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轻刑化”须深究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反物质更可怕的是反法律
  刘海明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共存,中国的《易经》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对我们早已是常识。既然有物质,有没有反物质,一般人很少操这份心。假如真有反物质,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灾难,就显得愈发玄妙。11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这个消息引起全球关注。据说,反物质就像个“潘多拉的盒子”,能量无穷,一旦被释放出来,物质和反物质这对“冤家”不知将碰撞出什么麻烦。
  对反物质,暂时用不着杞人忧天,科学家们用那么先进的仪器,才捕捉到一点其影子,它既然不肯现身,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不过,人世间的“反物质”现象倒比比皆是,它们随时都有兴风作浪的可能。比如说,明明犯了罪,却可以大罪化小,小罪化了。63.3%是4.8%的13倍!前者是2005年至2009年6月广东省职务犯罪被告人获免刑和缓刑的比例,而后者则是同期普通刑事犯罪的轻判率。
  每一起官員腐败案,都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朝中有人,不仅好当官,而且出了事,也有人给帮着运作减刑。当然,理由总能搬出个“情况特殊”,最终让法院轻判。
  情况特殊,并不奇怪,但总要让公众知晓那些轻判官员情况怎么个特殊法。一般来说,对于青少年罪犯和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罪犯,法院判决时需要照顾,这应该是一种公认的“特殊”对象。任何一个落马官员都不可能属于未成年人,更不会是孕妇或者哺乳期的女性,那么,法院特殊关照他们,从轻判决的理由,就该明明白白。现在流行的轻判理由是“自首”、“退赃”,或者把赃款说成了“朋友”之间的“馈赠”或者“借款”。
  官员在任期间,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的人多,有求于他们的人也多,这就决定了腐败的形式也五花八门。涉案的官员自辩可以理解,关键在于法庭如何认定犯罪事实。假如没有拿得到桌面上的理由,法院以“情况特殊”为由,予以轻判,这样的判决显然是反法律的,颇为荒诞。法律是一种必要的恶,通过这种必要的恶来对付非必要的恶,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有序,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反法律则是对恶的宽恕,对必要恶的否定。如果说现代文明更多是由法律促成的,那么,现代社会的恶便是反法律兴风作浪的结果。一个社会,反法律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团体行为,毕竟他们是为私利在搅乱法律秩序。反法律的施事者一旦来自司法机关,这无疑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是反物质、反法律当道,社会想安宁都难。
  其实,借口情况特殊,需要轻判,何止是官员。可以说,每一起轻判的腐败案件,背后都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因为轻判是给在任官员的特殊“修路”,赶明儿轮到我倒了霉,先前的轻判案例就是自己受益的借口啊。
  贪官一茬一茬。比割韭菜还频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损害政府信誉度的害群之马们,大部分都乘坐“情况特殊”的快艇,逃离法网的严惩。这样的反法律现象大量存在,纵然天寒地冻,民怨依然可能沸腾!
  
  轻判职务犯罪让法律很受伤
  孙瑞灼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
  同样是犯罪,同样是触犯了法律,只因有官员身份,69.7%的职务犯罪者就得到“免刑和缓刑”的从轻处罚。这样的“法外开恩”让社会和公众很受伤,也让法律很受伤。
  职务犯罪被轻判,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我国历来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官官相护”是官场的一个潜规则。当前我国法律虽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传统的影响仍在继续。一些司法人员面对犯事的官员,仍会有意或无意地“手下留情”。同时,这些犯罪官员为官多年,在官场上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有着巨大的“活动”能量,一旦“出事”,会动用各方面关系、用尽各种办法来影响法院审判,以求轻判。而司法部门受编制、财政等因素的制约,查处官员渎职犯罪更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司法机关对部分渎职官员的追诉存在困难。
  职务犯罪被轻判,有深刻的法律原因,目前,我国的法律对贪污受贿的“贪官”一直保持高压,而对渎职侵权的“庸官”却十分宽容。“只要不谋私利、不揣腰包,就不应以犯罪论处”,持这种观念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有的地方党政领导甚至错误地把滥用职权违法决策当做有开拓精神,把玩忽职守不作为当做处世成熟老练。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05年以来,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共造成20490人死亡,269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52亿元,社会危害严重。从这个角度说,渎职侵权犯罪危害远高于单纯的贪污受贿犯罪。然而,在我国“庸官”大多被宽大处理。据统计,2005年到2009年6月,被判决有罪的17671名渎职侵权被告人中,判处免刑的9707名,宣告缓刑的5390名,合计占到85.4%。
  “罪刑相适应”是法律规定的量刑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是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准则。面对职务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法律对犯罪官员显然是太宽容了!这种宽容违背了法律的规定,破坏了法律的公平。同时,又反过来成为官员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幸而,国家已经认识到这种法律不公对社会公平的破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为确保职务犯罪分子量刑适当、罚当其罪,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实行上下两级检察院同步审查的工作机制。我们期待这一制度能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彻底扭转职务犯罪轻刑化倾向,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官员“从宽发落”须“依法司法”应对
  游伟
  
  近日,一条关于国家公职人员贪腐、渎职犯罪被普遍从轻量刑的消息,引起社会的关注。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特地为此做了专题节目,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而此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对官员职务犯罪实施检察监督的新举措,以确保对贪腐官员“量刑适当、罚当其罪”。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
