鲜艳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有效地 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五、利用信息技术,产生“情境”之“美”享受
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认为“美”是“情境教育”操作的突破口。美的熏陶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力”,感受美,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信息技术是最能让我们的课堂产生美的享受的武器。
讲《妈妈的爱》,刚开始上课,老师问:“你们喜欢唱歌吗?有一首歌很多孩子都喜欢唱。听!”——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当优美的音乐旋律一响起,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母亲般的温暖氛围在教室中弥漫开来,学生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被妈妈的爱浸润的幸福。歌声让学生们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想起了妈妈的爱。当老师问到:“你能给大家讲一件妈妈爱你的事吗?”孩子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妈妈给我做饭。”“妈妈给我洗衣服”“妈妈接我。”……
学习的关键是什么,也许并不是老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孩子想学、爱学的情感。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奠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开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心门。
六、利用信息技术,满足“情境”之“灵”要求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智障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它的呈现与使用能根据学生的变化而灵活转化,让我们情境设置也应该有层次性、多变性、支持性等特点。
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在利用课件组织学生“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在进行对应活动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给予的数量上有不同,就是给孩子的事物也有差别,有的是图片,有的却是数字与符号,这样就保证了孩子们对一一对应这个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我们的智障学生课堂的情境教学更加容易、深入的做到“真、亲、趣、多、美、灵”,促进了智障学生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生活。但路漫漫之修远兮,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情境教学方面,还只是做到了的表面,还没有探究到其精髓,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把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结合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