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浓度配比”的教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代数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中有关浓度的配比是一个教学上的难点,说它难,一是溶质、溶剂、溶液的浓度的几个新概念等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接受;二是在列方程表示题的含义量的相等关系时混淆不清。为此,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了基本理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及有关混淆的关系量转化为直观性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具体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消弱抽象性,增强直观感。
  
  1 问题的引入
  
  ①含盐18%的盐水100千克中,含纯盐多少千克?若盐水是a千克,含纯盐多少克?②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100克中,含纯酒精多少克?含水多少克?若酒精溶液是x克呢,含纯酒精和水各是多少克?
  由学生的小学基础较易解决问题①,可是②中所出现的新内容,浓度和溶液学生疑难不解,对此,两题结合类化:①中含盐18%的盐水就是浓度为18%的盐水溶液,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就是含纯酒精为75%的洒精与水的混合物,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解决以上问题,由于通过对比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计算,一般学生对深度和溶液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更主要的是知道浓度是一个百分数。
  
  2 实验演示
  
  3 继续演示
  
  在上面盐水中,再加入5克食盐搅均后。问:这时的水、食盐、盐水的重量各有变化吗?食盐所占的盐水的百分数呢?(即溶剂、溶质溶液各有什么变化?浓度是多少?)要求学生当即算出各数据,并根据他们的计算,继续问:浓度的变化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如果在原来的盐水中,不加食盐而加水5克,那么,以上的各数据又各是多少呢?浓度增大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你能从生活或生产中举出实例来吗?
  由以上演示:同学们对溶质、溶剂、溶液及溶液的浓度有了一个比较熟悉的认识,从抽象中的想象走到了实际具体中来,基本上解除了这个疑难的包袱。浓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相应有以下的关系,溶质增加、浓度变大,溶剂增加、浓度减少,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消除或减少了溶质和溶剂二者之间的混淆关系,最低能产生一个鲜明的对比观念,即使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能回过头来,找出错误的原因,达到更正的目地。
  
  4 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①把10克的糖溶解于90克的水中,糖水中含糖浓度是多少?②把30克的糖溶于90克的水中,含糖的浓度又是多少?③浓度为8%的糖水20克,其中有糖和水各多少克?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相继把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的关系式变化为下:
  溶质=溶液×浓度 溶剂=溶液×(1-浓度)
  
  并特别强调:所谓浓度,通常指溶液中含溶质的浓度,这样一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浓度的理解,浓度是溶质所占溶液的百分数,而不是溶剂与溶液的百分数,这正是学生极待解决和疑点。
  
  5 引出例题
  
  要把30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不过我事先并非把全题引入而是分两步,第一步提出,要把30克的含盐16%的盐水变成含盐0.15%的盐水,你想应加入水还是盐(即加溶剂还是加溶质),根据学生理解的回答,再接问,需要加水多少?
  为了启发对此问题的研究,再一次进行演示,在有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四颗石英粒,告诉学生我们把它代表纯盐,然后加水到一定程度后。问:水变了没有?导致的溶液变了没有?代表纯盐的石英变了没有?这说明纯盐变了吗?这样最后的浓度又有何变化?
  通过以上的演示和提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勤于思考和回答问题,我就势引导,加水前的含盐的重量=加水后的含盐的重量,并为他们理出提纲。①怎样设本题的未知数?②如何表示等量关系式?③用代数式表示以下有关的量:(A)加水前所含的纯盐和加水后所含的纯盐;(B)加水前与加水后纯盐有什么关系;(C)列出方程并求出得数。
  学生在进行以上工作时,我特别注意巡视和指示,发现他们掌握的程度,及时指出优点、缺点和错误,便于学生的改正和提高。
  
  6 进行合理而又可变性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练习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起到了一个反馈作用,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含盐15%有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需要加盐多少克?
  在学生下笔之前,我启发以下几点:①浓度增大了还是减少了?与溶质、溶剂有什么关系?②在变化过程中,什么量一定要增加,什么量保持不变?③设什么为未知数,列的方程式是唯一的吗?
  由以上的诱导,同学们的思维犹如脱僵之马,发挥异常,普遍设需加盐x千克,列出以下几种形式的方程。
  ①20×(1-15%)=(20+x)×(1-20%)(根据溶剂未变)
  ②x+20×l5%=(x+20)×20%(根据溶质相等)
  
  不过在此指出①、②两式最妥,③式从理论上可行,但计算超出了目前的范围。最后布置适当的作业。
  通过本堂的教学,基本上克服此节内容的难点,相应地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凡教师皆知,有关凑十法的熟练运用是学生务必尽早具备的基础性技能之一,然实情并不令人乐观。笔者调查所知,这与我们对凑十法教学的深入度不够有很大关系。我认为,教学凑十法应当最大化地深入进去。    1 从认识上深入进去    1.1 凑十法教学是学生进入数学大世界要越过的第一道活门槛——小学生见了,总觉有上下运动之感,还有一些晃动。这样的门槛当怎样越过呢?得首先使他们能勇敢面对,并认识其运动规律,掌握
期刊
【摘 要】 班级教育工作按规律办事,班级凝聚力就能不断得到增强。反之,就会下降。学习、借鉴、应用内部动因规律;知行互进规律;个性差异规律;情绪——方法——评价规律,就易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个体获得归属感,为成为班级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关键词】 应用规律 形成 班级 凝聚力     Discuss formation of class cohesion  【Abstract】 Class e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44。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正确理解面积含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三年级一下册P42~44。  [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②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③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期刊
知识目标: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的高贵品质。  能力目标:重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这篇课
期刊
班级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去理解、去感悟的工作。如何来管理班级是我们班主任都关心的话题,我觉得班级管理应该是充满“人性化”的管理,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着重注意下面四点:    1 带着欣赏、赏识的眼光看学生    “好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班主任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长处,捕捉学生言行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带着愉悦轻松
期刊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
期刊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1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
期刊
1 管理模式的建立    值周班长的人选自报,我确定。首批值周班长,一般都是由班内责任心强、思维活跃、聪明而勇于大胆开展工作、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担任,这种自我管理模式就称为“周长制”。  值周班长得在该周配合班长进行指导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班长负担,又使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获得了进一步提高能力的机会。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就是一种以值周班长负责、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约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为主线的、以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挫折可以使人倒下从而一蹶不振;挫折也可以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磨练意志。体育课课程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课是中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并且也已经渐渐被体育教师作为课堂上潜移默化实行的一种情感品质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增强耐挫能力。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生将来的社会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