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社团是学生业余活动比较集中的平台,在高校社团建立党支部是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和促进党务工作展开的重要举措。然而现今高校社团中党支部的建设还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组织结构有待加强、党员素质有待提升、政治和理论学习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高校党支部的建立有些许裨益。
关键词:高校社团;党支部;大学生
一、高校社团党支部建立的现状分析
社团是高校中培养和发挥学生潜能的必不可少的平台。许多学生都将社团视为其踏入社会工作之前的“炼金石”和锻炼自身才能的重要场所。有学者指出,高校社团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与发展社团人成为自主性和合作性、自由性和责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主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党支部建立的缺失和管理的涣散等原因。高校社团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其锻造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中党支部的建立比较少且缺乏统一的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社团组织种类众多,功能和性质也大多不同。社团的管理主要是在学校相关组织的指导下,以社团的宗旨、目标和性质为依据进行运营。尽管学校对社团的成立、运行都进行了相关的管理,但其主要运作模式还是在不违反学校相关制度的规定下自由发挥。也就是说,社团只要不违反学校对于社团活动的相关规定,就可以自行进行各种活动,学校一般不进行干预。对于娱乐性或兴趣性的社团,例如,漫画爱好者等,这种形式是比较可取的。但对于行政性比较强以及活动内容比较专业的社团,例如学生会等来说,这种模式不利于社团有效贯彻和发挥党的精神,执行党的理念,以及促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展开。在高校社团中,除了学生会等与党委和团委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生社团外,基本上很少有社团建立党支部,更没有党支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党支部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和组织作用不明显。由于设立党支部的社团比较少,大部分社团的日常活动都是社由团相关负责人领导与兴办的,因此社团的指导方针和精神方向并不一定与党保持了一致。另外,在设立的党支部的社团中,很大部分社团的党支部只是一个虚设的部门,并没有发挥其对社团进行精神和方向领导的作用。在整个学校内部,党支部主要是对学校的与党相关的事务进行领导和管理,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社团中,因此也很少对学生社团进行组织和管理。
(三)社团中党员的比例比较小,党员工作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高校社团种类数量众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比较高。然而,大一新生对各方面的环境不熟悉,党员的比例比较低,党务素质不高,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社团的党员比例。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会选择加入社团;从政治面貌看,参加社团的共青团员占绝对多数,为85%,党员为15%,从年级看,低年级的社团人员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团的参与性比较高,但党员比例比较小。由于社团中低年级学生占有较大比例,社团党员数量较少,高校社团的整体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四)社团中实践活动与党支部链接性不大,且政治与理论学习不够。高校社团的主要特征是每年都会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结交了新的朋友、身心都得到了一定锻炼。但由于高校社团中党支部领导的缺失,有些社团的方向和精神可能会发生偏差。另外,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除个别与马克思或党联系比较紧密的社团外,大部分社团对对政治和理论的学习不够,也不注重对党的精神和原则的学习。
二、高校社团党支部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高校社团是学生除了学习外最活跃的场地,也是接触和了解学生真正生活的重要场所。党支部是促进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讨论和分析群众思想政治状况的基层组织。高校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更离不开学生活动阵地——学生社团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基层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中,有利于党支部对基层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以及党组织基层的扩展,也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引领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的展开。
(一)有利于将先进意识普及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思想文化最为开放和自由的领地,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利用党支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先进思想的形成和社团相关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理想,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由于社团在高校中的普及性以及学生参与社团的普遍性,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可以利用社团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学习并贯彻实践。党的思想和主张。
(二)有利于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质党员。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某种宗旨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织的,具有特定目标、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组织。从高校社团的成员构成来看,参加社团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有余力的人,相对于只专注于学业的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和开放,社交能力和综合能力往往更强。当前,高校社团的组织日益健全、规模日益扩大,在高校中集中了更多的具有理想和信念的青年学生。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更好地吸收优秀学生进入社团和党支部,更好地开展社团的工作;有利于社团中的党员成员发挥组织意识和党性意识,在学生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向心力促进社团活动的开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和优秀党员。
(三)有利于党组织基层的扩大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当前,高校社团的组织和规模都在健全和扩展中,随着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強,过去那种只是在院系、专业和班级设立党支部的形式,已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党组织基层的工作。在学生社团中设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社团的活动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社团在学生业余活动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来开展高校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党支部更多地吸收优秀学生进入组织,也有利于党建活动进一步地展开。 三、高校社团党支部的建立与管理方式探索
高校社团是学生除了学习外比较活跃的一个场地,也是学生展示和锻炼自身才干的一个平台,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社团的活跃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共同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团活动的展开,党支部基层工作的展开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但由于目前高校社团中党支部的缺失以及组织和管理力度的不足,使得高校黨支部并没有在社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健全社团党建工作的队伍,加强社团与党支部的交流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以促进高校社团党支部的建立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善非常之重要。
