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ccdddddccccc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体系完善的直接体现,具有教育形式多元化、教育体系结构化等特征,是保障国家人才输出的基础。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特征,着重对学科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標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6
  一、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特征
  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主要结合生物学理论,对多种生命体的产生、变化、构建、繁衍、死亡等周期规律进行总结分析[1]。学科内容研究一方面重视对生物生存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从生物学相关资料中,对仿生、模拟等边缘性学科内容进行探究。因此,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研究的范围较广;同时,生物学学科内容的分析,不能局限于理论内容的延伸,更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生物研究内容的实践性解析,因此,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
  二、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1.彰显学科内在特征
  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是生物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的学科体现,学科内容专业性强,且高职院校学习时间短,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验教学开展空间。
  实行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改革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科内容的特征,将学科实验教学内容的主体放置在学科专业内容的研讨上,运用实践教学环境,进行更加有效的学科内容实践分析。同时,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内在特征的彰显,也在于通过实验课堂,开展生物学科内容的实践内容引申,不断进行生物类专业研究人员的自主性探究,突显分子生物学科的社会性特征[2]。
  2.生本理念是学科改革的基础
  (1)教学过程的转变。传统分子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对实验过程进行集中性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学生在后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将实验的重点放置在如何进行标准化操作上,而不是如何自主探究实验上,导致分子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效果不佳。
  实行分子实验教学改革后,教师应将课前统一指导融合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课堂中,避免教师实验教学限制学生创新探索能力。例如,某分子生物学教师开展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以“分子裂变细胞分析”为课题,让学生在课题实验前,自主进行材料收集,然后在学生课堂生物细胞分析记录的过程中,对分析裂变观察的信息记录、细胞分子基因顺序组合过程等进行实验现场指导。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每一个小组研究的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这种综合解析的实践探究方式,不仅能够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不会限制学生在课堂实验中自主探究的创新空间,实现了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创新性转变。
  (2)学科创建内容延伸。生本教育理念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融合,也必须构建综合性自主探究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将分子生物学科知识无限量拓展。例如,某生物类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科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生物分子运动规律归纳”,教师让学生结合身边相关内容,自主进行实验主题问题探索。最后,学生以小组分析的形式,将自己对不同生物体“生物分子运动规律归纳”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实行实验课题研究交流。
  3.社会化是学科改革的主要趋向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社会化,体现了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向。高职学生与一般高校学生相比,拥有更充实的社会实践空间,因此,我们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时,也要注重这一条件。例如,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细胞分子分析,实验现场解剖,现场分析生物分子案例,培养学生高效处理能力,也要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现场实践实验,辅助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的经验积累。
  综上所述,为了突出高职专业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优势,应保障实验课程教学彰显学科内在特征、坚持生本理念以及学科改革社会化推进,为新型人才培养创建良好的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魏 娜.民办高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刊),2017(3):62-63.
  [2]薛仁镐,赵春梅.生物类专业分子生物学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21):33,37.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德育的质量,更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关键词:网络;德育;家校共育;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一、端正
一、了解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生活的趣味性  目前,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习作上,学生对习作的欲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反思学生的习作,的确是没有内容可写。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校园、家庭、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挖掘资源,寻找习作的素材点,使学生有话可写。  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学生自然有材料可写。  二、完善激励机制,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加强朗读指导,并长期坚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朗读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别人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使学生交际时不受阻碍,一切水到渠成表情达意准确无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关键词:朗读;坚持;运用语言;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
摘 要:作文是需要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字、词、句、段,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合理有效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教的环节。文章简述了学生作文选材的类型,提出了进行作文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生活材料  一、学生作文选材的类型  1.模仿型  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没什么可以写,导致写出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其实,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孩子们不善于发现生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