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的概念真的是越来越模糊,在外面打拼流浪,似乎已经习惯了处处为家的生活,像一只迁徙的鸟,永无安定的时候,哪里是家,哪里又是天涯?
妈妈说,还是回来吧,在家乡辞海不是很好么?英子结婚了,阿灵有小孩子,只有你,还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外面到处跑,何时是个安稳啊!
我只能在心里摇头又摇头。虽然我念叨着家乡小城有多好,安稳有多好。搬家有多讨厌。四处漂泊多么让人厌倦。然而漂泊的血液依旧在骨骼和经脉里喷涨流淌。像穿着红舞鞋的小女孩子,已经开始旋转,就无法停止下来。
静下来想想这几年走过的路,虽然没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可也有“长风潇雨伴我行”的自由和洒脱,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停下肢步的原因之一。或者心底深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让自己感觉称之为家的那个地方吧。
回头望一望自己漂过的城市,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有甘甜有苦涩,有失落有收获,无论如何,都丰富着我的履历。想起恺撒大帝征服古埃及时说过的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知道”(I come,I see & I know)。或许,对于漂泊的人,这就足够了。
漫漫西安考研路
至今想起大四复习考研的那段充实厚重的日子,依旧心怀激动。那时目标简单明确,就是要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西安就像一个未能实现的梦,在脑子里盘旋。大雁塔,钟鼓楼,兵马俑,华清池,还有中国追古溯源的皇帝陵,这一切,闪着历史的古铜色光泽,吸引着我。
那时,以为能去西安的最好出路就是考研,一面,可以名正言顺地去看我一直向往的西安古城,另一面,也可以缓解自己冷门专业的就业压力。我学的农林园艺,对口的单位不多,就业环境也不好。考研,是改变现状的最好出路。
然而,三个月昏天黑地的复习,依旧没能逃脱榜上无名的厄运。专业课以9分之差被西安电子科大拒之门外。一直帮我联系导师,邮寄复习资料的师兄打电话给我,说:“既然真要考研究生,不如来西安吧,住在学校里,也好及时获取最新考研资讯,在学校早吃住什么的都便宜。”
当下,和爸爸妈妈简单商量了一下,就打点行装,直奔西安。自己也不知,这一去就似乎踏上了一条永不回头的漂泊之路。
到了西安,先在电子科大的校园内找了一个床位,半地下室,八个人一间,住的都是准备在这里考研一搏的女孩子,倒也志同道合。来时已经是九月,又一轮考研风潮已经刮起来。初步安顿好,就着手买复习资料,报考辅导班,那些在梦里魂牵梦绕的古老遗迹,只好先放一放。
闭门啃书几个月,一朝考场见分晓。从考场下来,心里飘飘然也空荡荡。都在复习范围,上线应当不成什么问题。可是考完了,才知道问一问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即使考上了,又有什么意思,仅仅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么?心里混沌一片。
终于闲下来了,拿着微薄的零花钱,在西安各个景点游历。一次,在武则天墓地的乾陵,遇到一个旅游团,是一群精神矍铄的老外,人人手执一面小旗子。领队的是个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女孩,说话轻声燕语,英语结结巴巴,在老外的问题轰炸下满头大汗,我心里有些鄙夷,就这水平,还当导游啊。忽然,灵光乍现,我的英语口语自信比她要好,她干得了,我为什么不能?
当下,就去网上搜罗各个旅游公司的地址和招聘信息,第二天单枪匹马去应聘,反正等分数的日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此机会,能免费旅游,还能挣钱,多好!
自得其乐当导游
很快,我谈妥了一家公司,鉴于没有导游经验,工资给得不高,不过可以免费玩,已经很开心了。期间,带过美国团,带过法国团,还带过一次韩国团,导游的收入并不高,可是时常有小费进帐,口语也提高的很快,日子过得还不错。
这时考研成绩出来了,不出所料,以绝对的优势考上了计划内名额。然而,考研成功并没有带给我喜悦。即使三年研究生下来,我的专业还是冷门,还是我不喜欢的专业,会有所发展么?拿上通知书,心里还在恍惚。
这期间,做导游已经轻车熟路。也渐渐喜欢上导游这个职业,等待开学的几个月内,都在思忖:是上学,还是接着做导游?徘徊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陷入了迷茫的选择。最终,狠狠心把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锁在抽屉里,带团出游了。
家里人都被我的决定砸晕了,一阵电话狂轰乱炸,都认为我搭错了神经。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只是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不许后悔绝对不许后悔,生活就像还未刮开的彩票,每一种都有中奖的可能。或许,骨子里潜藏着流浪的血液,不能安分。
开始将导游当作事业来做,时间久了,也有了点职业倦怠。往日魂牵梦绕的历史古迹,因为日日重复,已经失去了原本神秘的魅力。或许,生活还应该有其他出口?就在我暗自思量自己下一站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上海。
无心插柳去上海
是一次接团,接的是上海的客人。随团中有一对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夫妻俩人年纪大都在四十岁左右,夫妇二人十分恩爱,只是两人脸上难得有笑容,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沟通。下意识,我就特别关注他们,一次吃饭的时候和他们坐在一起闲聊,才知道,丈夫是韩国人,不怎么会说中文,妻子是中国人,一直跟随先生在韩国生活。最近几年,丈夫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她也随丈夫回到中国,正当生意进入轨道,开始享受生活时,妻子被检查出患了肝癌。妻子最后的心愿,是回到家乡秦岭再看一眼。哦,原来是这样!
