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广的婴儿喂养方式,旨在为婴儿健康地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为了解我县出生的婴儿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纯母乳喂养期限的因素,我们对在我县出生的母婴进行了6个月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了2009年11月~12月在我县三家医疗机构(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出生的1086 例活产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
1.2 调查内容
家庭一般情况(产妇年龄、职业、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等);母亲情况(孕期乳房发育、孕期对母乳喂养态度);分娩方式;乳母泌乳量;中止纯母乳喂养原因。
1.3 调查方法
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即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式问卷进行调查,对每一调查对象在产后6个月时进行随访,用统一调查表。具体方法为采取产妇离院发放调查表,后期随访跟进的方式进行,随访方式有电话随访、调查表回收、邮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2份,其中有效问卷887份,有效率为90.32%。
1.4 分组标准
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混合喂养:指有时给婴儿母乳喂养,有时给婴儿人工食品喂养;人工喂养:用人工食品喂养婴儿,完全没有母乳喂养。
1.5 统计方法
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表1 产妇户口所在地三种喂养方式一览表
居住地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城镇 408 106 25.98 112 27.45 190 46.57
农村 479 178 37.16 153 31.94 148 30.89
P<0.001 显著差异
表2 产妇不同文化程度三种喂养方式分布
文化程度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小 学以下 227 90 39.65 116 51.10 21 9.25
初 中--大专 542 154 28.41 112 20.66 276 50.92
大学以上 118 40 33.90 37 31.36 .41 34.75
P<0.001 显著差异
表3 产妇不同职业三种喂养方式分布
职业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正式职员 279 83 29.75 57 20.43 139 49.82
非正式职员 608 201 33.06 208 34.21 199 32.73
P<0.001 显著差异
表4 三种哺乳方式产妇的家庭经济情况
人均月收入(元)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1000以下 245 92 37.55 131 53.47 22 8.98
1000--2000 485 154 31.75 108 22.27 223 45.98
2000以上 157 38 24.20 26 16.56 93 40.13
P<0.001 显著差异
表5 三种哺乳方式产妇分娩方式
方 式 例数 顺产 难产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纯母乳喂养组 284 212 76.65 72 25.35
混合喂养组 265 164 61.88 101 38.11
人工喂养组 338 209 61.83 129 38.17
P=0.001 显著差异
表6 终止母乳喂养原因分布(n=338)
原 因 例数 百分比(%)
母乳不足 95 28.11
乳汁稀,担心婴儿营养不良 63 18.64
婴儿患病 50 14.79
母亲嫌麻烦,担心体型变化 31 9.17
自然回乳 24 7.10
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23 6.80
母亲生病 20 5.91
婴儿拒乳 13 3.85
乳头凹陷、扁平、短小 11 3.25
母亲乳腺炎,乳头皲裂 8 2.37
3 讨 论
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亡的1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以及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健康有益,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现在世卫组织能够完全自信地说,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约有150万婴儿直接死于非母乳喂养。在理想状态下,前6个月实行纯母乳喂养,可以将全球儿童死亡率降低13%。为了使母亲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1.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2.纯母乳喂养,即婴儿除了母乳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食物或饮料,甚至是水;3.在需要时进行母乳喂养,也就是当儿童需要时,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婴幼儿喂养策略指出:母乳含有活的免疫物质,能够有效避免感染几种疾病如腹泻、疟疾、肺炎和麻疹等,母乳还含有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且比例合适,这比任何一种配方奶粉要更符合孩子的需要。