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啃”伤父母心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一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
  已经退休的吴大爷不久前走进了重庆市渝中区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向律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能起诉自己的儿子吗?
  原来,吴大爷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起初还在网上发发简历,后来就索性当起了“宅男”,衣食住行则全靠吴大爷老两口。老两口的退休金本就微薄,这下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
  “你出去找找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也总比窝在家里强啊。”吴大爷忍不住劝儿子。谁知,儿子回复:“既然你生了我,就该养我。”在和儿子发生了多次争执之后,吴大爷想到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吴大爷的诉讼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儿子从家里搬出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接待吴大爷的曹律师说起老人的遭遇时坦言,这是他从业多年来,接到的最特殊的一份诉状。
  “一个大小伙子,既不成家也不立业,平时还要吃好的穿好的,我们老两口劝也劝不动,骂也骂不走,还要养着他。我现在不求他赡养我,起码他得先养活自己吧。”说起儿子,吴大爷气不打一处来。
  曹律师感慨地说:“我也关注到江苏、山东、吉林、昆明等多个省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了老年人有权拒绝年轻人‘啃老’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上讲,吴大爷的诉求可以得到支持。可是,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对簿公堂,于情于理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故事二
  “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多活一年就多帮家里挣十几万元”
  还有这样一群子女,他们利用“亲情牌”,打着关心父母的幌子,背后却打着“小算盘”。
  在重庆渝北区某街道办,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案例——辖区有位96岁的徐大爷,退休前是重庆某银行的高管,退休后工资比较丰厚。
  几天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听说徐大爷生病了,便上门去看望,正巧听到他的儿子在高声呵斥,责备老人擅自下床走动。后来,趁儿子出门,老人才告诉工作人员,他在家里经常被儿子这样呵斥,责怪他不好好照顾身体。
  刚开始,徐大爷还以为儿子是在关心自己,直到有一次,儿子道出了实情:“希望你保重身体,因为你多活一年,就相当于帮家里多挣了十几万元钱。”
  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平时我们一直认为徐大爷的儿子很孝顺,没想到背后贪图的是老人的退休金。”工作人员说。
  事后,当工作人员找到徐大爷的儿子进行沟通时,却被他一句话呛了回来:“我用自己父亲的钱,天经地义。”
  一位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当下“啃老”出现了一些新形态,其中子女借赡养关心之名去“啃老”的现象变得较为突出。
  故事三
  “子女生活有难处,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法律条例规定老年人可以对子女“啃老”说“不”,但真正闹上法庭的少之又少。
  当记者问吴大爷,是否真的愿意通过法律途径促使儿子不再“啃老”时,他一声叹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谁想真正地告他呢?就算他搬出去住,生活有难处,我们做父母的难道真能袖手旁观吗?”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吕先生。因为身患重病,他已经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了。
  “我倒不怕死,只是死了以后,孩子怎么办?”虽然病情严重,吕先生最担忧的却是自己的女儿。
  原来,吕先生的女儿已经快30岁了,一直没有工作,就靠吕先生打工撑起这个家。当父亲病重住院,女儿既没有主动分担家庭重担,还依旧“啃老”。
  “她很少来医院,即便是来,也是管她父亲要钱。”一旁的病友说起吕先生的女儿时,一个劲儿地摇头。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惯着女儿不好,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吕先生郁闷地说。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吕先生这样被“啃老”又无可奈何的父母,并不占少数。他们尽管生活艰辛,但始终迈不过“亲情关”,无法对子女说“不”。
其他文献
