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数学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不要仅仅只是为了把某些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还要注意把操作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按课本中的方法动手拼一拼,然后推倒出梯形面积公式,再提出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推导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推导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随老师的点拨进行分析、比较,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抽象与概括,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 “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第十册)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
(2)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3)推导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从而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只有教师有创造,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之果。
一、巧设数学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不要仅仅只是为了把某些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还要注意把操作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按课本中的方法动手拼一拼,然后推倒出梯形面积公式,再提出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推导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推导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随老师的点拨进行分析、比较,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抽象与概括,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 “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第十册)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
(2)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3)推导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从而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只有教师有创造,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