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跨专业硕士研究生队伍愈发壮大,其专业适应情况会对他们自身发展、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的现状及造成差异原因入手,探索提高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路径,以期促进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的适应专业学习。
  关键词 跨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专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19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Tak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Instance
  CUI Boya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0)
  Abstract With the scale of graduate enrollment expanding,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team is grow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ir major will hav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 to better adapt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jor adapt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exploring way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programs.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jor
  1 研究背景
  社會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问题影响着其科研能力,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对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辅以随机访谈,以期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现状提供实证数据,根据现状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提升对策。
  2 调研过程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根据参考文献设计38道题目,以贵州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41份,回收327份,有效回收率95.9%,其中男生121名(占36.4%),女生206名(占63.6%);研一100 人(占33.3%),研二169人(占53%),研三58人(占16.7%)。运用SPSS软件可得克朗巴哈系数为 0.953,具有很高可信度。通过分析样本量总量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值为0.866,接近1,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指标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等于1为标准,最多可以提取3个因子。通过旋转成份矩阵分析,将问卷重新分为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参与能力、专业学习能力三个维度。
  3研究结果
  首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性别进行差异分析。P(专业认知能力)=0.163,表明专业认知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专业参与能力)=0.000,女性专业参与能力得分(=3.32,s=0.70)显著高于男性得分(=2.94,s=0.57);P(专业学习能力)=0.001,女性专业学习能力的得分(=3.18,s=0.64)显著高于男性得分(=2.92,s=0.69)。
  其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年级差异分析。P(专业认知能力)=0.000,F=12.536,表明专业认知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一学生=3.31,s=0.72,研二学生=3.40,s=0.52,研三学生=2.92,s=0.89,经LSD事后检验可得,研二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得分要显著高于研一和研三学生;P(专业参与能力)=0.000,F=11.102,表明专业参与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一学生=3.22,s=0.64,研二学生=3.31,s=0.63,研三学生=2.87,s=0.78,经LSD事后检验可得,研二学生专业参与能力得分要显著高于研一和研三学生;P(专业学习能力)=0.000,表明专业学习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一学生=3.22,s=0.58,研二学生=3.15,s=0.64,研三学生=2.82,s=0.76,经LSD事后检验可得,研一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得分要显著高于研二和研三学生。
  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进行跨专业程度差异分析。P(专业认知能力)=0.000,F=11.673,表明专业认知能力在与跨专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现专业与本科专业不相关的学生X=.76,s=0.51,比较不相关者=3.10,s=0.62,一般相关者=3.36,s=0.88,比较相关者=3.58,s=0.73,相关者=3.89,s=0.39;P(专业参与能力)=0.000,F=12.082,表明专业参与能力与跨专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现专业与本科专业不相关的学生=2.98,s=0.64,比较不相关者=3.04,s=0.63,一般相关者=3.09,s=0.87,比较相关者=3.42,s=0.47,相关者=3.36,s=0.58;P(专业学习能力)=0.001,F=11.593,表明专业学习能力在与跨专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现专业与本科专业不相关的学生=2.81,s=0.56,比较不相关者=2.75,s=0.77,一般相关者=3.20,s=0.83,比较相关者=3.68,s=0.32,相关者=3.92,s=0.79。总体可知所跨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关程度越高,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参与能力、专业学习能力的总体平均值就越高。   4造成现状差异的原因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知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参与能力、专业学习能力三方面中,不同性别、年级和跨专业程度都会产生差异,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访谈我们分析其造成差异的原因。
  (1)学生自我定位与专业不匹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适应性中出现的专业学习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的问题,与跨专业研究生的自我定位与专业不匹配相关。对专业兴趣不足、调剂转专业等,都会造成跨专业研究生难以認同自己的专业、专业参与度差。
  (2)跨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薄弱。本专业研究生有本科四年专业学习,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为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专业化强,跨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处于劣势地位,学习过渡期明显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困扰,这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造成学习焦虑,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学校课程设置单一,培养缺乏针对性。现有课程体系缺乏对跨专业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区别培养才能够发挥其优势。同时,当前学校统一的课程安排对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发展存在弊端,导致研一新生没有足够时间对新领域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难以达到科研要求。
  5提升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策略
  在提升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策略上,应从学生与学校双方入手,两者结合,争取更为显著的效果。
  5.1 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建议
