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 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关键词:双循环;数字经济;服务业转型;产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5-0101-0009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提振各国经济的重要方向和加速经济增长的新杠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1]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2]推动服务智能化、平台化、网络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变革,既是着眼于当前中国的及时之需,也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打通国内内循环流通环节的需求、痛点、堵点,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服务业数字化现状
2016—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HJ1.78mm]发展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达到37.8%,高于农业29.6个百分点,高于工业18.3个百分点,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快于工业和农业,但仍低于全球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1.6个百分点(见图1)。①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升级提速。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19年贸易出口量下降85.9%,进口量提升44.6%。2020年1—11月,金融、知识产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六大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进出口增长8%,占比上升至44.2%。②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发展,提升了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并推动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步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中高阶段。因此,中国数字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国内大循环驱动服务业转型
1. 国内网络零售加速回暖,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以来,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其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不断增强。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加10.9%,其中实体商品网上零售达9.8万亿元,同比增加14.8%,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达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并且2015—2020年网络零售额在零售总额中占比增长17.1个百分点,实体商品网上零售占社会零售总额近1/4(见图2)。同时,“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中国网络零售额达9 057.6亿元,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8.5%,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8.8%,电影在线销售额超过90亿元,相较于2020年与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12.7%与20.9%。
与此相对,电子商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业态创新,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见图3),其中网上零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16.5%,农村网络零售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③通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电商直播、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创新业态不断呈现,发挥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电商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零售业数字化进程,餐饮、零售业主动结合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2. 共享经济由粗放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模式日益多样。作为服务业结构优化、消费动力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共享经济能够快速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匹配。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为32 82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生活服务、生产制造、知识技术三个领域的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比分别为52.7%、28%、9.3%,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8.8%、11.8%、30.2%;同时,在各领域共享新型服务中,2018年、2019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分别为36.3%、37.1%,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9%、12.4%,共享出行服务支出额占城镇居民交通支出额的比重分别为11.7%、11.4%,共享住宿业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7%、7.3%,共享物流收入占公路物流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9%、1.65%,共享医疗服务支出占个人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53%、0.59%。网约车、在线外卖、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医疗的占比同比增长了0.8%、1.5%、1.6%、0.3%、0.1%,共享出行占比下降0.3%。④因此,共享经济正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消费互联转变为企业互联,不断在各个领域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如,滴滴联手12家车企入驻共享汽车领域,短视频平台结合政务机关推出政务服务号,小猪短租引入智慧社区加入政府的旧城区改造。
3. 数字金融高速扩张,消费数字化倾向加剧。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随着P2P不良借贷等金融风险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趋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由2014年0.02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7.8万亿元,增幅达400倍。⑤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消费金融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技术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2018年,中国银行整体IT投资规模为1 121亿元,国有银行、股份银行、新型互联网银行以APP端向场景嵌入、线上线下融合、设立金融科技类研究院为主推动自身转型发展。截至2020年,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6.5%,达到规模连续6年增长。⑥网络支付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促进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并通过聚合供应链为商家提供精准信息,助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国际循环推进服务业转型
1. 跨境电商从区域化升至全球化,国际供应链逐步形成。中国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形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上,传统贸易中的前期调研、政策咨询以及贸易报价、商务谈判等环节目前都转至互联网平台开展。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 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进口总额自2017年565.9亿元增长至918.1亿元,增长18.6%;出口总额自2017年的336.5亿元增至944亿元,较2018年提高68.2%(见图4)。⑦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网络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境外商品与服务的运送时效。2019年,全球已有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菜鸟的全球智能物流网络的包裹配送服务。⑧同时,中国已经与22个国家签署了“丝路电商”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⑨,拓展跨境电商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助力海外仓项目建设,推动电商贸易范围由区域化提升至全球化,塑造国际供应链。目前,京东在五大洲设立海外仓超过110个,利用“点、线、网”模式打造国际供应链,将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与地区。
2. 数字服务出口蓬勃发展,数字化领域不断拓展。中国积极探索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将传统服务业中不可贸易项目利用数字技术转变为可贸易的数字服务,加强对数字贸易领域的数据流动与监管,助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并通过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2019年,中国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为2 718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06.7%(见图5),其中ICT服务出口在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占比排名全球前五,与2018年相比提升幅度排名全球第一;知识产权服务与人文娛乐出口的提升幅度均排名全球前五。同时,中国ICT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个人文娱服务出口国际占有率分别提升4.2%、1.4%、1.2%。⑩
软件服务、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以及网游、数字音乐等内容服务的出口规模也快速增长。B11杭州创设“网展贸”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连接卖家与买家客户端,利用多语种翻译已实现与50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互通,将贸易展会线上化,打造“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市值达8万亿美元,加快了中国品牌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走出去”。
