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出力不讨好,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其实不难发现,学生已经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学,乐在其中,学习才有动力,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为培养学生兴趣,使之乐学,我在以下方面做了些尝试和探索。
一、让学生尽情阅读
通过批阅学生作文及与学生交谈,不难发现,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课外书读得就多。为这些好作文高兴之余,又不无遗憾:九年时间,两千多节课,竟然只有这么几个学生能写出好作文!还有的学生竟然把课外书带到课内来读,学生看课外书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些都向我们拉响了红色警报:语文再也不能这样“教”下去了!春色已满园,让我们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把门打开,把手放开,让学生尽情阅读吧!
我们教师应该是一名游泳教练,把学生赶进水里,让他们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地遨游,从中汲取营养。老师只管指导他们有选择地读,教给一些读书的方法。相信,学生会在广泛的阅读中,逐渐被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其对语文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深感力不从心,既要为学生的升学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因此,只好“挤”时间,“忍痛割爱”,我几乎把每天下午和晚上的语文课都拿出来上阅读,帮他们借书,把一些好书推荐给他们。为了解决学生没有书或没有好书的问题,我会领他们上阅览超市,或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好书来交换着看,或鼓励他们自己买书或借书。阅读课上,再也没有了打瞌睡,交头接耳和叹时间过得慢的现象,相反下课的铃声往往让学生叹时间短暂,如白驹过隙。
开始也担心考试成绩会被兄弟班落下,但是,后来我从学生的作文、日记中发现,学生引用的多了,词汇、语言也丰富了,学生尝到了甜头,我也有了信心,决心把这事搞下去。课后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读他们喜欢的书,读生活,读社会,这就是语文。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接下来的几次月考中,我班很多同学的作文原来“拿不上瓦刀”来,现在基本做到了立意正确、新颖,选材典型,感情真挚,结构条理,语言通顺,并且涌现出不少好作文。随着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考试成绩不断提高。由此看来,“投其所好”,让学生读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学富五车;多读书,才能高瞻远瞩;多读书,才能信手拈来;多读书,才有神来之笔。
二、和学生一起进步
要获得“教练”的资格,教师必须身先士卒,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这几年究竟读了多少书?对文艺界的争鸣及变化是否了然?倘要“指而导之”,会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常常因此汗颜。有人曾做过调查,中学教师中读书最多的是体育教师,读的最少的却是语文教师。这一反常现象事出有因,但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提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长流水”,对语文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只搞支付,不搞创收的劳动,效益必将日日趋减。“空城计”只能唱一次半回。如果我们再不读一些新书,也许不会多久,将如孔乙已身着长衫,虽能写笔好字,却只知“回”字有四样写法了。因此,无论如何,我横下一条心,一定要从精批细改的作文中挣扎出来,从编提纲、造题海中摆脱出来。我开始读名著、读流行读物、读评论,上班时与学生一起读,办公时,在备好课之后,也适当地读一些诗词、文摘、报纸之类的简短的文章,晚上也经常捧读一些名著。总之,尽量挤时间多看点书。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又可介入学生的讨论,取得与他们争长论短的资格。我还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然后念给他们听。与学生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写,成为学生的读友、学友,从而有了共同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由于“身教胜于言教”,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减轻学生负担
一布置作业学生就“怨声载道”,“唉”声四起,星期天的作业从来交不齐,交上的只有少数同学认真书写了,大部分的作业是抄袭的,书写潦草。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就会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这一科的成绩肯定也是最差的。也不能全怪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况且有些作业又是重复的、机械的,自然厌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即使布置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搜集或交流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名言警句,某首课外诗的赏析等。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提高,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就会事倍功半。
四、教师要有激情
老师走进教室后,开始的表现很重要,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因此,一走进课堂,就要精神饱满,绝不可把不好的情绪带进教室。为此,我经常把新的见闻和感受在课前讲给学生听,如有天晚上,我看了生活栏目中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叫陈丽的盲琴师,虽然先天失明,但她调琴的水平决不亚于明眼人,她很乐观,还会骑独轮车,游泳,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会画画,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画的小猫很生动,眼睛、嘴巴、胡子的位置丝毫都有不差。我在看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句话:作为正常人还有什么不可能?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就是带着这种激情,第二天上课之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讲给了学生,让学生分享了我的激动,也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做人,学生的情绪也调动起来了。学《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时,我的开场白是:你们想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吧。学生兴奋之余怀着一颗好奇心一头扎进了课堂。
总之,我们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学会换位思考,为学生的现在更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乐在其中,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赢得了学生的好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尽情阅读
通过批阅学生作文及与学生交谈,不难发现,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课外书读得就多。为这些好作文高兴之余,又不无遗憾:九年时间,两千多节课,竟然只有这么几个学生能写出好作文!还有的学生竟然把课外书带到课内来读,学生看课外书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些都向我们拉响了红色警报:语文再也不能这样“教”下去了!春色已满园,让我们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把门打开,把手放开,让学生尽情阅读吧!