(一)加强社团党支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由于当前高校中存在着不少社团缺乏党支部的现象,妨碍了党支部基层组织的扩大和优秀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因此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首先得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尤其是那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较多的社团和政治觉悟性比较高的社团。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首先应明确党社团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院系社团隶属于院团委,校社团隶属于校团委,因此在社团中建立党支部时应先明确社团的活动范围和组织设置。社团党支部应由学校党支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隶属于学校团委。对院系社团来说,党支部应主要由院系党支部牵头设立并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管理;对校社团来说,党支部应主要校党支部牵头设立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
同时,社团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设置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不能只是社团中一个虚设的部门,而必须与社团的功能和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党务工作。社团党支部应与学院和学校党支部保持一致,对其负责。此外,社团党支部的书记以及其他党务工作者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好社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社团中党员的教育和考察。社团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二)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理论来自实践,高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既要运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知。社团党支部的工作同样如此,一方面,要将党的先进意识、先进思想带入社团,促进社团成员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另一方面,要协助社团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社团党支部对理论的学习不可机械的以开会的形式进行,应丰富理论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引进先进的元素,提升社团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支部成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社团党支部要加强对成员理论学习的具体指导,通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政治形式热点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评比表彰先进,一次促进支部成员理论学习的热情,形成支部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同时,社团活动的展开应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而有益于学生的活动。
(三)促进党支部与社团活动的结合,加强两者的融合。社团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院系和学校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以及党员的发展等工作。目前,尽管不少高校社团中都建立了党支部,但很多只是对学校和院系党支部的意见和方针起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并没有积极地根据社团的职能和方向与社团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党务工作。因此,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必须借助社团这个学生活动集散地的平台扩大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自主地加入党的队伍。
党支部与社团不是分离的关系,党支部更不能只是社团中一个虚设的部门,党支部应是听从院系和学校党支部的指导并对其负责,同时属于社团的一部分的存在。因此,党支部应结合社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加强两者的融合和互进,以此促进高校党组织基层的巩固与党务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应飚, 申玮, 李金林. 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8): 56-57.
[2] 聂邦军. 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立的途径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2): 36-37.
[3] 任琪. 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 青年与社会, 2012, 62(3).
关键词:高校社团;党支部;大学生
一、高校社团党支部建立的现状分析
社团是高校中培养和发挥学生潜能的必不可少的平台。许多学生都将社团视为其踏入社会工作之前的“炼金石”和锻炼自身才能的重要场所。有学者指出,高校社团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与发展社团人成为自主性和合作性、自由性和责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主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党支部建立的缺失和管理的涣散等原因。高校社团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其锻造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中党支部的建立比较少且缺乏统一的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社团组织种类众多,功能和性质也大多不同。社团的管理主要是在学校相关组织的指导下,以社团的宗旨、目标和性质为依据进行运营。尽管学校对社团的成立、运行都进行了相关的管理,但其主要运作模式还是在不违反学校相关制度的规定下自由发挥。也就是说,社团只要不违反学校对于社团活动的相关规定,就可以自行进行各种活动,学校一般不进行干预。对于娱乐性或兴趣性的社团,例如,漫画爱好者等,这种形式是比较可取的。但对于行政性比较强以及活动内容比较专业的社团,例如学生会等来说,这种模式不利于社团有效贯彻和发挥党的精神,执行党的理念,以及促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展开。在高校社团中,除了学生会等与党委和团委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生社团外,基本上很少有社团建立党支部,更没有党支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党支部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和组织作用不明显。由于设立党支部的社团比较少,大部分社团的日常活动都是社由团相关负责人领导与兴办的,因此社团的指导方针和精神方向并不一定与党保持了一致。另外,在设立的党支部的社团中,很大部分社团的党支部只是一个虚设的部门,并没有发挥其对社团进行精神和方向领导的作用。在整个学校内部,党支部主要是对学校的与党相关的事务进行领导和管理,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社团中,因此也很少对学生社团进行组织和管理。
(三)社团中党员的比例比较小,党员工作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高校社团种类数量众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比较高。然而,大一新生对各方面的环境不熟悉,党员的比例比较低,党务素质不高,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社团的党员比例。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会选择加入社团;从政治面貌看,参加社团的共青团员占绝对多数,为85%,党员为15%,从年级看,低年级的社团人员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团的参与性比较高,但党员比例比较小。由于社团中低年级学生占有较大比例,社团党员数量较少,高校社团的整体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四)社团中实践活动与党支部链接性不大,且政治与理论学习不够。高校社团的主要特征是每年都会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结交了新的朋友、身心都得到了一定锻炼。但由于高校社团中党支部领导的缺失,有些社团的方向和精神可能会发生偏差。另外,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除个别与马克思或党联系比较紧密的社团外,大部分社团对对政治和理论的学习不够,也不注重对党的精神和原则的学习。
二、高校社团党支部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高校社团是学生除了学习外最活跃的场地,也是接触和了解学生真正生活的重要场所。党支部是促进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讨论和分析群众思想政治状况的基层组织。高校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更离不开学生活动阵地——学生社团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基层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中,有利于党支部对基层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以及党组织基层的扩展,也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引领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的展开。
