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要求其培养的目标应该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接近现实生产过程,来更好地完成其培养目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66-01
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即为生产一线培养独立的劳动个体。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目标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教育观念做起。
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整合的最佳效果应该是二者的完美统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观念的彻底更新。观念必须先行。作为一名职业学院的教师首先要有现代教育的崭新观念,然后才会有与之相对应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的全面优化。所以,从创新教育、自主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现代媒体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对职业教师的崭新要求。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消除对CAI教学认识的若干误区。当然,有一些顽固的认为CAI教学不过是大屏幕替代粉笔、黑板的教学等,这样的观点当然不值一驳。但是,还有一些已经运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老师也会有的一些困惑,却不得不予以澄清。
困惑一、现代媒体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理由是现代媒体由于制作时间比较长,而且必须要在课前准备好,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发展及时调整课件的播放顺序、或及时增减课件内容,不能显现老师没有预计到的、学生突发的、新产生的有价值的某些想法等等。
困惑二、现代媒体可能会束缚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理由与困惑一恰恰相反,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媒体束缚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认为现代媒体替代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电脑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由人来控制机器,而是由电脑机器来操纵教师和学生了。
困惑三、现代媒体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思维、科学语言规范化的形成等的发展。
理由是现代媒体课件,都是展示在平面图上的,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况且,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是由课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产生懒惰情绪,不主动思考,而依赖于电脑进行想象,甚至于离开电脑就无法进行想象思维。同时,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视觉刺激的时间,而忽略了语言刺激,特别是学生自己开口读、說的机会就会相应的大大减少,从而不利于学生语言,特别是规范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以上种种困惑,我认为是对真正的CAI教学认识的不够深入所产生的误区。理由如下:
(1)现代媒体不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相反的,而是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种为创造思维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是人类历史上所能提供的最好平台,并且它还在一日千里地飞速发展着。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制作出相应的课件,我们也无从抓住学生的突发灵感,并且立即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但是,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课件资料,以便用的时候随时都有;我们也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随时调取所需资料。这是解决突发情况的必要准备。另外,作为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创造思维发展可能达到的各种领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以上所讲的两个准备是被动的准备。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应该更加主动:现代媒体技术能够展示几乎所有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现代媒体教育的巨大优势之一;同时,现代媒体能够提供百倍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文字、图片、声音信息,将这些信息的有机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为有效方式之一,因为“组合是创新的捷径”。因此,以积件的形式准备课件是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的要求。
(2)产生以上困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像运用手臂、粉笔那样自如。一旦能够自如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至少包括电脑和网络),我们就等于多了一只灵巧的手,多了一张讲解自如的嘴和一个无所不容的大脑。
此外,媒体技术的运用,即有了网络,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几乎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教师与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而不局限于教室这一狭小的教室空间,不局限于上课这一点点可怜的时间。这是在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不可能作到的。
(3)空间想象能力要通过大量的表象感知才能逐步培养建立,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能形象的展示很多知识,特别是立体元器件的形成过程,而电脑却完全可以实现。比如在介绍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时,就可以用电脑来展示载流子在三极管内部的运动规律,使学生能够很形象的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至于科学语言规范化的形成,更可以利用电脑的声音、动画等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既是给学生的示范,也可以充当“带读”的功能。
总而言之,现代技术的进步——媒体技术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职业学院的教师应该找到现代媒体与职业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努力用创造教育的思想把握现代媒体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人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66-01
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即为生产一线培养独立的劳动个体。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目标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教育观念做起。
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整合的最佳效果应该是二者的完美统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观念的彻底更新。观念必须先行。作为一名职业学院的教师首先要有现代教育的崭新观念,然后才会有与之相对应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的全面优化。所以,从创新教育、自主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现代媒体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对职业教师的崭新要求。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消除对CAI教学认识的若干误区。当然,有一些顽固的认为CAI教学不过是大屏幕替代粉笔、黑板的教学等,这样的观点当然不值一驳。但是,还有一些已经运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老师也会有的一些困惑,却不得不予以澄清。
困惑一、现代媒体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理由是现代媒体由于制作时间比较长,而且必须要在课前准备好,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发展及时调整课件的播放顺序、或及时增减课件内容,不能显现老师没有预计到的、学生突发的、新产生的有价值的某些想法等等。
困惑二、现代媒体可能会束缚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理由与困惑一恰恰相反,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媒体束缚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认为现代媒体替代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电脑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由人来控制机器,而是由电脑机器来操纵教师和学生了。
困惑三、现代媒体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思维、科学语言规范化的形成等的发展。
理由是现代媒体课件,都是展示在平面图上的,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况且,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是由课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产生懒惰情绪,不主动思考,而依赖于电脑进行想象,甚至于离开电脑就无法进行想象思维。同时,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视觉刺激的时间,而忽略了语言刺激,特别是学生自己开口读、說的机会就会相应的大大减少,从而不利于学生语言,特别是规范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以上种种困惑,我认为是对真正的CAI教学认识的不够深入所产生的误区。理由如下:
(1)现代媒体不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相反的,而是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种为创造思维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是人类历史上所能提供的最好平台,并且它还在一日千里地飞速发展着。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制作出相应的课件,我们也无从抓住学生的突发灵感,并且立即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但是,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课件资料,以便用的时候随时都有;我们也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随时调取所需资料。这是解决突发情况的必要准备。另外,作为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创造思维发展可能达到的各种领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以上所讲的两个准备是被动的准备。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应该更加主动:现代媒体技术能够展示几乎所有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现代媒体教育的巨大优势之一;同时,现代媒体能够提供百倍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文字、图片、声音信息,将这些信息的有机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为有效方式之一,因为“组合是创新的捷径”。因此,以积件的形式准备课件是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的要求。
(2)产生以上困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像运用手臂、粉笔那样自如。一旦能够自如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至少包括电脑和网络),我们就等于多了一只灵巧的手,多了一张讲解自如的嘴和一个无所不容的大脑。
此外,媒体技术的运用,即有了网络,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几乎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教师与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而不局限于教室这一狭小的教室空间,不局限于上课这一点点可怜的时间。这是在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不可能作到的。
(3)空间想象能力要通过大量的表象感知才能逐步培养建立,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能形象的展示很多知识,特别是立体元器件的形成过程,而电脑却完全可以实现。比如在介绍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时,就可以用电脑来展示载流子在三极管内部的运动规律,使学生能够很形象的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至于科学语言规范化的形成,更可以利用电脑的声音、动画等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既是给学生的示范,也可以充当“带读”的功能。
总而言之,现代技术的进步——媒体技术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职业学院的教师应该找到现代媒体与职业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努力用创造教育的思想把握现代媒体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