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一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
已经退休的吴大爷不久前走进了重庆市渝中区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向律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能起诉自己的儿子吗?
原来,吴大爷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起初还在网上发发简历,后来就索性当起了“宅男”,衣食住行则全靠吴大爷老两口。老两口的退休金本就微薄,这下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
“你出去找找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也总比窝在家里强啊。”吴大爷忍不住劝儿子。谁知,儿子回复:“既然你生了我,就该养我。”在和儿子发生了多次争执之后,吴大爷想到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吴大爷的诉讼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儿子从家里搬出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接待吴大爷的曹律师说起老人的遭遇时坦言,这是他从业多年来,接到的最特殊的一份诉状。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平时还要吃好的穿好的,我们老两口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还要养着他。我现在不求他赡养我,起码他得先养活自己吧。”说起儿子,吴大爷气不打一处来。
曹律师感慨地说:“我也关注到江苏、山东、吉林、昆明等多个省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了老年人有权拒绝年轻人‘啃老’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上讲,吴大爷的诉求可以得到支持。可是,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对簿公堂,于情于理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故事二
“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多活一年就多帮家里挣十几万元”
还有这样一群子女,他们利用“亲情牌”,打着关心父母的幌子,背后却打着“小算盘”。
在重庆渝北区某街道办,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案例——辖区有位96岁的徐大爷,退休前是重庆某银行的高管,退休后工资比较丰厚。
几天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听说徐大爷生病了,便上门去看望,正巧听到他的儿子在高声呵斥,责备老人擅自下床走动。后来,趁儿子出门,老人才告诉工作人员,他在家里经常被儿子这样呵斥,责怪他不好好照顾身体。
刚开始,徐大爷还以为儿子是在关心自己,直到有一次,儿子道出了实情:“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你多活一年,就相当于帮家里多挣了十几万元钱。”
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平时我们一直认为徐大爷的儿子很孝顺,没想到背后贪图的是老人的退休金。”工作人员说。
事后,当工作人员找到徐大爷的儿子进行沟通时,却被他一句话呛了回来:“我用自己父亲的钱,天经地义。”
一位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当下“啃老”出现了一些新形态,其中子女借赡养关心之名去“啃老”的现象变得较为突出。
故事三
“子女生活有难处,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法律条例规定老年人可以对子女“啃老”说“不”,但真正闹上法庭的少之又少。
当记者问吴大爷,是否真的愿意通过法律途径促使儿子不再“啃老”时,他一声叹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谁想真正地告他呢?就算他搬出去住,生活有难处,我们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吕先生。因为身患重病,他已经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了。
“我倒不怕死,只是死了以后,孩子怎么办?”虽然病情严重,吕先生最担忧的却是自己的女儿。
原来,吕先生的女儿已经快30岁了,一直没有工作,就靠吕先生打工撑起这个家。当父亲病重住院,女儿既没有主动分担家庭重担,还依旧“啃老”。
“她很少来医院,即便是来,也是管她父亲要钱。”一旁的病友说起吕先生的女儿时,一个劲儿地摇头。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惯着女儿不好,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吕先生郁闷地说。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吕先生这样被“啃老”又无可奈何的父母,并不占少数。他们尽管生活艰辛,但始终迈不过“亲情关”,无法对子女说“不”。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
已经退休的吴大爷不久前走进了重庆市渝中区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向律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能起诉自己的儿子吗?
原来,吴大爷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起初还在网上发发简历,后来就索性当起了“宅男”,衣食住行则全靠吴大爷老两口。老两口的退休金本就微薄,这下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
“你出去找找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也总比窝在家里强啊。”吴大爷忍不住劝儿子。谁知,儿子回复:“既然你生了我,就该养我。”在和儿子发生了多次争执之后,吴大爷想到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吴大爷的诉讼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儿子从家里搬出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接待吴大爷的曹律师说起老人的遭遇时坦言,这是他从业多年来,接到的最特殊的一份诉状。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平时还要吃好的穿好的,我们老两口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还要养着他。我现在不求他赡养我,起码他得先养活自己吧。”说起儿子,吴大爷气不打一处来。
曹律师感慨地说:“我也关注到江苏、山东、吉林、昆明等多个省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了老年人有权拒绝年轻人‘啃老’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上讲,吴大爷的诉求可以得到支持。可是,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对簿公堂,于情于理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故事二
“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多活一年就多帮家里挣十几万元”
还有这样一群子女,他们利用“亲情牌”,打着关心父母的幌子,背后却打着“小算盘”。
在重庆渝北区某街道办,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案例——辖区有位96岁的徐大爷,退休前是重庆某银行的高管,退休后工资比较丰厚。
几天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听说徐大爷生病了,便上门去看望,正巧听到他的儿子在高声呵斥,责备老人擅自下床走动。后来,趁儿子出门,老人才告诉工作人员,他在家里经常被儿子这样呵斥,责怪他不好好照顾身体。
刚开始,徐大爷还以为儿子是在关心自己,直到有一次,儿子道出了实情:“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你多活一年,就相当于帮家里多挣了十几万元钱。”
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平时我们一直认为徐大爷的儿子很孝顺,没想到背后贪图的是老人的退休金。”工作人员说。
事后,当工作人员找到徐大爷的儿子进行沟通时,却被他一句话呛了回来:“我用自己父亲的钱,天经地义。”
一位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当下“啃老”出现了一些新形态,其中子女借赡养关心之名去“啃老”的现象变得较为突出。
故事三
“子女生活有难处,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法律条例规定老年人可以对子女“啃老”说“不”,但真正闹上法庭的少之又少。
当记者问吴大爷,是否真的愿意通过法律途径促使儿子不再“啃老”时,他一声叹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谁想真正地告他呢?就算他搬出去住,生活有难处,我们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吕先生。因为身患重病,他已经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了。
“我倒不怕死,只是死了以后,孩子怎么办?”虽然病情严重,吕先生最担忧的却是自己的女儿。
原来,吕先生的女儿已经快30岁了,一直没有工作,就靠吕先生打工撑起这个家。当父亲病重住院,女儿既没有主动分担家庭重担,还依旧“啃老”。
“她很少来医院,即便是来,也是管她父亲要钱。”一旁的病友说起吕先生的女儿时,一个劲儿地摇头。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惯着女儿不好,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吕先生郁闷地说。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吕先生这样被“啃老”又无可奈何的父母,并不占少数。他们尽管生活艰辛,但始终迈不过“亲情关”,无法对子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