从那后,我就有意无意特殊关照这对夫妻,用汉语给大家讲解完之后,再用英语讲解给韩国丈夫听,时不时再收集一些陕西家乡话的段子讲给太太,逗她乐。俩人的眉头开始渐渐舒展。
旅游结束时,那对夫妇非常诚恳地请我喝茶,未了,妻子真诚的说:“我家先生想聘请您做翻译,您看可以么?”我呆了呆,用询问的眼神望了望对面微笑的韩国先生,有点不相信。他说:“相处几天,我们彼此很投缘,我和妻子都很欣赏您,虽然您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训练,但是我更相信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您考虑一下如何?”
还需要考虑什么,自己不也在西安呆腻了么?正好换一个环境,有如此高薪的工作,还犹豫什么?骨子里潜藏的吉普赛血液又开始奔流。第二天,我就毅然跟着韩国先生,我的老板——崔柄正到了上海。
崔先生经营的是一家广告公司,主要代理韩国的一些产品宣传。公司规模属中等,可是管理很规范,我也深切感受到韩国人做事认真的执着劲。做翻译工作很累,几乎相当于半个秘书,好在崔先生为人谦和儒雅,没有老板的础咄逼人,这份工作做的还很愉快。
公司的雇员大都是中国人,所以我的职责一部分是做好老板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策划主管江雨,是中央美院毕业的高材生,常常有出其不意的创意,大胆而新颖。而崔先生则属于略微古板型的人,对于江雨的出位想法,在执行的时候常常大打折扣。引得江雨对老板满腹牢骚。有一次,江雨正在同事跟前抱怨老板的不是,恰好,老板从办公室出来,疑惑地朝他张望,以他的中文水平,虽然不能听出全部,可是心里也会有所猜忌。我忙走过去 用英语解释,说江雨正在抱怨客户擅自缩减资金投入呢。崔先生脸色好多了,这个马虎眼算是打过去了。
江雨要请我吃饭表示感谢,我爽快地答应了。在杭州路的一家汉拿山里,我们吃吃侃侃,聊的很开心。看着江雨清澈的微笑,我的心隐隐被拨了一下。他的眼神,也烁动着缕缕温暖光芒。
都知道办公室恋情是。office里一大忌。可是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相爱了。先是地下,可是纸里不容火,还是被嗅觉灵敏的同事察觉了。上班时候还好点,可是遇上加班,我俩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一起出去K歌,大家簇拥着逗乐;吃饭闹着玩的时候,会有同事趁着酒劲,催问婚期。即使吵架不开心,也不能在办公室流露,还要装作没事人一样。渐渐的,我累了,他也累了,我们拼命想要维系感情,可是却越走越远。正如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猜到了开头,我却没有猜到这结局。”
爱情没有了,工作也无法再继续,谁还愿意呆在处处是回忆的环境里?他选择了出走,给我留下舔伤的空间,可是我怎能将他过往的存在当作真空?没有犹豫,不顾崔先生的诚挚挽留,我递交了辞职书。与这座城市道别,就象与江雨,有种淡淡的来去随缘的味道。我的初恋,就这样沦陷在霓虹上海。
辗转搬家在北京
未加考虑,我来到北京,毕竟这里也是我曾经梦想的地方。巍峨的紫禁城,宝相庄严,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凛然。可是呆久了,也会感觉到这个城市大气背后的温情。
凭借在国外广告公司当翻译的经历,我在一家外资企业里顺利谋到了广告策划的职位。工作压力很大,办公室常常在深夜还有咖啡浓浓的飘香。加班是常事,争论是家常便饭。做出一个漂亮的案子大家也会欢呼雀跃。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头脑风暴随时进发的工作,开始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然而,在北京,最头疼的是住房问题。北京房租贵地球人都知道,可是找个合适的房子也是那么困难。来北京遇上的第一个舍友栗子,也成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好朋友。辗转搬家,每一次都有她一起与我作伴,是我飘零生活中唯一的温暖。
来北京的第一个春节,我和她一起过,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煮了当年夜饭。坐在一起看周星驰的搞笑片,笑到眼泪流,之后蒙头睡觉。
偶尔,我们也会做一做青天白日梦,她的愿望就是有一个二居室的房子收容她积累的小玩意小宝贝,有个爱人开着小奥拓接她下班。我则常常向她描述我的向往——
“我希望,我有一个大的房子,三面临山,一面靠海,坐在阳台上,看夕阳落在海里,看繁星漫天映在水中。我的房间里,有欧洲式的那种大壁炉,里面熊熊燃烧着不熄的火,哔剥哔剥作响,火星高高低低的窜……”
每每说这些的时候,栗子就会瞪着我:“你发烧呢吧。”然后摸摸我的头,说:“烧的还不重,不用送医院。”之后,两人相视大笑,苦中作乐,生活倒也有意思。