我们教师应该是一名游泳教练,把学生赶进水里,让他们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地遨游,从中汲取营养。老师只管指导他们有选择地读,教给一些读书的方法。相信,学生会在广泛的阅读中,逐渐被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其对语文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深感力不从心,既要为学生的升学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因此,只好“挤”时间,“忍痛割爱”,我几乎把每天下午和晚上的语文课都拿出来上阅读,帮他们借书,把一些好书推荐给他们。为了解决学生没有书或没有好书的问题,我会领他们上阅览超市,或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好书来交换着看,或鼓励他们自己买书或借书。阅读课上,再也没有了打瞌睡,交头接耳和叹时间过得慢的现象,相反下课的铃声往往让学生叹时间短暂,如白驹过隙。
开始也担心考试成绩会被兄弟班落下,但是,后来我从学生的作文、日记中发现,学生引用的多了,词汇、语言也丰富了,学生尝到了甜头,我也有了信心,决心把这事搞下去。课后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读他们喜欢的书,读生活,读社会,这就是语文。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接下来的几次月考中,我班很多同学的作文原来“拿不上瓦刀”来,现在基本做到了立意正确、新颖,选材典型,感情真挚,结构条理,语言通顺,并且涌现出不少好作文。随着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考试成绩不断提高。由此看来,“投其所好”,让学生读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学富五车;多读书,才能高瞻远瞩;多读书,才能信手拈来;多读书,才有神来之笔。
二、和学生一起进步
要获得“教练”的资格,教师必须身先士卒,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这几年究竟读了多少书?对文艺界的争鸣及变化是否了然?倘要“指而导之”,会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常常因此汗颜。有人曾做过调查,中学教师中读书最多的是体育教师,读的最少的却是语文教师。这一反常现象事出有因,但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提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长流水”,对语文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只搞支付,不搞创收的劳动,效益必将日日趋减。“空城计”只能唱一次半回。如果我们再不读一些新书,也许不会多久,将如孔乙已身着长衫,虽能写笔好字,却只知“回”字有四样写法了。因此,无论如何,我横下一条心,一定要从精批细改的作文中挣扎出来,从编提纲、造题海中摆脱出来。我开始读名著、读流行读物、读评论,上班时与学生一起读,办公时,在备好课之后,也适当地读一些诗词、文摘、报纸之类的简短的文章,晚上也经常捧读一些名著。总之,尽量挤时间多看点书。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又可介入学生的讨论,取得与他们争长论短的资格。我还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然后念给他们听。与学生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写,成为学生的读友、学友,从而有了共同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由于“身教胜于言教”,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减轻学生负担
一布置作业学生就“怨声载道”,“唉”声四起,星期天的作业从来交不齐,交上的只有少数同学认真书写了,大部分的作业是抄袭的,书写潦草。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就会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这一科的成绩肯定也是最差的。也不能全怪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况且有些作业又是重复的、机械的,自然厌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即使布置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搜集或交流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名言警句,某首课外诗的赏析等。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提高,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就会事倍功半。
四、教师要有激情
老师走进教室后,开始的表现很重要,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因此,一走进课堂,就要精神饱满,绝不可把不好的情绪带进教室。为此,我经常把新的见闻和感受在课前讲给学生听,如有天晚上,我看了生活栏目中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叫陈丽的盲琴师,虽然先天失明,但她调琴的水平决不亚于明眼人,她很乐观,还会骑独轮车,游泳,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会画画,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画的小猫很生动,眼睛、嘴巴、胡子的位置丝毫都有不差。我在看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句话:作为正常人还有什么不可能?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就是带着这种激情,第二天上课之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讲给了学生,让学生分享了我的激动,也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做人,学生的情绪也调动起来了。学《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时,我的开场白是:你们想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吧。学生兴奋之余怀着一颗好奇心一头扎进了课堂。
总之,我们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学会换位思考,为学生的现在更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乐在其中,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赢得了学生的好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