二、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机理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转型的内在机理,本文从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融合发展、效率提升以及精准匹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见图6)。
(一)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
数字经济助推服务业虚实结合,挖掘服务业潜在价值,创造附加价值。随着智慧服务、定制服务、绿色服务、共享服务以及体验服务等新业态的崛起,数字经济在服务业的渗透率持续增加,使各业态边界模糊化,跨界融合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农技服务,线上线下推广农科研发,智能管控农业生产;医疗服务业以5G通信网络为依托,拓展5G远程B超、VR诊疗、远程急救指挥平台;物流服务业融合互联网远程控制与数据分析,创新无人物流车配送;会展业利用云平台、三维全景体验、VR体验创造线上展会、虚拟展馆,结合在线直播、在线支付、在线对话等形式实现新业态闭环。
数字经济激发服务业模式创新,赋能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通过数字经济,服务业全产业链环节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优化与整合,催生和优化服务业的新模式。农村电商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有效衔接,以互联网直播形式连接供需两端,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同时,数字经济打破了服务业各行业间壁垒,电商直播与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的出现有力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加速发展。服务企业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智能性、低成本性不断催生新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服务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升级,打造创新型数字服务体系。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农业等实体产业现代化、信息化,促进了生产结构升级,为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金融、物流、设计研发、检测与认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提升数字服务能力,创建了以服务业人才供给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互联网平台运营与监管体系以及新经济场景布置体系为核心的服务业创新体系,有助于加快第一、二产业数字化进程。
(二)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企业间数字合作,构建产业数字生态圈。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消费多样化,激励服务业企业消化、吸收、应用数字技术,增强企业间包容性,共享数字信息资源,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同时,服务企业的数字合作提高了对需求的响应速度,加快以多方参与者、数字化合作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形成,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并通过需求端倒逼供给侧促进服务创新,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升级,实现资源跨界共享[3]。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提速服务业产业链一体化。从产业内部看,数字经济能够帮助服务业下游高效、便捷地将数据与样本传递到中上游的研发创新环节,实现从需求挖掘、产品创造、研发创新、信息反馈与产品升级到实现需求的整体产业链闭环,加快服务业产业链垂直整合,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供应链的融合协作,构建高效的价值网络,营造“互联网+”服务业的数字化生态环境,促进服务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推动了服务产业跨界融合,增加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优势。数字技术降低服务行业间的进入门槛,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优势。占有数据优势的核心服务企业通过丰富用户数据规模和维度,联合对用户需求变化敏感的服务企业共同分析和预测,在保存现有用户数量的同时,提高新用户的吸引力,高效整合用户瞬息万变的价值需求,及时调整服务业态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用户价值,提高产业生态圈的合作价值。
(三)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效率提升
数字经济加速了服务业内部的分工深化,打造服务业规模经济优势。互联网能够及时反映专业化的服务业市场需求变动程度,并细化和增加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内容。依托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采用数字化广告扩大消费市场,公共服务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销售渠道,生活性服务业利用跨境电商创造了数字贸易新形式,由此服务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同时,生活性服务业的信息需求高速扩张、公共服务业的数字服务市场化、基础服务的互联网消费迅猛激增,激励服务业向网络化发展,释放规模经济红利[4]。 数字经济催生了互联网共享经济,实现服务业行业间资源共享。服务行业间通过数字技术将线下闲置资源数字化处理,消除了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了服务业闲置资源共享,有效调节了服务业全行业要素供需的平衡,提升服务业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共享经济以盘活闲置资产为主,如教育共享、共享住宿、共享交通、共享办公等,促进了企业有形或无形闲置资产的迅速匹配,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并且随着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共享平台将由消费者业务市场拓展至企业服务市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与效率。
数字经济降低了服务企业信息获取成本和服务交易的溝通成本。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升级,服务企业信息处理能力趋于智能化与定制化,降低了服务业企业信息搜寻与获取成本,可有效促进产业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对信息及时捕捉的价值。公共服务企业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造了远程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沟通新模式,显著降低了人民生活以及企业谈判的沟通成本。
(四)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精准匹配
数字经济及时为服务业捕捉市场信号,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服务业通过数字经济将市场及消费者信息全面、及时地传送至供给侧(即企业),供给侧根据需求变化更新产品特征,提高定制化服务水平,而数字经济又可以将优质商品与服务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需求端(即消费者),从而形成货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之间的高效闭合循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平台经济以平台为载体连接平台两端用户,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智能分析与差异化服务体系,综合多方主体的信息传递,通过资源整合为不同行业、部门量身制定方案,实现信息的高效触达与精准匹配,破除“信息孤岛”,创造精准匹配的再升级[5]。
数字经济参与服务业的数字营销,形成数字化商业闭环。服务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收集线上、线下消费大数据,颠覆传统的海投粗放型营销模式,释放部分营销资源。同时,服务业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用户画像分析,精准分类客户属性,结合消费偏好、习惯、能力等制定契合客户喜好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方案,实现服务业企业对用户接触、线下转化、线上互动、服务交易全流程全链条的数据化,助力企业线上线下均衡发展,实现服务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商业闭环。
三、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国内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此外,疫情防控机制赋能数字全球化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双循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包容性、新型全球化驱动数字生态治理法制化、标准化,为数字经济驱动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
(一)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发力
中国通过研发、投资全面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从50.3%升至64.4%,年均增长2.9个百分点。B122015—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拥有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从19.7个增长到735个,年均增长率达151.9%。B13目前,中国建成5G基站71.8万个,其中共享共建5G基站33万个,连接终端超过1.8亿个,已完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布局。B14预计2025年中国5G用户使用率将达到50%,5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与相关联产业及活动投资将累计达1.2万亿元、3.5万亿元以上。B15同时,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于2019年底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申请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10月申请总量达69.4万余件,同比2019年提升56.3%。B16中国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足30%,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主,规模小、布局分散,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业数字化的广泛普及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服务业升级转型,也为实现服务业与消费者之间高效的互通互联提供了基础。
(二)消费升级持续加速