在北京,先是住亚运村附近的半地下室,经济稍微好点,搬到了人大附近的小南庄,后来因为换工作,又在东三环附近的潘家园找了一个两居室。三面临山,一面靠海的欧式房间成为我遥远的梦,不可企及却也给人希望。就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成为我辗转奔波北京的微弱荧光。
上网去高中同学录的群里聊天,遇上远在杭州的颜,她说最大的愿望是能把父母亲接到她的城市住几天,尽尽孝心。心里忍不住震了震,是啊,我们是到了该向父母亲尽孝的年龄了。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把远在家乡的父母接过来让他们享受安乐晚年,是我最大的奢望。
对于家的渴望从未如此清晰强烈。可所谓家的概念是什么?是有一处蜗居一个爱人一份安定的工作么?也是也不全是。家还要有承担的责任,付出的信念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吧。或许,我会将北京作为我漂泊的最后驿站,在这里停留,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毕业离开家乡已经四年多了,从边疆小城到西安,到上海,再到北京。有选择有放弃也有过所得。走过的城市,我只是匆匆过客,只是,我来过了,看见过了,知道了,经历过就知道自己最想要得是什么,不是么?
妈妈说,还是回来吧,在家乡辞海不是很好么?英子结婚了,阿灵有小孩子,只有你,还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外面到处跑,何时是个安稳啊!
我只能在心里摇头又摇头。虽然我念叨着家乡小城有多好,安稳有多好。搬家有多讨厌。四处漂泊多么让人厌倦。然而漂泊的血液依旧在骨骼和经脉里喷涨流淌。像穿着红舞鞋的小女孩子,已经开始旋转,就无法停止下来。
静下来想想这几年走过的路,虽然没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可也有“长风潇雨伴我行”的自由和洒脱,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停下肢步的原因之一。或者心底深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让自己感觉称之为家的那个地方吧。
回头望一望自己漂过的城市,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有甘甜有苦涩,有失落有收获,无论如何,都丰富着我的履历。想起恺撒大帝征服古埃及时说过的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知道”(I come,I see & I know)。或许,对于漂泊的人,这就足够了。
漫漫西安考研路
至今想起大四复习考研的那段充实厚重的日子,依旧心怀激动。那时目标简单明确,就是要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西安就像一个未能实现的梦,在脑子里盘旋。大雁塔,钟鼓楼,兵马俑,华清池,还有中国追古溯源的皇帝陵,这一切,闪着历史的古铜色光泽,吸引着我。
那时,以为能去西安的最好出路就是考研,一面,可以名正言顺地去看我一直向往的西安古城,另一面,也可以缓解自己冷门专业的就业压力。我学的农林园艺,对口的单位不多,就业环境也不好。考研,是改变现状的最好出路。
然而,三个月昏天黑地的复习,依旧没能逃脱榜上无名的厄运。专业课以9分之差被西安电子科大拒之门外。一直帮我联系导师,邮寄复习资料的师兄打电话给我,说:“既然真要考研究生,不如来西安吧,住在学校里,也好及时获取最新考研资讯,在学校早吃住什么的都便宜。”
当下,和爸爸妈妈简单商量了一下,就打点行装,直奔西安。自己也不知,这一去就似乎踏上了一条永不回头的漂泊之路。
到了西安,先在电子科大的校园内找了一个床位,半地下室,八个人一间,住的都是准备在这里考研一搏的女孩子,倒也志同道合。来时已经是九月,又一轮考研风潮已经刮起来。初步安顿好,就着手买复习资料,报考辅导班,那些在梦里魂牵梦绕的古老遗迹,只好先放一放。
闭门啃书几个月,一朝考场见分晓。从考场下来,心里飘飘然也空荡荡。都在复习范围,上线应当不成什么问题。可是考完了,才知道问一问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即使考上了,又有什么意思,仅仅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么?心里混沌一片。
终于闲下来了,拿着微薄的零花钱,在西安各个景点游历。一次,在武则天墓地的乾陵,遇到一个旅游团,是一群精神矍铄的老外,人人手执一面小旗子。领队的是个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女孩,说话轻声燕语,英语结结巴巴,在老外的问题轰炸下满头大汗,我心里有些鄙夷,就这水平,还当导游啊。忽然,灵光乍现,我的英语口语自信比她要好,她干得了,我为什么不能?