(一)有利于将先进意识普及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思想文化最为开放和自由的领地,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利用党支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先进思想的形成和社团相关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理想,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由于社团在高校中的普及性以及学生参与社团的普遍性,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可以利用社团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学习并贯彻实践。党的思想和主张。
(二)有利于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质党员。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某种宗旨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织的,具有特定目标、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组织。从高校社团的成员构成来看,参加社团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有余力的人,相对于只专注于学业的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和开放,社交能力和综合能力往往更强。当前,高校社团的组织日益健全、规模日益扩大,在高校中集中了更多的具有理想和信念的青年学生。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更好地吸收优秀学生进入社团和党支部,更好地开展社团的工作;有利于社团中的党员成员发挥组织意识和党性意识,在学生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向心力促进社团活动的开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和优秀党员。
(三)有利于党组织基层的扩大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当前,高校社团的组织和规模都在健全和扩展中,随着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強,过去那种只是在院系、专业和班级设立党支部的形式,已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党组织基层的工作。在学生社团中设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社团的活动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社团在学生业余活动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来开展高校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党支部更多地吸收优秀学生进入组织,也有利于党建活动进一步地展开。 三、高校社团党支部的建立与管理方式探索
高校社团是学生除了学习外比较活跃的一个场地,也是学生展示和锻炼自身才干的一个平台,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社团的活跃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共同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团活动的展开,党支部基层工作的展开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但由于目前高校社团中党支部的缺失以及组织和管理力度的不足,使得高校黨支部并没有在社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健全社团党建工作的队伍,加强社团与党支部的交流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以促进高校社团党支部的建立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善非常之重要。
(一)加强社团党支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由于当前高校中存在着不少社团缺乏党支部的现象,妨碍了党支部基层组织的扩大和优秀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因此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首先得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尤其是那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较多的社团和政治觉悟性比较高的社团。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首先应明确党社团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院系社团隶属于院团委,校社团隶属于校团委,因此在社团中建立党支部时应先明确社团的活动范围和组织设置。社团党支部应由学校党支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隶属于学校团委。对院系社团来说,党支部应主要由院系党支部牵头设立并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管理;对校社团来说,党支部应主要校党支部牵头设立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
同时,社团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设置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不能只是社团中一个虚设的部门,而必须与社团的功能和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党务工作。社团党支部应与学院和学校党支部保持一致,对其负责。此外,社团党支部的书记以及其他党务工作者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好社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社团中党员的教育和考察。社团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二)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理论来自实践,高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既要运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知。社团党支部的工作同样如此,一方面,要将党的先进意识、先进思想带入社团,促进社团成员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另一方面,要协助社团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社团党支部对理论的学习不可机械的以开会的形式进行,应丰富理论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引进先进的元素,提升社团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支部成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社团党支部要加强对成员理论学习的具体指导,通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政治形式热点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评比表彰先进,一次促进支部成员理论学习的热情,形成支部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同时,社团活动的展开应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而有益于学生的活动。
(三)促进党支部与社团活动的结合,加强两者的融合。社团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院系和学校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以及党员的发展等工作。目前,尽管不少高校社团中都建立了党支部,但很多只是对学校和院系党支部的意见和方针起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并没有积极地根据社团的职能和方向与社团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党务工作。因此,在高校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必须借助社团这个学生活动集散地的平台扩大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自主地加入党的队伍。
党支部与社团不是分离的关系,党支部更不能只是社团中一个虚设的部门,党支部应是听从院系和学校党支部的指导并对其负责,同时属于社团的一部分的存在。因此,党支部应结合社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加强两者的融合和互进,以此促进高校党组织基层的巩固与党务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应飚, 申玮, 李金林. 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8): 56-57.
[2] 聂邦军. 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立的途径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2): 36-37.
[3] 任琪. 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 青年与社会, 2012,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