随着数字化发展,用户数字消费习惯加速传统模式消费向数字化转型,消费者对消费高质体验和数字化场景的需求日益旺盛,消费升级推动了生活服务市场的数字化进程,促进了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2020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达7.82亿,占整体网民79.1%。B17随着个性化、多元化成为消费新趋势,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增长,数字服务平台与市场由粗放式增长迈入高质量增长,为中国经济内循环提供新动能。2021年春节期间,年货消费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消费速率同比超过100%、300%,B18银联、网联共处理网络支付6.36万亿元。B19
(三)疫情常态化防控赋能数字化
由于数字化能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在疫情中的防风险能力和恢复速度远远高于“数字化边缘”企业,因而疫情常态化防控在扩大社会线上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迫使中小服务企业加快吸收、应用数字信息技术。2020年,湖南省实施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增“上云”中小企业10.1万家,新增“上平台”中小企业0.7万家,累计帮助32.9万家中小企业从操作、管理、生产等三个方面搭建智能化联动系统,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B20
(四)数字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初步形成
一方面,中国政府、企业纷纷加大数字服务合作力度,加快服务和产品创新更迭速度,持续释放中国[HJ2.16mm]国内大市场消费需求动力,打造数字国内循环体系。2019年,江苏、广东、福建与贵州签署《跨省域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四省开放数据库,施行四省政务协作与数据共享,创新跨空间的省域服务“漫游”;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联通签订“数字中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数字经济相关重点领域和项目,聚焦数字平台运营、产品研发、核心人才培养,不断优化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营商环境。2020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同签署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联合推进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业务、新技术。2021年,迪卡侬(中国)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依托双方领先的云计算和产业生态,加速体育生态圈数字化转型,构建体育零售新模式。另一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大国、数字应用创新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与规则制定,与多个国家建立双边数字经济合作平台,逐步形成数字国际循环格局。2017年,中国联合泰国等7个国家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截至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印经济合作战略对话、中老经济走廊等国际合作机制下,数字经济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核心领域。 (五)全球数字生态治理法治化加强
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市场份额及资源向大型高科技企业汇聚有利于更好地收集、整理、开发数据价值,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革新,但是大型高科技企业对竞争的遏制和垄断也阻碍了产业多样化水平,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许多国家逐渐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督。2020年,美国众议院针对颠覆性创新领域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等,开展反垄断调查,以便于维护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同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为制止和预防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的发生,草拟了《关于平台经济領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于2021年2月7日正式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式稿)》,依法评估反垄断合规性。此外,全球各国对数字虚假信息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9年,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17个国家与8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第二届“科技向善”峰会上共同签署“克莱斯特彻奇倡议”,共同抵制数字暴力恐怖主义。
四、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挑战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在面对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在国内数字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同时,国际间数字资源分配冲突、数字规则制定权争夺以及数字战略布局博弈日趋激烈,均形成中国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挑战。[HJ1.9mm]
(一)区域内服务业数字化失衡日益凸显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速度领先于三四线城市,城镇的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也远高于农村(见图7)。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实施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存在滞后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居民的老龄化群体占比高,网络普及率以及互联网使用率偏低,数字化服务需求不足,服务业数字化程度不够(见图8)。此外,服务业行业内的数字化差异程度较高,新兴服务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快,程度高,在疫情冲击下甚至出现逆势发展,传统服务业面对供应链受阻、员工短缺、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导致数字化转型程度低。
(二)数字化资源分配冲突较为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催生了数字化商品与服务的广泛需求,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可持续问题值得思考。对比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数字产品的现实应用与研发升级,其理论研究仍相对滞后。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数字经济人才流动率较高,地区间争夺人才现象明显,根本问题还是数字化应用领域人才资源储备不足。另外,中小企业对数据资源的购买与使用不平衡,形成数字资源浪费,不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常面临成本高、短期效益不好、融合动力不足等问题,由于企业在采购IT资源的数据容量时超过实际需求,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极易产生大量电子信息垃圾,形成科技消费恶性循环,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成本高、短期收益低等问题,阻碍我国产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三)全球数字服务缺乏统一规则
由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商业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对数字服务的规定也千差万别,难以达成全球多边一致性规则。目前,除了对电子传输、电子签名、数据透明度及无纸化贸易等内容的规定外,WTO缺乏对综合性、全面性以及专门性数字服务规则的制定,仅有TIS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ITA(信息技术协定)、DGEC(全球电子商务宣言)、GATS(服务贸易协定)、TRIP(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少数协定。由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多方WTO平台关于数字服务规则的商榷耗时长、速度慢,全球各国开始依托区域贸易协定来探索数字服务规则。为此,APEC、OECD、G20等国际合作组织相继针对数字服务规则开展磋商。
(四)大国数字经济博弈更趋激烈
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日趋增强,成为世界大国争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是全球数字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在全球推广数字服务贸易的“美式模板”,以增强其国际话语权,捍卫自身利益。中国具备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巨大消费需求和应用条件,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部分细分领域已具有突出优势,并向数字技术的高端领域快速攀升,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数字服务的全球影响力。随着中国数字技术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以长臂管辖的方式对中国中兴、华为等领军企业展开制裁。此外,随着全球保护主义兴起,部分国家关于数据本地化存储、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字服务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等规制方式不同,难以充分对接和协调。2015年,为加强欧盟成员国间数字经济合作,创造各国出台数字议程与数字战略的良好市场环境,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欧盟正式颁布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建立高标准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规则,用于与“美式模板”竞争。
五、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路径
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发展机遇,正视数字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的困难挑战,还需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快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均衡建设,降低服务业转型壁垒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驱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首先,中国加大新基建在三四线城市、农村的延伸,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是促进农村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我国数字服务业平衡发展、消除城市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的关键策略。农产品上行需要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物流体系,结合农村电商解决农产品流通难、“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其次,中国加强信息网络运转强度,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协同,以数据智能驱动万物互联,优化产业间资源配置,助力产业效率提升和代际升级。最后,中国鼓励龙头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国内新基建投资,号召龙头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服务数字场景的创新中,社会资本为创新驱动赋能,加快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交叉融合,创造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二)完善数字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培育服务业转型新引擎