当下,就去网上搜罗各个旅游公司的地址和招聘信息,第二天单枪匹马去应聘,反正等分数的日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此机会,能免费旅游,还能挣钱,多好!
自得其乐当导游
很快,我谈妥了一家公司,鉴于没有导游经验,工资给得不高,不过可以免费玩,已经很开心了。期间,带过美国团,带过法国团,还带过一次韩国团,导游的收入并不高,可是时常有小费进帐,口语也提高的很快,日子过得还不错。
这时考研成绩出来了,不出所料,以绝对的优势考上了计划内名额。然而,考研成功并没有带给我喜悦。即使三年研究生下来,我的专业还是冷门,还是我不喜欢的专业,会有所发展么?拿上通知书,心里还在恍惚。
这期间,做导游已经轻车熟路。也渐渐喜欢上导游这个职业,等待开学的几个月内,都在思忖:是上学,还是接着做导游?徘徊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陷入了迷茫的选择。最终,狠狠心把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锁在抽屉里,带团出游了。
家里人都被我的决定砸晕了,一阵电话狂轰乱炸,都认为我搭错了神经。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只是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不许后悔绝对不许后悔,生活就像还未刮开的彩票,每一种都有中奖的可能。或许,骨子里潜藏着流浪的血液,不能安分。
开始将导游当作事业来做,时间久了,也有了点职业倦怠。往日魂牵梦绕的历史古迹,因为日日重复,已经失去了原本神秘的魅力。或许,生活还应该有其他出口?就在我暗自思量自己下一站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上海。
无心插柳去上海
是一次接团,接的是上海的客人。随团中有一对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夫妻俩人年纪大都在四十岁左右,夫妇二人十分恩爱,只是两人脸上难得有笑容,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沟通。下意识,我就特别关注他们,一次吃饭的时候和他们坐在一起闲聊,才知道,丈夫是韩国人,不怎么会说中文,妻子是中国人,一直跟随先生在韩国生活。最近几年,丈夫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她也随丈夫回到中国,正当生意进入轨道,开始享受生活时,妻子被检查出患了肝癌。妻子最后的心愿,是回到家乡秦岭再看一眼。哦,原来是这样!
从那后,我就有意无意特殊关照这对夫妻,用汉语给大家讲解完之后,再用英语讲解给韩国丈夫听,时不时再收集一些陕西家乡话的段子讲给太太,逗她乐。俩人的眉头开始渐渐舒展。
旅游结束时,那对夫妇非常诚恳地请我喝茶,未了,妻子真诚的说:“我家先生想聘请您做翻译,您看可以么?”我呆了呆,用询问的眼神望了望对面微笑的韩国先生,有点不相信。他说:“相处几天,我们彼此很投缘,我和妻子都很欣赏您,虽然您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训练,但是我更相信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您考虑一下如何?”
