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大河发行网络各项工作的主题。今年正逢大河发行网络建立十年,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考过去、规划未来,对于实现大河发行网络在新阶段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追求和实现发展是大河发行网络十年历程的缩影
大河发行网络是在《大河报》自办发行基础上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河发行网络紧紧抓住都市报崛起的历史机遇,率先突破报纸邮发的传统模式,勇于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惊涛骇浪,敢于同当时报纸发行主渠道邮局开展竞争,并坚持“发展、发展、再发展”,“上量、上量、再上量”,实现了报纸发行量与网络规模的超常规增长,自发比重接近90%,形成并保持了中原媒体“一报独大”的市场格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河报》的成长是与大河发行网络的发展紧密相伴并互为支撑的。现在《大河报》日发行量突破了100万份,年广告收入超过5亿元;先后5次入选世界日报发行百强,4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20强;4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8.78亿元;3次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而历经十年艰辛打造的大河发行网络,也由最初的“十来个人、七八条枪”成长壮大为拥有数千员工的庞大队伍,从当年的“披头散发搞发行”发展为覆盖全省、运作规范、管理统一、服务高效的河南报业发行第一网。
随着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发行网络对报纸的托举支撑作用较以往更加凸显。为巩固和保持大河发行的领先优势,我们根据网络不同阶段面临的形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战略。例如:实现报纸发行向城市市区集中、向自办发行网集中,通过“精确投递”优化发行结构;由单一报刊发行向多报刊发行转变、由发行网向营销网转变,增强网络的自我造血功能;稳固《大河报》发行之主业,培植多报刊发行和速递业务之“两翼”,促进网络的转型发展;整合网络、客户、品牌“三大资源”以及信息流、物流“两大业务”,提升网络的产业化运作水平。最近,我们又根据新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大河报》征订网、多报刊零售网、商品配送网“三网并进”,强化网络的自我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以上战略的引导规范下,我们不断实施了壮大网络的多项举措,包括成立大河速递公司,开发DM投递和商品配送业务;组建报刊零售总公司(模拟公司运作),搭建覆盖全省的报刊零售分销体系;成立大河航空票务公司,拉长网络经营链条;创立大河发行自主品牌,推出了大河DM品牌、大河“家家宜”系列居家用品品牌;实行大河消费会员制,探索客户数据库营销模式;通过旧报换商品、旧报换新刊等,开展组合营销。所有这些,都在放大网络资源效益、推动网络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有发展才能有实力、有地位;反之,就没有市场话语权,更谈不上品牌影响力。
二、推进网络转型是实现跨跃式发展的热切呼唤
综观当今中国报业,发行网络正面临着产业化转型的时代际遇。一方面,报纸发行本身正在经历由“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由传统发行向现代发行、由低级竞争向高级竞争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营网络”已经成为新阶段报纸发行业竞争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阶层升级,以入户配送为主的服务体系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成长空间。尤其是在社会信用普遍缺乏的大背景下,媒体发行网络所具有的社会公信力及其“黄金一公里”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许多服务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就为深度开发附加在报纸发行网络基础之上的增值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发行网络的体制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兴未艾,而发行网络功能的不断拓展,已经或正在使发行主体从“报纸投递者”转变为报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者”。在新一轮竞争中,谁在网络转型中占据了制高点,谁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先机。
然而,要真正实现发行网络的转型,必须切实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破除发行网是报纸“附属物”的观念。按照“经营网络”的理念,网络不仅是实现报纸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优质资源。从整个媒体产业链的发展看,网络的价值大于产品的价值,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和实力。手里没有强大的网络,竞争就缺少分量和筹码。二是要破除体制的“瓶颈”。由于报纸发行经营完全是市场行为,无法与“事业体制”实现对接,如果网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它所进行的许多经营活动就犹如“裹着锁链跳舞”,其转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就我们目前的情况而言,网络转型不仅是实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摆脱危机的有效途径。当前,发行网络存在着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比如:花真金白银打造的网络“高速路”利用不足,部分资源被闲置浪费;主要靠外部“输血”维持运行,自我“造血”功能相对低下;产业化运作滞后,许多新业务的开展举步维艰;发行队伍收入触及“透明天花板”,优秀员工不断流失;养网固网成本增加,高端人才难以引进;发展缺乏内在活力,形成“端着金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体制未明晰、报网未分离密切相关。一旦网络创造价值的潜力被充分激活和释放,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突破“瓶颈”加快转型,发行网络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就只能小打小闹、小修小补地过日子,甚至坐失发展良机。
三、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是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
按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三步走”(做大做强报业集团、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发展战略,大河发行网络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所谓市场化,就是通过深化改革使发行渠道在“身份”上成为“四自”主体,运行上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报纸自办发行本来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其市场化程度愈高,就愈具有内在活力,自身的“造血”功能就愈强大,网络的跨跃式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
所谓产业化,就是按照“经营网络”的理念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三网并进”。具体讲,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大河报》征订网,着力打造郑、汴、洛一体化的核心网络,并逐步将其延伸至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二是充分拓展多报刊零售网,在完成郑州、洛阳、新乡、开封、许昌、安阳、平顶山7市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省零售网络的建设,引进和代理更多品种的外报外刊。三是着力打造面向千家万户的城市物流配送网,充分发挥入户配送的核心优势,优化业务构成,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
所谓现代化,就是以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网络信息化水平。目前集团已经对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进行立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步伐,依托新的技术平台,尽快实现网络功能的提升和价值的放大,在更深层次上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功能齐全、手段先进、充满活力的“大河发行商务网”。
回顾过去十年,大河发行网络通过发展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展望未来十年,我们一定要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又好又快的发展续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大河发行公司总经理)