在互联网时代,服务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既转变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传统流程,也通过将销售、设计、研发等环节融入生产,形成了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我国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多级联动机制构建,支持打造“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生产服务”的数字化供应链。第二,鼓励服务业企业借助众筹、众扶、众创的模式,以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大中型龙头企业的数字化为核心,发展新型平台经济,培育优势突出、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业生态体系。第三,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倡导各类第三方机构、开源社区B21向中小微服务业企业提供多样性、低成本、普惠化的公共性服务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借助“虚拟产业集群”、“虚拟服务业产业园”跨越物理边界,促进服务业向更高质量转型。
(三)数字经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探寻服务业聚变式转型新路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中小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进一步增强,但由于资金储备、数字技术等因素限制,服务业转型升级仍需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支持。从供给端来看,政府部门应联合协会、产业联盟、第三方机构、龙头企业等,制定服务业行业标准,谋划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对企业购买数字化转型设备和服务给予支持,逐步缓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约束,普及SaaS(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系统,加快生活服务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并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结合,塑造现代化医疗服务业。从需求端来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方式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激励居民对远程购物、网络教育、线上娱乐等消费意愿,促进“互联网+”消费向更广领域拓展。
(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驱动服务业转型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数字治理规则由少数国家主导,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在全球迅速推广和快速崛起,因而加强国家间数字经济治理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作为经济大国,中国应遵循从边缘到中心、从区域到全球的渐进式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框架的构建,坚持多边协商谈判,倡导透明、民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针对数据安全保护、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共享交易安全、数据开放等核心问题,力争将契合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此外,中国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和联合国的带动作用,支持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建数字经济研发中心,加快各国之间数字鸿沟的彌合,并利用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等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数字技术,提振全球经济。
(五)促进数字贸易有序开放,提升服务业转型效率
中国加快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建设,扩大中国数字技术、数字产品的出口,塑造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以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管理体制,借助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契机,主动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倒逼中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中国数字服务对外开放新高地,强化中国数字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
注释:
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2021年4月23日。
②商务部:《去年12月我国服务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http://www.jjckb.cn/2021-02/05/c_139722532.htm,2021年2月5日。
③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202007/20200702979478.shtml,2020年7月2日。
④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http://www.sic.gov.cn/News/568/10429.htm,2020年3月9日。
⑤光华管理学院,度小满金融:《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2019》,http://www.100ec.cn/detail--6541255.html,2020年1月7日。
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2021年2月3日。
⑦海关: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1 862.1亿元。http://www.100ec.cn/detail--6542287.html,2020年1月15日。
⑧海关总署:《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基地——跨境电商助“东莞制造”飞向全球》,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mtjj35/2671211/index.html,2019年11月1日。
⑨商务部:《中国已与五大洲22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路电商”》,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dsgjhz/fbdt/202104/20210403054639.shtml,2021年4月19日。
⑩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https://unctadstat.unctad.org/wds/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sCS_ChosenLang=en。 B11商務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8》,http://www.linkingapi.com/zgszfwmyfzbg/,2019年9月22日。
B12本文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库(https://digital-world.itu.int)整理而得。
B13本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整理而得。
B14中研华信研究院:《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竞争力预测分析报告2019-2025年》,http://www.zyhxyjy.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5&id=48207,2019年4月1日。
B15《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714/c14677-31783128.html,2020年7月14日。
B16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http://sjk14.e-library.com.cn/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6032575&leafID=3025,2020年11月19日。
B1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2021年2月3日。
B18阿里巴巴:《把爱送回家》春节消费报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1916881189361028&wfr=spider&for=pc,2021年2月7日。
B19本文根据银联、网联支付清算平台数据整理,http://cn.unionpay.com/upowhtml/cn/templates/newInfo-nosub/7885004da382485e8bde5a0ba000fdd3/20210218163440.html。
B20湖南省工信厅:《“上云”935家 “上平台”22家 一季度我州中小企业 “上云上平台”行动实现开门红》,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dfgz/201904/t20190426_5322333.html,2019年4月26日。
B21开源社区又称开放源代码社区,一般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所组成,根据相应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协议公布软件源代码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网络成员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交流的空间。https://baike.baidu.com/item/开源社区/1373560?fr=aladdin。
参考文献:
[1]王恒丽.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N].经济日报,2020-04-15.
[2]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zfgzbg.htm,2021-03-05.
[3]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8):61-70.
[4]夏杰长.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服务业:趋势预判、关键突破与政策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0+31.