  如何有效解决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免刑偏多,量刑普遍偏轻的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司法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宣布将从明年1月 起,在全国检察系统内实行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实行上下两级检察院的同步审查制度。很显然,这是要将一些地方检察院试行多时的“同步审查制度”予以提升,与以往“职务犯罪审查逮捕权上提级”一样,形成全国性的制度规范。
  我十分赞同检察机关的这项制度创新,它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检察院之间的垂直领导关系,支持基层摆脱地方影响,依法对当地量刑過轻判决进行抗诉;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下级检察院是否依法履职进行内部监督。
  现如今,司法对贪腐官员从宽发落的现象已十分严重和普遍,已经直接损害司法的公平和正义,但是,它却远远不是“量刑偏轻”那么简单。依我之见,更需要关注的或许是“有罪不查”、“有案不立”,而这正是检察机关“自身”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是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唯一侦办机构。其依法查办贪腐官员职务犯罪本身,就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不过,据笔者课题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职务犯罪“轻刑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是案件已经诉至法院的一种裁判过轻状况,比如免刑、缓刑率近70%。
  更严重的是,不少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都已达到甚至远远超出法定标准的犯罪案件,一些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没有予以立案侦办,这些案件大量游离于职务犯罪的视野及司法的统计之外。比如地方检察院在现行全国统一的涉案金额法定数额标准之外,另行确定有“仅供内部掌握”的高出法定犯罪基准数额5至10倍的犯罪立案标准。这不仅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刚性”规定,使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实行法律监督的职业形象受到损害,也使国家“从严治吏”的政策要求及民众诉求大打折扣。
  正因为一些职务犯罪的起点标准被人为提高,有罪不查、小案不立的现象蔓延。致使不少地方的职务犯罪尤其是贪污贿赂罪的“大案”(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比例节节攀升,占到90%以上,个别检察院的统计甚至达到了100%,违反了“常识”和犯罪基本规律,形成了不真实的“统计数据”,对犯罪政策构成了误导。
  不仅如此,由于犯罪标准“提涨”,有案不查、小案不立现象普遍,致使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贪腐“大案”在法院也随之出现大范围的“降格”轻刑甚至免刑现象。因此,贪腐官员犯罪的“轻刑化”是与职务犯罪实际立案标准的违法“提涨”有着紧密关联的现象,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性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而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对待官员贪腐犯罪的问题上,司法机关始终应该在“从严治吏”刑事政策思想的指导下,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依法立案、审查起诉和严格审判。
其他文献
为切实解决现实中“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早在2003年下半年,淄川区法院就成立了量刑规范化课题组。在对本院及各地法院审理的一万三千多件典型案件进行了几万 In order to ef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思想品质。由于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部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母亲被骗了。  早晨十点时,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家了。”  原来,母亲早上锻炼时,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她拉家常。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来了另外一个中年妇女,自称会看相,说我家最近有血光之灾。母亲吓坏了,请她指点。她便说自己道行不够,要找师傅。母亲就回家拿钱,同时被她们叮嘱千万不
【内容摘要】方程式是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这也是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绝对重心。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慢慢接触到化学方程式,开始系统的学习方程式的书写,如何用方程式表达一些具体的反应,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课堂上非常常见的内容。但是,想要让方程式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让学生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有显著进步,这就对于教师的教学引导方式提出了要求。本文将会结合一些教学实例来探讨初中化学课堂上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模式
1 哪个对我的诱惑大  我12岁时,她嫁给李大宝。李大宝为了讨好她和安抚我,分别给我们买了一套房子,她额外还有一部丰田小跑。  她叫丁夏,那年她25岁,年华正好,而李大宝,是我的暴发户老爸,一个靠批发高仿奢侈品皮具发家的投机倒把商。  我一直在抗拒她,按年龄明明应该叫姐,“妈”字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李大宝把房本拿给我看:“芊芊,老爸送你的礼物哟,作为回报,你喊小夏一声妈,作为我结婚的礼物就可以。”
地理的学习方法很多,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然后细致讨论了初中地理教学
政治哲学家一般不关注语言哲学问题,法哲学家却并非如此。语言的运用对于任何法律制度而言都至关重要——政治方面抑或具体法律实践,概莫能外。因此,法哲学家有必要在哲学层
为落实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两个方式的变革,2008年10月开始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试图从为什么坚持做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理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目标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是实践中的调解或判决并非能够真正解决纠纷,定纷止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