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独立的质疑、分析、探索、实践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测、交流等活动,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数学经验,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
例如,教学“概括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先让学生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题目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直接说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就不能马上判断了。这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不信,就请同学们来考考老师。”于是,学生纷纷举手考老师,我都能马上给予答案,当确认都是正确无误时,学生的目光由怀疑到敬佩,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生就把“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这一知识内容变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乐学。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应该给足学生自由表达意见,自由应用知识的空间。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只要开放有度,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中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推理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即使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参与了,就是表现自己了,他就会多一份兴趣,多一点自信。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自圆其说。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數学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学生提供猜想和思考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有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的?”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进行设计实验报告: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和( )的和。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
(4)、每个梯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按“实验、讨论、填空、汇报、归纳”的程序去进行探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讨论等活动,能有据地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公式算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巩固公式的来源。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与引导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合作讨论,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四、评价激励,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享受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需要产生评价激励机制,要让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教师对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积极的评价,对计算的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并及时反馈,都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评价激励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更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做到了愿学、会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测、交流等活动,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数学经验,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
例如,教学“概括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先让学生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题目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直接说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就不能马上判断了。这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不信,就请同学们来考考老师。”于是,学生纷纷举手考老师,我都能马上给予答案,当确认都是正确无误时,学生的目光由怀疑到敬佩,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生就把“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这一知识内容变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乐学。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应该给足学生自由表达意见,自由应用知识的空间。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只要开放有度,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中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推理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即使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参与了,就是表现自己了,他就会多一份兴趣,多一点自信。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自圆其说。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數学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学生提供猜想和思考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有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的?”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进行设计实验报告: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和( )的和。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
(4)、每个梯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按“实验、讨论、填空、汇报、归纳”的程序去进行探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讨论等活动,能有据地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公式算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巩固公式的来源。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与引导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合作讨论,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四、评价激励,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享受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需要产生评价激励机制,要让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教师对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积极的评价,对计算的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并及时反馈,都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评价激励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更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做到了愿学、会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