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要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我曾经被高年级的学生气得大哭一场,觉得这些孩子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渐渐的,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也终于决定不放弃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也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一片期望。在十二载的课堂器
乐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中国孩子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却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
在我所在的学校,以往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孩子几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学生乐队成立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打击乐器伴奏,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快乐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二、和孩子们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首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处于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就很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就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能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我就根据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有的孩子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胆子很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孩子都“乐”起来了。
三、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请孩子们自己选择吹奏乐器,然后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比如用口琴演奏时,吹竖笛的学生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演奏时,吹口琴的学生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了师生的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其实不论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是指法的熟悉过程,要多吹多练习。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我就选了两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粉刷匠》、《小红帽》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放下了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见此情况,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们还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划归为没有音乐细胞、不受音乐老师喜欢的一类。可是渐渐的,他们转变了,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谦逊了、配合了,在器乐学习中更是认真勤奋了,当我时不时请他们来表演时,他们的表现更是让我、让全班同学吃惊,他们居然比那些公认为有音乐细胞的学生还演奏得好,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了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了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以后的挑战。
四、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分工合作的方式。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地“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了满足感。我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他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他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后会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它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地拿起这个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孩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的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乐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中国孩子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却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
在我所在的学校,以往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孩子几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学生乐队成立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打击乐器伴奏,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快乐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二、和孩子们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首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处于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就很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就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能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我就根据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有的孩子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胆子很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孩子都“乐”起来了。
三、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请孩子们自己选择吹奏乐器,然后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比如用口琴演奏时,吹竖笛的学生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演奏时,吹口琴的学生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了师生的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其实不论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是指法的熟悉过程,要多吹多练习。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我就选了两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粉刷匠》、《小红帽》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放下了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见此情况,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们还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划归为没有音乐细胞、不受音乐老师喜欢的一类。可是渐渐的,他们转变了,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谦逊了、配合了,在器乐学习中更是认真勤奋了,当我时不时请他们来表演时,他们的表现更是让我、让全班同学吃惊,他们居然比那些公认为有音乐细胞的学生还演奏得好,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了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了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以后的挑战。
四、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分工合作的方式。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地“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了满足感。我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他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他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后会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它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地拿起这个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孩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的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