婴幼儿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加强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减少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母乳喂养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以及补充维生素A、锌等微量营养素是预防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1]。 4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率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产科制度、支持组织的工作及母亲健康等因素影响[2]。本文资料显示:家庭经济水平、产妇文化程度、孕期乳房发育、分娩方式、孕期对母乳喂养态度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纯母乳喂养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而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产妇较多。究其原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多为职业妇女,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许多妇女满月后就重返工作岗位,个别妇女甚至在“坐月子”期间就已奔波于“事业”之中了。
4.1心理因素 产后焦虑、抑郁、疲劳、缺乏自信可影响母乳喂养。有些产妇担心母乳不足;或护理孩子劳累;同时还有一部分产妇害怕影响体形不愿意给婴儿喂奶。误认为国外的好奶粉喂养不比母乳差从而放弃母乳喂养,还有的母亲惟恐婴儿吃不饱,或稍感母乳不足时就添加奶粉等代乳品而转为混合或人工喂养。
4.2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许多产妇未满产假又重返工作岗位,造成产妇奶水不足;或没时间实行母乳喂养,而采用混合喂养。婴幼儿配方奶粉迅速发展和市场推广,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条件好的家庭,怕大人受累,买国外的好奶粉喂养。
4.3生理因素 产前未做乳房护理,挤奶手法不佳,引起婴儿哭闹、母亲精神紧张,乳汁分泌不足。产妇的乳头扁平或凹陷,使婴儿不易含接,乳头皲裂疼痛。乳房肿胀等,产妇难以忍受,影响了婴儿的吸吮,影响乳汁分泌,使母乳喂养受影响。喂哺不当婴儿含接姿势不良造成乳头皲裂,母亲因疼痛拒绝哺乳。乳房肿胀因开奶时间晚,婴儿含接不良未做到按需哺乳,导致乳房肿痛发炎、发热,使乳汁分泌减少。
4.4 病理因素 母亲和婴儿生病。母亲生病担心传染疾病或和一定的时间段不便母乳,婴儿生病一段时间授乳障碍或担心进乳加重病情。而母乳又未很好保护几天后回乳。
4.5分娩方式因素 剖宫产的母亲受疼痛、体位及饮食限制,初乳分泌延迟及产后用药使新生儿不能早吸吮,由于怕伤口疼痛不愿喂奶,奶瓶喂牛奶后,婴儿多拒食母乳。另有婴儿患病母亲紧张及婴儿吸吮欲望与能力减弱,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产妇患病影响哺乳。
4.6健康教育缺乏
研究表明[3]影响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普遍缺乏,这是我国母乳喂养率下降的突出问题。例如对照组对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知晓率仅为31.5%,而有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早接触、早吸吮与产妇开始泌乳的早晚以及乳量的多少有明显相关[4]。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严重缺乏,遇到哺乳困难,如乳汁不足、乳汁稀、婴儿哭闹等问题即认为婴儿吃不饱,盲目添加代乳品,导致母乳喂养中断。
4.7奶量因素
研究表明[5],奶量是影响坚持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饮食不当是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乳汁分泌量在产后逐渐增多,其分泌量及泌乳期长短,与乳母营养状况有关。
5 提高母乳喂养的对策
5.1做好产妇保健工作,给予乳房按摩,每天2次,乳房按摩可以纠正和改善乳头异常,松解乳房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黏着,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多个乳腺管,疏通的乳腺管个数多,泌乳早、量多,可使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还要注意增加产妇营养,合理膳食鼓励产妇多吃有营养且搭配合理的食物,是保证泌乳量
的关键。产前检查时应常规检查乳房,对乳头凹陷、扁平、短小等缺陷应积极矫治,产后哺乳时给予特殊的指导和帮助。本调查结果也提示母乳不足是中止纯母乳喂养的最主要原因,占34.39%。 母乳喂养专家认为:母亲这种无奶或奶水不足的感觉是部分乳母哺乳过程中乳汁和婴儿需求之间暂时性矛盾,称之为:“短暂性哺乳危机”,常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但绝大多数母亲通过增加喂哺次数、注意休息和改善饮食,在1周内即可消除这种危机。若此时母亲怕奶水不足而添加牛奶或其他配方奶,婴儿吸吮次数减少反而影响乳汁分泌。我们还发现纯母乳喂养组产妇孕期对母乳喂养有信心占99.31%,混合喂养组为91.77%,人工喂养组仅72.02%;纯母乳喂养组无一例表示不愿喂,而人工喂养组有17.64%表示不愿意哺喂。
参考文献
[1]全国母乳喂养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30(10):579.
[3]朱丽萍,黄秀萍,宋石英,等.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30(10):618.
