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融资办学中存在的债务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负债总额巨大并且结构严重失衡,对高等教育事业及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隐患。本文介绍了地方高校融资的风险类别,以及对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选择,最后提出了高校应对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融资办学风险 类别 指标 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项投入明显增加。为缓解资金缺口矛盾,各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融资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适时适度地举债解决了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但存在债务负担过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因此,高校融资办学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评估其收益能力和偿债能力,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
二、高校融资办学风险的类别
(一)偿债风险。高校为实现量的扩张而加大校园硬件投资以期获得投资效益,这种加速扩张导致债务上升,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偿债风险。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它公用经费的支出,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危害学校的办学声誉。负债一旦超过一定限度,超过高校一定期间的承受能力,则发生偿债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贷款利率的上升使高校的利息费用支出增加,而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贷款增幅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对外巨额顺差、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面对宏观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中央银行将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在同样融资规模的条件下,融资的利息率越高,高校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增加了还贷的利息负担。
(三)生源不足的风险。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学杂费收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凸显,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导致生源减少,这势必对整个教育市场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将进一步变化,高校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就会凸显作用,部分高校就有可能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面临严重困境,最终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还本付息成为负担。
(四)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或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政策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贷款风险。政策风险包括贷款政策,如贷款额度有无上限,贷款利率上调;国家金融政策变化,如从严控制贷款,造成高校贷款建设计划项目搁浅;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等等。在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方面,2002年教育部就提出,由于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扩招进入调整期,每年的增长率将控制在5%—10%。由于生源的减少,学校的流动资金也会相应减少,导致现金流短缺。
三、衡量高校融资办学财务风险的指标
(一)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该指标从绝对量上反映了学校债务风险的高低,余额越大,风险越大。
(二)生均借款额。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变量,也是高校还贷的主要资金来源。学费的数额取决于学生人数及收费标准,借款额与学生人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债务风险程度。生均借款额=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在校生人数。
(三)资产负债率。该指标越小,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反之,债权的保障程度越低,债权人面临的风险也越高。根据经验,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以下才能说明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正常。
(四)借入款项占总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率,反映以学校年收入承受债务风险的程度。比率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五)借入款项占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学校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以学校资产规模筹集资金的程度。比率越大,风险就越大。
(六)支出收入比。该比率是学校本年度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值。比值大于1,说明学校该年度收不抵支,或用事业基金来弥补,或用贷款来弥补。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风险就越大。
(七)入款项占教育事业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当年学校教育事业收入的比率。高校的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专户核拨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这些是还贷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该比率越大,则风险越大。
(八)学校人员性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性经费支出即人头费支出,刚性很强。该比率反映学校的办学效益的高低,比例越大,效益越低,负债偿还能力越小。学校人员性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总收入。
(九)学校货币资金支付能力。该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的比值,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弱。学校货币资金支付能力=(年末现金 年末银行存款)/月均支出额,其中:月均支出额=全年支出总额/12。
(十)潜在支付能力。该指标是用年末全部货币资金的结存额加上可变现的应收票据、债券投资、借出款,减去借入款项、应缴财政专户和应缴税金的值,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相比。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支付款后,能满足正常运转的月份数。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的潜在支付能力越强,反之,高校的潜在支付能力越弱。
四、高校应对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层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风险,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去举债,去贷款。
(二)规范债务管理。负债结构要合理,要尽量使债务分布平衡,长期、中期、短期债务合理搭配。加强债务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控制资金投向投量。
(三)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努力争取政府对学校的更多拨款与投资。借鉴国外的先进与成功的经验,设立教育基金会,接受国内外及各界人士的捐赠。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吸收更多的国外资金办学。积极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提高学费的收缴率。
(四)提高资源效益。创建节约型校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盘活现有资产,避免重复建设。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监督,加强内部审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减少人员开支,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五)加强预算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编制预算,预算项目尽可能细化,考虑尽可能全面。坚持预算的刚性原则,不得随意调整预算。
(六)强化经济责任。实行全员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责任意识。实现经济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将经济责任与干部管理相结合。
(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程昔武,丁忠明.高校负债融资风险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财贸研究,2009,(6):131-138.
[2]王丽萍.普通高校负债办学的现状、成因与风险特点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2):64-67.
[3]吴喜梅.高等学校偿债能力评价[J].财会通讯,2009,(6):52-53.
