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承载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今人对话古人的唯一窗口。可眼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围绕着如何引领初一学生轻松愉快的走入文言文学习园地,不再隔园观望。作出了以下几点探讨:一、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三、立足课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兴趣
文言文教学时,如果我们真的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八字真经”(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话,那就只有让文言文教学“死去”而活不来。所以,要让文言文教学从“死去”中“活来”。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要想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言文是承载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今人对话古人的唯一窗口。而且古代汉语(古代的书面用语)还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只不过它们紧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演变更新至今天的模样罢了,实质上它们仍然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可今天,我们再看文言文已经是“手捧故事书,却不见故事的地步了”。为什么呢?因为,古汉语中常有的固定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发展至今,已有许多随着演变消失殆尽。可是,我们的祖先们正是以这些“故事书”作为他们传承其思想文化的载体,我们要想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思想的起源,就必须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因此,阅读文言文成了我们了解自身文化渊源的必经之路。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性。再者其实进行文言文阅读所需的条件并不苛刻,只需要准备工具书、阅读的文本资料即可。所以,我们是完全可以学好文言文,掌握好与古人对话的基本技能的。也就是说,学习好文言文是确实可行的。
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孙悟空才能在几千弟子中,取得了最好的学习成果。祖师就是利用它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后才进行法术授予的。并且,祖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在调动悟空的学习兴趣,并坚持让学生——悟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想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兴趣爱好。具体可以做以下引导。
1、教会学生创设情景,并置身于文本之中,与作者本人真正做到零距离沟通。这又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即对文本的二次加工。这种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 ,要明白文言文毕竟不是现代文,它生成的年代与今天人们生活的时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距离我们生活太久远。所以,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时,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个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所以,联想和想象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对文本的再次加工的基脚。以第五课《童趣》为例,首先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趣事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让他们放声朗读。与作者共同缅怀童年乐事,趣事。并立足文本,对文中所述之事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自然,学生的阅读自信、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也就起来了。
其次,把课文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过了手。惟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在对文言文的自读自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文言文的课外阅读也才具有可行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面也才能够得到拓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也才会自觉的去自我阅读学习一些浅显的、感兴趣的文言文。
2、对学生进行文言阅读的文本资料要进行筛选。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在这当中,首选的应该是那些比较贴近于生活,贴近于他们经历的一些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兴趣。比如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孩子,我们选择文言寓言故事,成语小故事来让他们自主阅读,远比选择十个老师围着让他们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收获的文言知识要来的好。(当然是在相等时间内。)因为,象这样的阅读文本,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我,自然也就会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
3、让学生开口放声诵读,真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美感。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语言简洁而典雅,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儿无穷。只要学生熟读,读流利了,自然离成诵就不远。读多了,有了一定语感,就会被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的典雅、韵律之美所吸引的。
此外,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上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要给太多束缚,要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当中找寻自我、找寻乐趣,最终收获阅读的果实。
那么学生觉得文言文学起来也就没有那么难了,不会再让学生一提文言头皮就发痒啦!
三、立足课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文言文阅读技巧。比如,在初一年级的上期语文课本中,第五课《童趣》的课后练习里就教我们如何进行文言文译读,添字组词法或用同义或者是近义词替换,还可以用“成语搭桥”法和借用古诗文。其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文言文阅读时,进行大胆的合理的猜测和推理想象,这也就是阅读过程中的再创造。对文本的大方向把握了,阅读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那么,学生的阅读自信、热情和兴趣,也就起来了。他们就会自觉的去自我学习一些浅显的、感兴趣的文言文。这样,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就会逐渐熟练,并得以提高。
教学中,我尝试了把《童趣》一文作为一块试验地,学生的一块阵地。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先介绍了翻译方法,即六个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文中的“青云白鹤”、“庞。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兴趣
文言文教学时,如果我们真的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八字真经”(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话,那就只有让文言文教学“死去”而活不来。所以,要让文言文教学从“死去”中“活来”。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要想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言文是承载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今人对话古人的唯一窗口。而且古代汉语(古代的书面用语)还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只不过它们紧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演变更新至今天的模样罢了,实质上它们仍然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可今天,我们再看文言文已经是“手捧故事书,却不见故事的地步了”。为什么呢?因为,古汉语中常有的固定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发展至今,已有许多随着演变消失殆尽。可是,我们的祖先们正是以这些“故事书”作为他们传承其思想文化的载体,我们要想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思想的起源,就必须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因此,阅读文言文成了我们了解自身文化渊源的必经之路。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性。再者其实进行文言文阅读所需的条件并不苛刻,只需要准备工具书、阅读的文本资料即可。所以,我们是完全可以学好文言文,掌握好与古人对话的基本技能的。也就是说,学习好文言文是确实可行的。
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孙悟空才能在几千弟子中,取得了最好的学习成果。祖师就是利用它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后才进行法术授予的。并且,祖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在调动悟空的学习兴趣,并坚持让学生——悟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想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兴趣爱好。具体可以做以下引导。
1、教会学生创设情景,并置身于文本之中,与作者本人真正做到零距离沟通。这又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即对文本的二次加工。这种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 ,要明白文言文毕竟不是现代文,它生成的年代与今天人们生活的时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距离我们生活太久远。所以,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时,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个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所以,联想和想象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对文本的再次加工的基脚。以第五课《童趣》为例,首先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趣事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让他们放声朗读。与作者共同缅怀童年乐事,趣事。并立足文本,对文中所述之事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自然,学生的阅读自信、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也就起来了。
其次,把课文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过了手。惟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在对文言文的自读自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文言文的课外阅读也才具有可行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面也才能够得到拓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也才会自觉的去自我阅读学习一些浅显的、感兴趣的文言文。
2、对学生进行文言阅读的文本资料要进行筛选。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在这当中,首选的应该是那些比较贴近于生活,贴近于他们经历的一些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兴趣。比如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孩子,我们选择文言寓言故事,成语小故事来让他们自主阅读,远比选择十个老师围着让他们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收获的文言知识要来的好。(当然是在相等时间内。)因为,象这样的阅读文本,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我,自然也就会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
3、让学生开口放声诵读,真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美感。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语言简洁而典雅,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儿无穷。只要学生熟读,读流利了,自然离成诵就不远。读多了,有了一定语感,就会被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的典雅、韵律之美所吸引的。
此外,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上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要给太多束缚,要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当中找寻自我、找寻乐趣,最终收获阅读的果实。
那么学生觉得文言文学起来也就没有那么难了,不会再让学生一提文言头皮就发痒啦!
三、立足课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文言文阅读技巧。比如,在初一年级的上期语文课本中,第五课《童趣》的课后练习里就教我们如何进行文言文译读,添字组词法或用同义或者是近义词替换,还可以用“成语搭桥”法和借用古诗文。其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文言文阅读时,进行大胆的合理的猜测和推理想象,这也就是阅读过程中的再创造。对文本的大方向把握了,阅读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那么,学生的阅读自信、热情和兴趣,也就起来了。他们就会自觉的去自我学习一些浅显的、感兴趣的文言文。这样,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就会逐渐熟练,并得以提高。
教学中,我尝试了把《童趣》一文作为一块试验地,学生的一块阵地。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先介绍了翻译方法,即六个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文中的“青云白鹤”、“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