[5]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
责任编辑:李金霞
Research 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aths of Digital Economy Promoting ServiceIndustr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Dual Circulation Perspective
Cao Xiaoyong, Li Sir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dual circulation and becomes the main engine and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achieved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precise matching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global digital supervision, the digital dual circulation system promotes the upgrading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improv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new infrastructure is deployed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digital service industry. However,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game of global digital powers and the unification of digital service rules,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digital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dual circulation; digital economy;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dustry digitalization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 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关键词:双循环;数字经济;服务业转型;产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5-0101-0009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提振各国经济的重要方向和加速经济增长的新杠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1]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2]推动服务智能化、平台化、网络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变革,既是着眼于当前中国的及时之需,也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打通国内内循环流通环节的需求、痛点、堵点,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服务业数字化现状
2016—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HJ1.78mm]发展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达到37.8%,高于农业29.6个百分点,高于工业18.3个百分点,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快于工业和农业,但仍低于全球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1.6个百分点(见图1)。①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升级提速。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19年贸易出口量下降85.9%,进口量提升44.6%。2020年1—11月,金融、知识产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六大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进出口增长8%,占比上升至44.2%。②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发展,提升了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并推动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步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中高阶段。因此,中国数字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国内大循环驱动服务业转型
1. 国内网络零售加速回暖,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以来,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其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不断增强。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加10.9%,其中实体商品网上零售达9.8万亿元,同比增加14.8%,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达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并且2015—2020年网络零售额在零售总额中占比增长17.1个百分点,实体商品网上零售占社会零售总额近1/4(见图2)。同时,“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中国网络零售额达9 057.6亿元,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8.5%,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8.8%,电影在线销售额超过90亿元,相较于2020年与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12.7%与20.9%。
与此相对,电子商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业态创新,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见图3),其中网上零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16.5%,农村网络零售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③通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电商直播、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创新业态不断呈现,发挥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电商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零售业数字化进程,餐饮、零售业主动结合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2. 共享经济由粗放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模式日益多样。作为服务业结构优化、消费动力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共享经济能够快速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匹配。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为32 82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生活服务、生产制造、知识技术三个领域的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比分别为52.7%、28%、9.3%,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8.8%、11.8%、30.2%;同时,在各领域共享新型服务中,2018年、2019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分别为36.3%、37.1%,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9%、12.4%,共享出行服务支出额占城镇居民交通支出额的比重分别为11.7%、11.4%,共享住宿业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7%、7.3%,共享物流收入占公路物流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9%、1.65%,共享医疗服务支出占个人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53%、0.59%。网约车、在线外卖、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医疗的占比同比增长了0.8%、1.5%、1.6%、0.3%、0.1%,共享出行占比下降0.3%。④因此,共享经济正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消费互联转变为企业互联,不断在各个领域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如,滴滴联手12家车企入驻共享汽车领域,短视频平台结合政务机关推出政务服务号,小猪短租引入智慧社区加入政府的旧城区改造。
3. 数字金融高速扩张,消费数字化倾向加剧。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随着P2P不良借贷等金融风险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趋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由2014年0.02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7.8万亿元,增幅达400倍。⑤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消费金融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技术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2018年,中国银行整体IT投资规模为1 121亿元,国有银行、股份银行、新型互联网银行以APP端向场景嵌入、线上线下融合、设立金融科技类研究院为主推动自身转型发展。截至2020年,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6.5%,达到规模连续6年增长。⑥网络支付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促进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并通过聚合供应链为商家提供精准信息,助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国际循环推进服务业转型
1. 跨境电商从区域化升至全球化,国际供应链逐步形成。中国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形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上,传统贸易中的前期调研、政策咨询以及贸易报价、商务谈判等环节目前都转至互联网平台开展。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 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进口总额自2017年565.9亿元增长至918.1亿元,增长18.6%;出口总额自2017年的336.5亿元增至944亿元,较2018年提高68.2%(见图4)。⑦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网络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境外商品与服务的运送时效。2019年,全球已有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菜鸟的全球智能物流网络的包裹配送服务。⑧同时,中国已经与22个国家签署了“丝路电商”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⑨,拓展跨境电商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助力海外仓项目建设,推动电商贸易范围由区域化提升至全球化,塑造国际供应链。目前,京东在五大洲设立海外仓超过110个,利用“点、线、网”模式打造国际供应链,将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与地区。