如果你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喜欢独立、自我的生活,跟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为人父母者如何面对?荷兰一位母亲想出了一个奇特的点子:她用毛线编织成一个模拟人偶,代替孩子和自己相处。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母亲伍尔斯拉吉斯有个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她发现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跟自己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远。   平日儿子只想跟朋友在一起,或者自己玩手机、听音乐,对妈妈连抱都懒得抱一下。于是,擅长编织的她想到了编织一
期刊
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 挺立在人们面前的这座狮身人面像确实气宇不凡,它高22米,长75米,脸宽5米,鼻长2米,耳长2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刻“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长须直垂。狮身和人面都被刻在同一块巨石上。   传说
期刊
炽烈的阳光下,在交通拥堵近乎停滞的曼谷街头,一辆破旧的红色小卡车从小巷中插入大路,停在天铁站旁。挤在车厢里的人们排着队下车绕到车前,将7铢(约合人民币1.2元)硬币投入司机旁边的钱罐,或投入纸币,自己从中拿回应找的硬币。   乘客才刚下车,路边久候的人们便排队登上连风扇都没有的车厢。拎着菜篮的大妈们唠叨着菜价,蹬着高跟鞋上班的年轻女郎一脸惺忪的倦意,皮肤黝黑的搬运工在炎热的等待中大汗淋漓。狭窄的车
期刊
家住山区的王婆婆晚年丧偶,儿子又在外地工作,家中只剩她一人。每到寒冬时节,天气一转冷,她便在床上铺上儿子寄回的电热毯。晚上睡在电热毯上,感觉既暖和又安全。可是,电热毯真的安全吗?   冬天床上取暖,农村地区常用的就是热水袋和电热毯。相比热水袋来说,电热毯取暖效果好、睡着舒服。它可以消除疲劳、放松情绪、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体质特别虚弱、经常熬夜、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睡眠质量。   要提醒的是,电热毯
期刊
首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很难。   秦朝的时候,酒肉在秦朝都属于奢侈品,平时并不容易吃到,法律更严格限制百姓随意喝酒,想约上朋友出去吃遍天下美食,基本不可能。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合格的吃货,那就必须成为一名“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煮夫或厨娘。   即使你已经厨艺精湛,这事儿依旧很难:   想吃个炒菜,可炒锅在宋朝以后才出现;想涮个火锅,可辣椒直到明清之际才从美洲传入中国;想煮碗面条,可汉代才开
期刊
您知道吗?一些从来不洗的生活用品脏得让人出乎意料,有必要进行清洗。   枕芯 传染病专家表示,羽绒枕芯藏匿大量螨虫,最好送到干洗店清洗,清除过敏原;合成纤维枕芯可用洗衣机洗。   牙刷架 研究发现,27%的牙刷架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建议用热肥皂水清洗牙刷架,每周2次。   饮水机 研究发现,至少50%的水箱存在霉菌和酵母菌。饮水机、咖啡机等要按说明书推荐的方法定期清洗。   钥匙 携带
期刊
警惕焦虑抑郁   快到春节了,漂泊在外的人们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他们会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在等着自己,比如回家难、讨薪难、长途奔波、经济消耗等。如果因为这些问题导致焦虑和抑郁,需要自己先解决和排遣。   如果回家困难,就早做准备,早想办法,实在不能回家就给家里打个电话,说一说回不了家的原因,听听亲人的声音;如果讨薪困难,就多想办法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寻求帮助,实在讨不到就先放一放。如
期刊
1966年11月10日,发生了王洪文等人卧轨拦车的“安亭事件”。张春桥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极不寻常,这为接下来的各行各业全面夺权拉开了序幕。     周恩来指示不能承认“工总司”  王洪文原本在上海国棉十七厂担任保卫科干部。1966年11月初,他与30多名工人串连发起组织“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并成为头头。1966年11月9日,“工总司”召开成立大会,“勒令”上海市市长曹
期刊
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在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交谈中,时不时地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我们赶忙问父亲:“咳嗽又厉害了?我们去医院检查下吧。”父亲喘了一大口气,故作轻松地笑着说:“检查啥呀?我这是老毛病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是的,父亲是老慢支,咳嗽的历史比我的年龄都大。我们多次要父亲去医院检查,可都被父亲坚定地拒绝了。   父亲说:“咳嗽于我来说就是家长便饭,不算个啥的,根本不用治。”可父亲的咳嗽却逐渐
期刊
辣椒温中健胃,散寒燥湿   辣椒是餐桌最常见的食材之一,辣椒味辛,性热。《药性考》中提到辣椒“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纲目拾遗》中也指出“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泻下稀水、寒湿郁滞,感冒风寒、恶寒无汗等有这些问题的人群适合食用辣椒。辣椒的主要辣味物质为辣椒素,它可以帮助人体抗寒祛湿。研究发现,辣椒和胡椒中的辣椒素能够起到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功效,从而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