一、追求和实现发展是大河发行网络十年历程的缩影
大河发行网络是在《大河报》自办发行基础上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河发行网络紧紧抓住都市报崛起的历史机遇,率先突破报纸邮发的传统模式,勇于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惊涛骇浪,敢于同当时报纸发行主渠道邮局开展竞争,并坚持“发展、发展、再发展”,“上量、上量、再上量”,实现了报纸发行量与网络规模的超常规增长,自发比重接近90%,形成并保持了中原媒体“一报独大”的市场格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河报》的成长是与大河发行网络的发展紧密相伴并互为支撑的。现在《大河报》日发行量突破了100万份,年广告收入超过5亿元;先后5次入选世界日报发行百强,4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20强;4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8.78亿元;3次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而历经十年艰辛打造的大河发行网络,也由最初的“十来个人、七八条枪”成长壮大为拥有数千员工的庞大队伍,从当年的“披头散发搞发行”发展为覆盖全省、运作规范、管理统一、服务高效的河南报业发行第一网。
随着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发行网络对报纸的托举支撑作用较以往更加凸显。为巩固和保持大河发行的领先优势,我们根据网络不同阶段面临的形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战略。例如:实现报纸发行向城市市区集中、向自办发行网集中,通过“精确投递”优化发行结构;由单一报刊发行向多报刊发行转变、由发行网向营销网转变,增强网络的自我造血功能;稳固《大河报》发行之主业,培植多报刊发行和速递业务之“两翼”,促进网络的转型发展;整合网络、客户、品牌“三大资源”以及信息流、物流“两大业务”,提升网络的产业化运作水平。最近,我们又根据新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大河报》征订网、多报刊零售网、商品配送网“三网并进”,强化网络的自我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以上战略的引导规范下,我们不断实施了壮大网络的多项举措,包括成立大河速递公司,开发DM投递和商品配送业务;组建报刊零售总公司(模拟公司运作),搭建覆盖全省的报刊零售分销体系;成立大河航空票务公司,拉长网络经营链条;创立大河发行自主品牌,推出了大河DM品牌、大河“家家宜”系列居家用品品牌;实行大河消费会员制,探索客户数据库营销模式;通过旧报换商品、旧报换新刊等,开展组合营销。所有这些,都在放大网络资源效益、推动网络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有发展才能有实力、有地位;反之,就没有市场话语权,更谈不上品牌影响力。
二、推进网络转型是实现跨跃式发展的热切呼唤
综观当今中国报业,发行网络正面临着产业化转型的时代际遇。一方面,报纸发行本身正在经历由“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由传统发行向现代发行、由低级竞争向高级竞争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营网络”已经成为新阶段报纸发行业竞争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阶层升级,以入户配送为主的服务体系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成长空间。尤其是在社会信用普遍缺乏的大背景下,媒体发行网络所具有的社会公信力及其“黄金一公里”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许多服务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就为深度开发附加在报纸发行网络基础之上的增值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发行网络的体制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兴未艾,而发行网络功能的不断拓展,已经或正在使发行主体从“报纸投递者”转变为报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者”。在新一轮竞争中,谁在网络转型中占据了制高点,谁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先机。
然而,要真正实现发行网络的转型,必须切实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破除发行网是报纸“附属物”的观念。按照“经营网络”的理念,网络不仅是实现报纸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优质资源。从整个媒体产业链的发展看,网络的价值大于产品的价值,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和实力。手里没有强大的网络,竞争就缺少分量和筹码。二是要破除体制的“瓶颈”。由于报纸发行经营完全是市场行为,无法与“事业体制”实现对接,如果网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它所进行的许多经营活动就犹如“裹着锁链跳舞”,其转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就我们目前的情况而言,网络转型不仅是实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摆脱危机的有效途径。当前,发行网络存在着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比如:花真金白银打造的网络“高速路”利用不足,部分资源被闲置浪费;主要靠外部“输血”维持运行,自我“造血”功能相对低下;产业化运作滞后,许多新业务的开展举步维艰;发行队伍收入触及“透明天花板”,优秀员工不断流失;养网固网成本增加,高端人才难以引进;发展缺乏内在活力,形成“端着金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体制未明晰、报网未分离密切相关。一旦网络创造价值的潜力被充分激活和释放,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突破“瓶颈”加快转型,发行网络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就只能小打小闹、小修小补地过日子,甚至坐失发展良机。
三、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是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
按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三步走”(做大做强报业集团、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发展战略,大河发行网络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所谓市场化,就是通过深化改革使发行渠道在“身份”上成为“四自”主体,运行上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报纸自办发行本来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其市场化程度愈高,就愈具有内在活力,自身的“造血”功能就愈强大,网络的跨跃式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
所谓产业化,就是按照“经营网络”的理念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三网并进”。具体讲,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大河报》征订网,着力打造郑、汴、洛一体化的核心网络,并逐步将其延伸至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二是充分拓展多报刊零售网,在完成郑州、洛阳、新乡、开封、许昌、安阳、平顶山7市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省零售网络的建设,引进和代理更多品种的外报外刊。三是着力打造面向千家万户的城市物流配送网,充分发挥入户配送的核心优势,优化业务构成,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
所谓现代化,就是以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网络信息化水平。目前集团已经对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进行立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步伐,依托新的技术平台,尽快实现网络功能的提升和价值的放大,在更深层次上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功能齐全、手段先进、充满活力的“大河发行商务网”。
回顾过去十年,大河发行网络通过发展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展望未来十年,我们一定要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又好又快的发展续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大河发行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