2. 数字服务出口蓬勃发展,数字化领域不断拓展。中国积极探索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将传统服务业中不可贸易项目利用数字技术转变为可贸易的数字服务,加强对数字贸易领域的数据流动与监管,助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并通过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2019年,中国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为2 718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06.7%(见图5),其中ICT服务出口在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占比排名全球前五,与2018年相比提升幅度排名全球第一;知识产权服务与人文娛乐出口的提升幅度均排名全球前五。同时,中国ICT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个人文娱服务出口国际占有率分别提升4.2%、1.4%、1.2%。⑩
软件服务、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以及网游、数字音乐等内容服务的出口规模也快速增长。B11杭州创设“网展贸”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连接卖家与买家客户端,利用多语种翻译已实现与50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互通,将贸易展会线上化,打造“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市值达8万亿美元,加快了中国品牌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走出去”。
二、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机理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转型的内在机理,本文从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融合发展、效率提升以及精准匹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见图6)。
(一)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
数字经济助推服务业虚实结合,挖掘服务业潜在价值,创造附加价值。随着智慧服务、定制服务、绿色服务、共享服务以及体验服务等新业态的崛起,数字经济在服务业的渗透率持续增加,使各业态边界模糊化,跨界融合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农技服务,线上线下推广农科研发,智能管控农业生产;医疗服务业以5G通信网络为依托,拓展5G远程B超、VR诊疗、远程急救指挥平台;物流服务业融合互联网远程控制与数据分析,创新无人物流车配送;会展业利用云平台、三维全景体验、VR体验创造线上展会、虚拟展馆,结合在线直播、在线支付、在线对话等形式实现新业态闭环。
数字经济激发服务业模式创新,赋能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通过数字经济,服务业全产业链环节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优化与整合,催生和优化服务业的新模式。农村电商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有效衔接,以互联网直播形式连接供需两端,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同时,数字经济打破了服务业各行业间壁垒,电商直播与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的出现有力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的加速发展。服务企业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智能性、低成本性不断催生新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服务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升级,打造创新型数字服务体系。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农业等实体产业现代化、信息化,促进了生产结构升级,为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金融、物流、设计研发、检测与认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提升数字服务能力,创建了以服务业人才供给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互联网平台运营与监管体系以及新经济场景布置体系为核心的服务业创新体系,有助于加快第一、二产业数字化进程。
(二)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企业间数字合作,构建产业数字生态圈。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消费多样化,激励服务业企业消化、吸收、应用数字技术,增强企业间包容性,共享数字信息资源,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同时,服务企业的数字合作提高了对需求的响应速度,加快以多方参与者、数字化合作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形成,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并通过需求端倒逼供给侧促进服务创新,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升级,实现资源跨界共享[3]。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提速服务业产业链一体化。从产业内部看,数字经济能够帮助服务业下游高效、便捷地将数据与样本传递到中上游的研发创新环节,实现从需求挖掘、产品创造、研发创新、信息反馈与产品升级到实现需求的整体产业链闭环,加快服务业产业链垂直整合,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供应链的融合协作,构建高效的价值网络,营造“互联网+”服务业的数字化生态环境,促进服务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推动了服务产业跨界融合,增加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优势。数字技术降低服务行业间的进入门槛,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优势。占有数据优势的核心服务企业通过丰富用户数据规模和维度,联合对用户需求变化敏感的服务企业共同分析和预测,在保存现有用户数量的同时,提高新用户的吸引力,高效整合用户瞬息万变的价值需求,及时调整服务业态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用户价值,提高产业生态圈的合作价值。
(三)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效率提升
数字经济加速了服务业内部的分工深化,打造服务业规模经济优势。互联网能够及时反映专业化的服务业市场需求变动程度,并细化和增加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内容。依托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采用数字化广告扩大消费市场,公共服务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销售渠道,生活性服务业利用跨境电商创造了数字贸易新形式,由此服务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同时,生活性服务业的信息需求高速扩张、公共服务业的数字服务市场化、基础服务的互联网消费迅猛激增,激励服务业向网络化发展,释放规模经济红利[4]。 数字经济催生了互联网共享经济,实现服务业行业间资源共享。服务行业间通过数字技术将线下闲置资源数字化处理,消除了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了服务业闲置资源共享,有效调节了服务业全行业要素供需的平衡,提升服务业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共享经济以盘活闲置资产为主,如教育共享、共享住宿、共享交通、共享办公等,促进了企业有形或无形闲置资产的迅速匹配,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并且随着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共享平台将由消费者业务市场拓展至企业服务市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与效率。
数字经济降低了服务企业信息获取成本和服务交易的溝通成本。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升级,服务企业信息处理能力趋于智能化与定制化,降低了服务业企业信息搜寻与获取成本,可有效促进产业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对信息及时捕捉的价值。公共服务企业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造了远程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沟通新模式,显著降低了人民生活以及企业谈判的沟通成本。
(四)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精准匹配
数字经济及时为服务业捕捉市场信号,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服务业通过数字经济将市场及消费者信息全面、及时地传送至供给侧(即企业),供给侧根据需求变化更新产品特征,提高定制化服务水平,而数字经济又可以将优质商品与服务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需求端(即消费者),从而形成货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之间的高效闭合循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平台经济以平台为载体连接平台两端用户,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智能分析与差异化服务体系,综合多方主体的信息传递,通过资源整合为不同行业、部门量身制定方案,实现信息的高效触达与精准匹配,破除“信息孤岛”,创造精准匹配的再升级[5]。
数字经济参与服务业的数字营销,形成数字化商业闭环。服务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收集线上、线下消费大数据,颠覆传统的海投粗放型营销模式,释放部分营销资源。同时,服务业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用户画像分析,精准分类客户属性,结合消费偏好、习惯、能力等制定契合客户喜好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方案,实现服务业企业对用户接触、线下转化、线上互动、服务交易全流程全链条的数据化,助力企业线上线下均衡发展,实现服务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商业闭环。
三、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国内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此外,疫情防控机制赋能数字全球化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双循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包容性、新型全球化驱动数字生态治理法制化、标准化,为数字经济驱动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
(一)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发力
中国通过研发、投资全面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从50.3%升至64.4%,年均增长2.9个百分点。B122015—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拥有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从19.7个增长到735个,年均增长率达151.9%。B13目前,中国建成5G基站71.8万个,其中共享共建5G基站33万个,连接终端超过1.8亿个,已完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布局。B14预计2025年中国5G用户使用率将达到50%,5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与相关联产业及活动投资将累计达1.2万亿元、3.5万亿元以上。B15同时,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于2019年底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申请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10月申请总量达69.4万余件,同比2019年提升56.3%。B16中国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足30%,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主,规模小、布局分散,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业数字化的广泛普及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服务业升级转型,也为实现服务业与消费者之间高效的互通互联提供了基础。
(二)消费升级持续加速