  (1)充分认识自我,学会调适内心情绪。跨专业研究生应更准确的认识自身能力,将专业学习目标确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同时应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受挫力,在专业学习面临挫折时保持心态平衡。并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适时调整学习重点,增强自身专业适应能力。
  (2)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研一新生应尽早适应以自我探索性为主、兼以导师指导的学习方式,课余多参加实践活动,扩大视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当遇到专业学习困难时应进行自我调整,同时可以寻求导师、同学、朋友的开导和帮助,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5.2 对学校的建议
  (1)创造良好的专业适应环境。优化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时间,加强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思路,尝试让他们做带有跨学科性质的课题,以发挥他们的综合特长。开展科研方法讲座、跨学科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帮助跨专业研究生进行新旧知识整合,学会从多重专业角度进行新专业学习。
  (2)加强专业心理的辅导,应当进行就业指导。高校心理教师应密切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健康和专业适应方面的指导教育,同时要给予男性研究生、新生与毕业生更多关注与心理疏导。导师也应给予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提高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
  对硕士研究生应加强就业指导,使其根据就业形势有更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减轻毕业生工作与学位论文带来的焦虑情绪。高校也要重视硕士研究生对校内外多种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的日常学习提供导向。
  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2017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熊勇清,陈江勇.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3):117-121.
  [2] 王珍珍.跨学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的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23-27.
其他文献
摘 要 把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与现代特殊教育教学相结合,先生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贴合残障儿童的需求,成为指导特殊教育工作者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根据《盲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等,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呈现的方式,讲述了几个有趣的数字魔术,旨在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
期刊
摘 要 江苏省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关注幼儿教师的成长,并且认为教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进一步推进的关键。而教师成长又以教师能力的发展为重。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已发生诸多变化,具体表现在课程游戏化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观察分析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情境创设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引导能力、评价能力、调整能力,以及这七种能力内涵的更新与完善。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能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注重中职学生的技能的提升,轻视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职业精神的缺失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以我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融合闽南民间工艺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比研究我校学生开设课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闽南民间工艺课程对我校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有较大的促进提升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职学生 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448
期刊
摘 要 游戏化闯关式翻转课堂教学是借鉴游戏闯关的思想进行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对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电气CAD”课程为例,通过课程设计将对口的岗位要求引入至闯关任务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化的关卡驱动,探究课前根据“导学任务单”的提示完成翻转学习,课中完成问题反馈,内化提升,评价奖励等活动,课后通过拓展任务,专家点评,线上答疑建构了闯关式游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两栖动物——青蛙为基础,利用两栖动物的特征形成课堂主线,通过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树立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同时充分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49  Abstra
期刊
摘 要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高校育人制度的新举措。本文以中北大学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为例,从全程导师制的辅导模式、实施内容、开展情况和初步成效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全程导师制 分层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07  Abstract The full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联合的现状及优势,学生、家长以及高校三方面存在的客观原因给家校联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家校联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家校联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家长和学校在这三个阶段都应积极参与,时时预防、及时干预、随时跟踪,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方能转危为机。  关键词 家校联合 大学生 心理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备受重视。以高师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调查样本,对其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受到社会语言生活尤其微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较为频繁。这些结论可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以适应当今大学生的语言实际,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期刊
摘 要 从海口市XX小学里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观察和教学实践来看,存在设备相对落后,教师的意识不强,教师的技术手段不强,学科间的整合很少,全课程的整合课程尚未出现,社会环境的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加强对机房的正常维护;加强宣传,同时教师评价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倾斜;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集体反思;加强家
期刊
摘 要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流程,分析师生双向选择、选题、指导论文写作、答辩等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毕业论文 环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34  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