邮递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公路局南院
联系人:刘娓
邮编:714000
电话:13572334994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了2009年11月~12月在我县三家医疗机构(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出生的1086 例活产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
1.2 调查内容
家庭一般情况(产妇年龄、职业、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等);母亲情况(孕期乳房发育、孕期对母乳喂养态度);分娩方式;乳母泌乳量;中止纯母乳喂养原因。
1.3 调查方法
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即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式问卷进行调查,对每一调查对象在产后6个月时进行随访,用统一调查表。具体方法为采取产妇离院发放调查表,后期随访跟进的方式进行,随访方式有电话随访、调查表回收、邮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2份,其中有效问卷887份,有效率为90.32%。
1.4 分组标准
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混合喂养:指有时给婴儿母乳喂养,有时给婴儿人工食品喂养;人工喂养:用人工食品喂养婴儿,完全没有母乳喂养。
1.5 统计方法
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表1 产妇户口所在地三种喂养方式一览表
居住地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城镇 408 106 25.98 112 27.45 190 46.57
农村 479 178 37.16 153 31.94 148 30.89
P<0.001 显著差异
表2 产妇不同文化程度三种喂养方式分布
文化程度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小 学以下 227 90 39.65 116 51.10 21 9.25
初 中--大专 542 154 28.41 112 20.66 276 50.92
大学以上 118 40 33.90 37 31.36 .41 34.75
P<0.001 显著差异
表3 产妇不同职业三种喂养方式分布
职业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正式职员 279 83 29.75 57 20.43 139 49.82
非正式职员 608 201 33.06 208 34.21 199 32.73
P<0.001 显著差异
表4 三种哺乳方式产妇的家庭经济情况
人均月收入(元) 例数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1000以下 245 92 37.55 131 53.47 22 8.98
1000--2000 485 154 31.75 108 22.27 223 45.98
2000以上 157 38 24.20 26 16.56 93 40.13
P<0.001 显著差异
表5 三种哺乳方式产妇分娩方式
方 式 例数 顺产 难产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纯母乳喂养组 284 212 76.65 72 25.35
混合喂养组 265 164 61.88 101 38.11
人工喂养组 338 209 61.83 129 38.17
P=0.001 显著差异
表6 终止母乳喂养原因分布(n=338)
原 因 例数 百分比(%)
母乳不足 95 28.11
乳汁稀,担心婴儿营养不良 63 18.64
婴儿患病 50 14.79
母亲嫌麻烦,担心体型变化 31 9.17
自然回乳 24 7.10
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23 6.80
母亲生病 20 5.91
婴儿拒乳 13 3.85
乳头凹陷、扁平、短小 11 3.25
母亲乳腺炎,乳头皲裂 8 2.37
3 讨 论
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亡的1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以及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健康有益,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现在世卫组织能够完全自信地说,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约有150万婴儿直接死于非母乳喂养。在理想状态下,前6个月实行纯母乳喂养,可以将全球儿童死亡率降低13%。为了使母亲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1.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2.纯母乳喂养,即婴儿除了母乳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食物或饮料,甚至是水;3.在需要时进行母乳喂养,也就是当儿童需要时,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婴幼儿喂养策略指出:母乳含有活的免疫物质,能够有效避免感染几种疾病如腹泻、疟疾、肺炎和麻疹等,母乳还含有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且比例合适,这比任何一种配方奶粉要更符合孩子的需要。