随着数字化发展,用户数字消费习惯加速传统模式消费向数字化转型,消费者对消费高质体验和数字化场景的需求日益旺盛,消费升级推动了生活服务市场的数字化进程,促进了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2020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达7.82亿,占整体网民79.1%。B17随着个性化、多元化成为消费新趋势,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增长,数字服务平台与市场由粗放式增长迈入高质量增长,为中国经济内循环提供新动能。2021年春节期间,年货消费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消费速率同比超过100%、300%,B18银联、网联共处理网络支付6.36万亿元。B19
(三)疫情常态化防控赋能数字化
由于数字化能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在疫情中的防风险能力和恢复速度远远高于“数字化边缘”企业,因而疫情常态化防控在扩大社会线上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迫使中小服务企业加快吸收、应用数字信息技术。2020年,湖南省实施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增“上云”中小企业10.1万家,新增“上平台”中小企业0.7万家,累计帮助32.9万家中小企业从操作、管理、生产等三个方面搭建智能化联动系统,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B20
(四)数字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初步形成
一方面,中国政府、企业纷纷加大数字服务合作力度,加快服务和产品创新更迭速度,持续释放中国[HJ2.16mm]国内大市场消费需求动力,打造数字国内循环体系。2019年,江苏、广东、福建与贵州签署《跨省域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四省开放数据库,施行四省政务协作与数据共享,创新跨空间的省域服务“漫游”;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联通签订“数字中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数字经济相关重点领域和项目,聚焦数字平台运营、产品研发、核心人才培养,不断优化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营商环境。2020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同签署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联合推进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业务、新技术。2021年,迪卡侬(中国)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依托双方领先的云计算和产业生态,加速体育生态圈数字化转型,构建体育零售新模式。另一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大国、数字应用创新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与规则制定,与多个国家建立双边数字经济合作平台,逐步形成数字国际循环格局。2017年,中国联合泰国等7个国家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截至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此同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印经济合作战略对话、中老经济走廊等国际合作机制下,数字经济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核心领域。 (五)全球数字生态治理法治化加强
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市场份额及资源向大型高科技企业汇聚有利于更好地收集、整理、开发数据价值,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革新,但是大型高科技企业对竞争的遏制和垄断也阻碍了产业多样化水平,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许多国家逐渐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督。2020年,美国众议院针对颠覆性创新领域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等,开展反垄断调查,以便于维护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同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为制止和预防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的发生,草拟了《关于平台经济領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于2021年2月7日正式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式稿)》,依法评估反垄断合规性。此外,全球各国对数字虚假信息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9年,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17个国家与8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第二届“科技向善”峰会上共同签署“克莱斯特彻奇倡议”,共同抵制数字暴力恐怖主义。
四、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挑战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在面对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在国内数字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同时,国际间数字资源分配冲突、数字规则制定权争夺以及数字战略布局博弈日趋激烈,均形成中国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挑战。[HJ1.9mm]
(一)区域内服务业数字化失衡日益凸显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速度领先于三四线城市,城镇的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也远高于农村(见图7)。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实施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存在滞后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居民的老龄化群体占比高,网络普及率以及互联网使用率偏低,数字化服务需求不足,服务业数字化程度不够(见图8)。此外,服务业行业内的数字化差异程度较高,新兴服务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快,程度高,在疫情冲击下甚至出现逆势发展,传统服务业面对供应链受阻、员工短缺、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导致数字化转型程度低。
(二)数字化资源分配冲突较为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催生了数字化商品与服务的广泛需求,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可持续问题值得思考。对比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数字产品的现实应用与研发升级,其理论研究仍相对滞后。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数字经济人才流动率较高,地区间争夺人才现象明显,根本问题还是数字化应用领域人才资源储备不足。另外,中小企业对数据资源的购买与使用不平衡,形成数字资源浪费,不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常面临成本高、短期效益不好、融合动力不足等问题,由于企业在采购IT资源的数据容量时超过实际需求,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极易产生大量电子信息垃圾,形成科技消费恶性循环,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成本高、短期收益低等问题,阻碍我国产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三)全球数字服务缺乏统一规则
由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商业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对数字服务的规定也千差万别,难以达成全球多边一致性规则。目前,除了对电子传输、电子签名、数据透明度及无纸化贸易等内容的规定外,WTO缺乏对综合性、全面性以及专门性数字服务规则的制定,仅有TIS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ITA(信息技术协定)、DGEC(全球电子商务宣言)、GATS(服务贸易协定)、TRIP(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少数协定。由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多方WTO平台关于数字服务规则的商榷耗时长、速度慢,全球各国开始依托区域贸易协定来探索数字服务规则。为此,APEC、OECD、G20等国际合作组织相继针对数字服务规则开展磋商。
(四)大国数字经济博弈更趋激烈
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日趋增强,成为世界大国争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是全球数字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在全球推广数字服务贸易的“美式模板”,以增强其国际话语权,捍卫自身利益。中国具备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巨大消费需求和应用条件,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部分细分领域已具有突出优势,并向数字技术的高端领域快速攀升,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数字服务的全球影响力。随着中国数字技术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以长臂管辖的方式对中国中兴、华为等领军企业展开制裁。此外,随着全球保护主义兴起,部分国家关于数据本地化存储、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字服务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等规制方式不同,难以充分对接和协调。2015年,为加强欧盟成员国间数字经济合作,创造各国出台数字议程与数字战略的良好市场环境,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欧盟正式颁布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建立高标准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规则,用于与“美式模板”竞争。
五、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的路径
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发展机遇,正视数字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的困难挑战,还需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快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均衡建设,降低服务业转型壁垒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驱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首先,中国加大新基建在三四线城市、农村的延伸,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是促进农村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我国数字服务业平衡发展、消除城市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的关键策略。农产品上行需要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物流体系,结合农村电商解决农产品流通难、“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其次,中国加强信息网络运转强度,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协同,以数据智能驱动万物互联,优化产业间资源配置,助力产业效率提升和代际升级。最后,中国鼓励龙头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国内新基建投资,号召龙头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服务数字场景的创新中,社会资本为创新驱动赋能,加快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交叉融合,创造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二)完善数字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培育服务业转型新引擎
