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学历史课堂是要学生学会从历史人物的成败中汲取历史智慧,洞察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本文中,所谓小智慧与大策略的合理运用,就是如何在历史人物的评定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德育渗透 智慧 策略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德育工作同时进行。到如今,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也有二十年之久。怎样将我的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呢?在平时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历史人物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好的教育典型。在平时给学生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历史人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借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学生也就理所当然。
历史具有教化这一功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中学历史教学对德育工作者也做出了要求,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总体的目标。但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根据这一目标,我选取了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的历史人物,在平时的历史教学授课过程中或者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够运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关系。在平时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以及教材往往大量篇幅讲授重要的人物,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列宁、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区,使他们认为历史都是大人物所创造的,我们小人物都是微乎其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虽然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对历史的进程以及推动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伟大的历史人物毕竟是少数人,而更多是芸芸众生中那些默默无闻而乐于奉献的人。正是这些乐于奉献的人,正是这些小人物的集体力量的集合,才推动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听习惯了讲解大人物丰功伟绩的学生,听到小人物具体鲜活的事迹也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致勃勃。在历史讲解的过程中也应掺杂一些小人物的角色,给这些小人物一席之地,让他们有价值的认同以及获得同样的尊重,这不正是德育工作者所提倡公正公平的教育么?而如今的未成年学生,在社会上,在学校以及班级里都是一个小人物,听到教师在历史课堂所讲授小人物的故事会让班级里众多的同为“小人物”的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让他们倍感自信,立志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其次,要将历史人物还原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进行评论。因为,任何历史人物都会受到它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例如在講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本谈判并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尤其是讲到与条约内容有关的割地赔款之时,就听见有愤愤不平的学生大声说李鸿章是走狗、卖国贼、汉奸,而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言行竟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同。当然,学生有这种思想表达很正常,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对于李鸿章的评论,首先要学生明白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之下,李鸿章作为一名庶族地主有义务维护清朝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及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名地主官僚,又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兴办洋务,发展工商业,被公认为是近代工业之父。通过这样的评论,尤其是在讲完《洋务运动》这一课后,我相信学生就不会再发出那样的偏激片面的评论了。因此,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不能用现在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要将他们放置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设身处地的来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再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以理性的评价标准为主,兼顾道德评价。例如,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商纣,他年轻的时候积极有为,打败鬼方等多个外族,扩大商朝的疆土和威望。但登基之后,荒淫无道,杀害比干等多名忠诚良将,最终荒淫无道而亡国。学生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或者从教师的讲解过程无形中就会用道德的评价标准把纣王定性为昏君,而忽略他的功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去评价这一类历史人物,不能仅仅凭课本上的三言两语而把道德标准作为重要的尺度去评价历史人物,而是要以历史人物在这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来判断,它的作用是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乡土人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到四川乡土历史或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讲到列五中学的创始人张列五。他是四川地区辛亥革命的优秀人物,也是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士。他不仅创办了列五中学,而且还领导师生积极参加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最终使列五中学成为了辛亥革命在四川的策源地之一。讲张列五的事迹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奋发学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从而拉近了乡土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运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地位与作用。原因在于历史里面有丰富的人物,众多的历史事件。无论是人类战争的历史,还是科技成就的诞生都能够比较自然地与学生的德育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学史明鉴以史明理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德育渗透 智慧 策略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德育工作同时进行。到如今,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也有二十年之久。怎样将我的历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呢?在平时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历史人物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好的教育典型。在平时给学生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历史人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借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学生也就理所当然。
历史具有教化这一功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中学历史教学对德育工作者也做出了要求,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总体的目标。但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根据这一目标,我选取了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的历史人物,在平时的历史教学授课过程中或者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够运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关系。在平时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以及教材往往大量篇幅讲授重要的人物,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列宁、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区,使他们认为历史都是大人物所创造的,我们小人物都是微乎其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虽然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对历史的进程以及推动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伟大的历史人物毕竟是少数人,而更多是芸芸众生中那些默默无闻而乐于奉献的人。正是这些乐于奉献的人,正是这些小人物的集体力量的集合,才推动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听习惯了讲解大人物丰功伟绩的学生,听到小人物具体鲜活的事迹也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致勃勃。在历史讲解的过程中也应掺杂一些小人物的角色,给这些小人物一席之地,让他们有价值的认同以及获得同样的尊重,这不正是德育工作者所提倡公正公平的教育么?而如今的未成年学生,在社会上,在学校以及班级里都是一个小人物,听到教师在历史课堂所讲授小人物的故事会让班级里众多的同为“小人物”的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让他们倍感自信,立志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其次,要将历史人物还原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进行评论。因为,任何历史人物都会受到它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例如在講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本谈判并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尤其是讲到与条约内容有关的割地赔款之时,就听见有愤愤不平的学生大声说李鸿章是走狗、卖国贼、汉奸,而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言行竟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同。当然,学生有这种思想表达很正常,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对于李鸿章的评论,首先要学生明白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之下,李鸿章作为一名庶族地主有义务维护清朝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及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名地主官僚,又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兴办洋务,发展工商业,被公认为是近代工业之父。通过这样的评论,尤其是在讲完《洋务运动》这一课后,我相信学生就不会再发出那样的偏激片面的评论了。因此,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不能用现在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要将他们放置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设身处地的来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再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以理性的评价标准为主,兼顾道德评价。例如,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商纣,他年轻的时候积极有为,打败鬼方等多个外族,扩大商朝的疆土和威望。但登基之后,荒淫无道,杀害比干等多名忠诚良将,最终荒淫无道而亡国。学生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或者从教师的讲解过程无形中就会用道德的评价标准把纣王定性为昏君,而忽略他的功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去评价这一类历史人物,不能仅仅凭课本上的三言两语而把道德标准作为重要的尺度去评价历史人物,而是要以历史人物在这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来判断,它的作用是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乡土人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到四川乡土历史或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讲到列五中学的创始人张列五。他是四川地区辛亥革命的优秀人物,也是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士。他不仅创办了列五中学,而且还领导师生积极参加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最终使列五中学成为了辛亥革命在四川的策源地之一。讲张列五的事迹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奋发学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从而拉近了乡土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运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地位与作用。原因在于历史里面有丰富的人物,众多的历史事件。无论是人类战争的历史,还是科技成就的诞生都能够比较自然地与学生的德育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学史明鉴以史明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