还需要考虑什么,自己不也在西安呆腻了么?正好换一个环境,有如此高薪的工作,还犹豫什么?骨子里潜藏的吉普赛血液又开始奔流。第二天,我就毅然跟着韩国先生,我的老板——崔柄正到了上海。
崔先生经营的是一家广告公司,主要代理韩国的一些产品宣传。公司规模属中等,可是管理很规范,我也深切感受到韩国人做事认真的执着劲。做翻译工作很累,几乎相当于半个秘书,好在崔先生为人谦和儒雅,没有老板的础咄逼人,这份工作做的还很愉快。
公司的雇员大都是中国人,所以我的职责一部分是做好老板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策划主管江雨,是中央美院毕业的高材生,常常有出其不意的创意,大胆而新颖。而崔先生则属于略微古板型的人,对于江雨的出位想法,在执行的时候常常大打折扣。引得江雨对老板满腹牢骚。有一次,江雨正在同事跟前抱怨老板的不是,恰好,老板从办公室出来,疑惑地朝他张望,以他的中文水平,虽然不能听出全部,可是心里也会有所猜忌。我忙走过去 用英语解释,说江雨正在抱怨客户擅自缩减资金投入呢。崔先生脸色好多了,这个马虎眼算是打过去了。
江雨要请我吃饭表示感谢,我爽快地答应了。在杭州路的一家汉拿山里,我们吃吃侃侃,聊的很开心。看着江雨清澈的微笑,我的心隐隐被拨了一下。他的眼神,也烁动着缕缕温暖光芒。
都知道办公室恋情是。office里一大忌。可是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相爱了。先是地下,可是纸里不容火,还是被嗅觉灵敏的同事察觉了。上班时候还好点,可是遇上加班,我俩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一起出去K歌,大家簇拥着逗乐;吃饭闹着玩的时候,会有同事趁着酒劲,催问婚期。即使吵架不开心,也不能在办公室流露,还要装作没事人一样。渐渐的,我累了,他也累了,我们拼命想要维系感情,可是却越走越远。正如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猜到了开头,我却没有猜到这结局。”
爱情没有了,工作也无法再继续,谁还愿意呆在处处是回忆的环境里?他选择了出走,给我留下舔伤的空间,可是我怎能将他过往的存在当作真空?没有犹豫,不顾崔先生的诚挚挽留,我递交了辞职书。与这座城市道别,就象与江雨,有种淡淡的来去随缘的味道。我的初恋,就这样沦陷在霓虹上海。
辗转搬家在北京
未加考虑,我来到北京,毕竟这里也是我曾经梦想的地方。巍峨的紫禁城,宝相庄严,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凛然。可是呆久了,也会感觉到这个城市大气背后的温情。
凭借在国外广告公司当翻译的经历,我在一家外资企业里顺利谋到了广告策划的职位。工作压力很大,办公室常常在深夜还有咖啡浓浓的飘香。加班是常事,争论是家常便饭。做出一个漂亮的案子大家也会欢呼雀跃。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头脑风暴随时进发的工作,开始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然而,在北京,最头疼的是住房问题。北京房租贵地球人都知道,可是找个合适的房子也是那么困难。来北京遇上的第一个舍友栗子,也成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好朋友。辗转搬家,每一次都有她一起与我作伴,是我飘零生活中唯一的温暖。
来北京的第一个春节,我和她一起过,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煮了当年夜饭。坐在一起看周星驰的搞笑片,笑到眼泪流,之后蒙头睡觉。
偶尔,我们也会做一做青天白日梦,她的愿望就是有一个二居室的房子收容她积累的小玩意小宝贝,有个爱人开着小奥拓接她下班。我则常常向她描述我的向往——
“我希望,我有一个大的房子,三面临山,一面靠海,坐在阳台上,看夕阳落在海里,看繁星漫天映在水中。我的房间里,有欧洲式的那种大壁炉,里面熊熊燃烧着不熄的火,哔剥哔剥作响,火星高高低低的窜……”
每每说这些的时候,栗子就会瞪着我:“你发烧呢吧。”然后摸摸我的头,说:“烧的还不重,不用送医院。”之后,两人相视大笑,苦中作乐,生活倒也有意思。
在北京,先是住亚运村附近的半地下室,经济稍微好点,搬到了人大附近的小南庄,后来因为换工作,又在东三环附近的潘家园找了一个两居室。三面临山,一面靠海的欧式房间成为我遥远的梦,不可企及却也给人希望。就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成为我辗转奔波北京的微弱荧光。
上网去高中同学录的群里聊天,遇上远在杭州的颜,她说最大的愿望是能把父母亲接到她的城市住几天,尽尽孝心。心里忍不住震了震,是啊,我们是到了该向父母亲尽孝的年龄了。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把远在家乡的父母接过来让他们享受安乐晚年,是我最大的奢望。
对于家的渴望从未如此清晰强烈。可所谓家的概念是什么?是有一处蜗居一个爱人一份安定的工作么?也是也不全是。家还要有承担的责任,付出的信念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吧。或许,我会将北京作为我漂泊的最后驿站,在这里停留,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毕业离开家乡已经四年多了,从边疆小城到西安,到上海,再到北京。有选择有放弃也有过所得。走过的城市,我只是匆匆过客,只是,我来过了,看见过了,知道了,经历过就知道自己最想要得是什么,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