在互联网时代,服务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既转变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传统流程,也通过将销售、设计、研发等环节融入生产,形成了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我国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多级联动机制构建,支持打造“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生产服务”的数字化供应链。第二,鼓励服务业企业借助众筹、众扶、众创的模式,以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大中型龙头企业的数字化为核心,发展新型平台经济,培育优势突出、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业生态体系。第三,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倡导各类第三方机构、开源社区B21向中小微服务业企业提供多样性、低成本、普惠化的公共性服务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借助“虚拟产业集群”、“虚拟服务业产业园”跨越物理边界,促进服务业向更高质量转型。
(三)数字经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探寻服务业聚变式转型新路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中小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进一步增强,但由于资金储备、数字技术等因素限制,服务业转型升级仍需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支持。从供给端来看,政府部门应联合协会、产业联盟、第三方机构、龙头企业等,制定服务业行业标准,谋划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对企业购买数字化转型设备和服务给予支持,逐步缓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约束,普及SaaS(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系统,加快生活服务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并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结合,塑造现代化医疗服务业。从需求端来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方式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激励居民对远程购物、网络教育、线上娱乐等消费意愿,促进“互联网+”消费向更广领域拓展。
(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驱动服务业转型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数字治理规则由少数国家主导,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在全球迅速推广和快速崛起,因而加强国家间数字经济治理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作为经济大国,中国应遵循从边缘到中心、从区域到全球的渐进式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框架的构建,坚持多边协商谈判,倡导透明、民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针对数据安全保护、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共享交易安全、数据开放等核心问题,力争将契合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此外,中国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和联合国的带动作用,支持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建数字经济研发中心,加快各国之间数字鸿沟的彌合,并利用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等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数字技术,提振全球经济。
(五)促进数字贸易有序开放,提升服务业转型效率
中国加快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建设,扩大中国数字技术、数字产品的出口,塑造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以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管理体制,借助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契机,主动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倒逼中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中国数字服务对外开放新高地,强化中国数字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
注释:
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2021年4月23日。
②商务部:《去年12月我国服务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http://www.jjckb.cn/2021-02/05/c_139722532.htm,2021年2月5日。
③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202007/20200702979478.shtml,2020年7月2日。
④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http://www.sic.gov.cn/News/568/10429.htm,2020年3月9日。
⑤光华管理学院,度小满金融:《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2019》,http://www.100ec.cn/detail--6541255.html,2020年1月7日。
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2021年2月3日。
⑦海关: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1 862.1亿元。http://www.100ec.cn/detail--6542287.html,2020年1月15日。
⑧海关总署:《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基地——跨境电商助“东莞制造”飞向全球》,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mtjj35/2671211/index.html,2019年11月1日。
⑨商务部:《中国已与五大洲22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路电商”》,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dsgjhz/fbdt/202104/20210403054639.shtml,2021年4月19日。
⑩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https://unctadstat.unctad.org/wds/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sCS_ChosenLang=en。 B11商務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8》,http://www.linkingapi.com/zgszfwmyfzbg/,2019年9月22日。
B12本文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库(https://digital-world.itu.int)整理而得。
B13本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整理而得。
B14中研华信研究院:《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竞争力预测分析报告2019-2025年》,http://www.zyhxyjy.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5&id=48207,2019年4月1日。
B15《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714/c14677-31783128.html,2020年7月14日。
B16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http://sjk14.e-library.com.cn/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6032575&leafID=3025,2020年11月19日。
B1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2021年2月3日。
B18阿里巴巴:《把爱送回家》春节消费报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1916881189361028&wfr=spider&for=pc,2021年2月7日。
B19本文根据银联、网联支付清算平台数据整理,http://cn.unionpay.com/upowhtml/cn/templates/newInfo-nosub/7885004da382485e8bde5a0ba000fdd3/20210218163440.html。
B20湖南省工信厅:《“上云”935家 “上平台”22家 一季度我州中小企业 “上云上平台”行动实现开门红》,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dfgz/201904/t20190426_5322333.html,2019年4月26日。
B21开源社区又称开放源代码社区,一般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所组成,根据相应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协议公布软件源代码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网络成员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交流的空间。https://baike.baidu.com/item/开源社区/1373560?fr=aladdin。
参考文献:
[1]王恒丽.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N].经济日报,2020-04-15.
[2]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zfgzbg.htm,2021-03-05.
[3]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8):61-70.
[4]夏杰长.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服务业:趋势预判、关键突破与政策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0+31.
[5]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
责任编辑:李金霞
Research 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aths of Digital Economy Promoting ServiceIndustr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Dual Circulation Perspective
Cao Xiaoyong, Li Sir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dual circulation and becomes the main engine and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achieved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precise matching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global digital supervision, the digital dual circulation system promotes the upgrading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improv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new infrastructure is deployed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digital service industry. However,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game of global digital powers and the unification of digital service rules,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digital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dual circulation; digital economy;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dustry dig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