婴幼儿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加强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减少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母乳喂养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以及补充维生素A、锌等微量营养素是预防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1]。 4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率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产科制度、支持组织的工作及母亲健康等因素影响[2]。本文资料显示:家庭经济水平、产妇文化程度、孕期乳房发育、分娩方式、孕期对母乳喂养态度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纯母乳喂养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而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产妇较多。究其原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多为职业妇女,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许多妇女满月后就重返工作岗位,个别妇女甚至在“坐月子”期间就已奔波于“事业”之中了。
4.1心理因素 产后焦虑、抑郁、疲劳、缺乏自信可影响母乳喂养。有些产妇担心母乳不足;或护理孩子劳累;同时还有一部分产妇害怕影响体形不愿意给婴儿喂奶。误认为国外的好奶粉喂养不比母乳差从而放弃母乳喂养,还有的母亲惟恐婴儿吃不饱,或稍感母乳不足时就添加奶粉等代乳品而转为混合或人工喂养。
4.2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许多产妇未满产假又重返工作岗位,造成产妇奶水不足;或没时间实行母乳喂养,而采用混合喂养。婴幼儿配方奶粉迅速发展和市场推广,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条件好的家庭,怕大人受累,买国外的好奶粉喂养。
4.3生理因素 产前未做乳房护理,挤奶手法不佳,引起婴儿哭闹、母亲精神紧张,乳汁分泌不足。产妇的乳头扁平或凹陷,使婴儿不易含接,乳头皲裂疼痛。乳房肿胀等,产妇难以忍受,影响了婴儿的吸吮,影响乳汁分泌,使母乳喂养受影响。喂哺不当婴儿含接姿势不良造成乳头皲裂,母亲因疼痛拒绝哺乳。乳房肿胀因开奶时间晚,婴儿含接不良未做到按需哺乳,导致乳房肿痛发炎、发热,使乳汁分泌减少。
4.4 病理因素 母亲和婴儿生病。母亲生病担心传染疾病或和一定的时间段不便母乳,婴儿生病一段时间授乳障碍或担心进乳加重病情。而母乳又未很好保护几天后回乳。
4.5分娩方式因素 剖宫产的母亲受疼痛、体位及饮食限制,初乳分泌延迟及产后用药使新生儿不能早吸吮,由于怕伤口疼痛不愿喂奶,奶瓶喂牛奶后,婴儿多拒食母乳。另有婴儿患病母亲紧张及婴儿吸吮欲望与能力减弱,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产妇患病影响哺乳。
4.6健康教育缺乏
研究表明[3]影响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普遍缺乏,这是我国母乳喂养率下降的突出问题。例如对照组对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知晓率仅为31.5%,而有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早接触、早吸吮与产妇开始泌乳的早晚以及乳量的多少有明显相关[4]。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严重缺乏,遇到哺乳困难,如乳汁不足、乳汁稀、婴儿哭闹等问题即认为婴儿吃不饱,盲目添加代乳品,导致母乳喂养中断。
4.7奶量因素
研究表明[5],奶量是影响坚持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饮食不当是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乳汁分泌量在产后逐渐增多,其分泌量及泌乳期长短,与乳母营养状况有关。
5 提高母乳喂养的对策
5.1做好产妇保健工作,给予乳房按摩,每天2次,乳房按摩可以纠正和改善乳头异常,松解乳房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黏着,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多个乳腺管,疏通的乳腺管个数多,泌乳早、量多,可使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还要注意增加产妇营养,合理膳食鼓励产妇多吃有营养且搭配合理的食物,是保证泌乳量
的关键。产前检查时应常规检查乳房,对乳头凹陷、扁平、短小等缺陷应积极矫治,产后哺乳时给予特殊的指导和帮助。本调查结果也提示母乳不足是中止纯母乳喂养的最主要原因,占34.39%。 母乳喂养专家认为:母亲这种无奶或奶水不足的感觉是部分乳母哺乳过程中乳汁和婴儿需求之间暂时性矛盾,称之为:“短暂性哺乳危机”,常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但绝大多数母亲通过增加喂哺次数、注意休息和改善饮食,在1周内即可消除这种危机。若此时母亲怕奶水不足而添加牛奶或其他配方奶,婴儿吸吮次数减少反而影响乳汁分泌。我们还发现纯母乳喂养组产妇孕期对母乳喂养有信心占99.31%,混合喂养组为91.77%,人工喂养组仅72.02%;纯母乳喂养组无一例表示不愿喂,而人工喂养组有17.64%表示不愿意哺喂。
参考文献
[1]全国母乳喂养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30(10):579.
[3]朱丽萍,黄秀萍,宋石英,等.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30(10):618.
邮递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公路局南院
联系人:刘娓
邮编:714000
电话:1357233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