基金项目:本文获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B388)和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0040x)资助。
关键词: 高校融资办学风险 类别 指标 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项投入明显增加。为缓解资金缺口矛盾,各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融资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适时适度地举债解决了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但存在债务负担过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因此,高校融资办学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评估其收益能力和偿债能力,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
二、高校融资办学风险的类别
(一)偿债风险。高校为实现量的扩张而加大校园硬件投资以期获得投资效益,这种加速扩张导致债务上升,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偿债风险。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它公用经费的支出,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危害学校的办学声誉。负债一旦超过一定限度,超过高校一定期间的承受能力,则发生偿债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贷款利率的上升使高校的利息费用支出增加,而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贷款增幅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对外巨额顺差、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面对宏观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中央银行将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在同样融资规模的条件下,融资的利息率越高,高校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增加了还贷的利息负担。
(三)生源不足的风险。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学杂费收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凸显,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导致生源减少,这势必对整个教育市场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将进一步变化,高校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就会凸显作用,部分高校就有可能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面临严重困境,最终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还本付息成为负担。
(四)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或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政策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贷款风险。政策风险包括贷款政策,如贷款额度有无上限,贷款利率上调;国家金融政策变化,如从严控制贷款,造成高校贷款建设计划项目搁浅;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等等。在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方面,2002年教育部就提出,由于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扩招进入调整期,每年的增长率将控制在5%—10%。由于生源的减少,学校的流动资金也会相应减少,导致现金流短缺。
三、衡量高校融资办学财务风险的指标
(一)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该指标从绝对量上反映了学校债务风险的高低,余额越大,风险越大。
(二)生均借款额。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变量,也是高校还贷的主要资金来源。学费的数额取决于学生人数及收费标准,借款额与学生人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债务风险程度。生均借款额=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在校生人数。
(三)资产负债率。该指标越小,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反之,债权的保障程度越低,债权人面临的风险也越高。根据经验,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以下才能说明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正常。
(四)借入款项占总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率,反映以学校年收入承受债务风险的程度。比率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五)借入款项占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学校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以学校资产规模筹集资金的程度。比率越大,风险就越大。
(六)支出收入比。该比率是学校本年度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值。比值大于1,说明学校该年度收不抵支,或用事业基金来弥补,或用贷款来弥补。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风险就越大。
(七)入款项占教育事业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余额占当年学校教育事业收入的比率。高校的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专户核拨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这些是还贷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该比率越大,则风险越大。
(八)学校人员性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性经费支出即人头费支出,刚性很强。该比率反映学校的办学效益的高低,比例越大,效益越低,负债偿还能力越小。学校人员性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总收入。
(九)学校货币资金支付能力。该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的比值,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弱。学校货币资金支付能力=(年末现金 年末银行存款)/月均支出额,其中:月均支出额=全年支出总额/12。
(十)潜在支付能力。该指标是用年末全部货币资金的结存额加上可变现的应收票据、债券投资、借出款,减去借入款项、应缴财政专户和应缴税金的值,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相比。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支付款后,能满足正常运转的月份数。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的潜在支付能力越强,反之,高校的潜在支付能力越弱。
四、高校应对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层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风险,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去举债,去贷款。
(二)规范债务管理。负债结构要合理,要尽量使债务分布平衡,长期、中期、短期债务合理搭配。加强债务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控制资金投向投量。
(三)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努力争取政府对学校的更多拨款与投资。借鉴国外的先进与成功的经验,设立教育基金会,接受国内外及各界人士的捐赠。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吸收更多的国外资金办学。积极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提高学费的收缴率。
(四)提高资源效益。创建节约型校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盘活现有资产,避免重复建设。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监督,加强内部审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减少人员开支,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五)加强预算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编制预算,预算项目尽可能细化,考虑尽可能全面。坚持预算的刚性原则,不得随意调整预算。
(六)强化经济责任。实行全员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责任意识。实现经济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将经济责任与干部管理相结合。
(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程昔武,丁忠明.高校负债融资风险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财贸研究,2009,(6):131-138.
[2]王丽萍.普通高校负债办学的现状、成因与风险特点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2):64-67.
[3]吴喜梅.高等学校偿债能力评价[J].财会通讯,2009,(6):52-53.
基金项目:本文获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B388)和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0040x)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