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后,在书画市场中,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们又开始活跃起来,网络、广播、电视购物、电话……他们利用各种媒介,想尽一切办法来推销自己的“作品”。这些书画是真是假?究竟又蕴藏着什么?
看起来诱人
“这是千年来中国书法和十二生肖最灿烂的一次艺术结合,12位书协主席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为此本网站特推出了这套《十二生肖书法真迹》供广大投资者选择,全国限量发行3000套。现每一幅只收取象征性润笔费2980元,全套12幅购买仅仅19800元,并附有收藏证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等什么,快下单吧!”在某收藏网站,《中国收藏》杂志记者看到名为“全国12位书协主席的十二生肖书法真迹”正在热卖。
事实上,这一景象不仅出现在网上,在广播中、在电视购物频道中,人们都能看到类似的售卖。例如在某电视购物频道中,一位穿中式对襟服装的老人在陈设古典家具且灯火辉煌、古琴悠扬的环境中侃侃而谈,一旁的主持人不失时机地介绍这位老人的种种头衔,并且将该“大师”在某某拍卖会上如何以“天价”成交的代表性书画作品进行展示,极力推销“大师”在售的这幅花鸟中堂如何好,强调价格超低且极具收藏价值。而屏幕下方显示正在兜售的作品价格跟其宣传的拍卖价格却相去甚远—一幅近8平方尺的山水还不到3000元,不及其拍卖高价的1%。
而某市的调频广播中播放的一位书画大家的简历更让人咋舌—除了一系列国家或省级头衔之外,他竟然还是唐代欧阳询的直接传承人。除此之外,广告还称他有大量与当代名人的合影,例如王明明、沈鹏、张海、莫言、刘大为……而令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当主持人在宣读这位大师与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合集目录时,排在他名字之前的,竟然是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傅抱石、潘天寿以及启功等早已经过世的近现代书画大家。
对于上述的宣传,《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以收藏者的身份打通了某电视购物的电话,电话那头的销售方介绍说,现在的书法投资每年都在以30%的高额回报率增长,远超地产和股票投资。在拍卖场上,中国书法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拍卖作品屡见不鲜,比如王羲之法帖前几年就曾天价成交。该销售人员还说:“在当代就应该收藏‘书法名家’的‘名家书法’,只有这样才最具升值潜力。我们电视中展示的书画中堂就是名家作品。”对方表示为了迎新春,在现价的基础上还可以给记者打八五折,但前提是汇款必须当天到账。
实则有陷阱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几乎是“无所不能”,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各种招数轮番上阵。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参与组织这样的活动呢?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专门有这么一批人在为这种三四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所谓书法家在做推广,努力把他们包装成‘大师’。其中的手段就包括为他们的作品进行假拍,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地推广他们的作品,进而从中谋取不菲的费用。”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接受《中国收藏》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市民和一些刚入行的收藏者却未必清楚其中的内幕,看到的只是漫天飞舞的大名头和花里胡哨的书画作品。
而北京书画鉴定师史翔则表示,如今书画市场中这种口气大、头衔多、证件齐、关系硬、装束怪、名声亮、演技高的“江湖书画家”比比皆是。火热的艺术品市场带动了无数书画爱好者对于书画作品的追捧。但是由于书画艺术自身的特性,造成了很多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些所谓的书画家们觉得有机可乘。虽然他们的书画作品并无太大的投资升值空间,专业的画廊和艺术品机构都不会代理,但他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买名头、造假拍、求合影、出专辑,目的就是将自己的那些“行货”推销出去。“更有甚者,除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其他被捆绑销售的大家作品都是假的。一些在电视购物上标价2000元的作品,在古文化街上300元就能拿到。”史翔介绍说。
在史翔看来,其实这些人的宣传和作品都极为低劣,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漏洞百出。首先是各种唬人的头衔,现在,随便注册一家公司,起一个唬人的名字并不难;此外,出于礼貌或工作需要,与一些真正的名家见个面、合个影、吃个饭、开个会也是常事,并不能因此就证明他们是“朋友”或艺术水准相当。“至于拍卖,那更容易操作,找个不入流的拍卖公司搞场假拍。”史翔说:“他们往往会宣传早年徐悲鸿、傅抱石的作品是多么便宜,而现在动辄数百万甚至上亿元,想借此来打动消费者。可问题是,画家多得是,但有几个能成为徐悲鸿、傅抱石?”
别“脑子一热”
既然这类书画作品绝大多数是“行画”甚至“赝品”,那么真的会有人买吗?又是什么样的人在买呢?
“名头都太大了,好像有不少国字头的权威机构呢,我想水平应该不会太差吧?”天津退休在家的书画爱好者王远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虽然自己不专业,但是他认为这么多的名头至少还有一两个靠谱的,不可能全是假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作品价格便宜,“那么大一幅,才不到2000块钱,我年前买了一幅中堂书法,现在挂在客厅,感觉还不错。”王远说。
与王远一样,西安的书画爱好者周华荣为了让自己手里的闲钱可以保值增值,前不久通过广播广告购买了一套12位书协主席的12生肖大全套。“现在股市和楼市都靠不住了,书画还好吧,关键按他们说的,这是书协主席的大作,至少不会贬值吧。”
对此,吴少华认为,书画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诸多艺术类型中是排在首位的,有着广大的受众。不过,一个人如果只是爱好书画艺术,想进行艺术消费,用书画来装点环境,那么书画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如果是想收藏投资,则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光,对市场行情有判断的能力,而不能盲目听别人忽悠。吴少华说:“光凭协会的名头不可靠,因为其并不一定就是业内的佼佼者。所以,人们在决定出手之前对自己行为的定位很重要。艺术消费与艺术收藏,这是两个概念。”
吴少华是从定位的角度给消费者忠告,而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博士赵琳则从书画艺术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解释。赵琳认为,书画家的名气和头衔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收藏的主要动机。想要涉足书画收藏,不仅要知道如何判断作品的商业价值,也要知道如何判断其艺术价值,因为后者才是作品可能实现长期保值或者升值的根本因素。只有具备了对当今著名书画家的辨真去伪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实现收藏的盈利。而对于艺术家,只有心平气和、踏踏实实走艺术之路,才不会被大家所抛弃。
看起来诱人
“这是千年来中国书法和十二生肖最灿烂的一次艺术结合,12位书协主席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为此本网站特推出了这套《十二生肖书法真迹》供广大投资者选择,全国限量发行3000套。现每一幅只收取象征性润笔费2980元,全套12幅购买仅仅19800元,并附有收藏证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等什么,快下单吧!”在某收藏网站,《中国收藏》杂志记者看到名为“全国12位书协主席的十二生肖书法真迹”正在热卖。
事实上,这一景象不仅出现在网上,在广播中、在电视购物频道中,人们都能看到类似的售卖。例如在某电视购物频道中,一位穿中式对襟服装的老人在陈设古典家具且灯火辉煌、古琴悠扬的环境中侃侃而谈,一旁的主持人不失时机地介绍这位老人的种种头衔,并且将该“大师”在某某拍卖会上如何以“天价”成交的代表性书画作品进行展示,极力推销“大师”在售的这幅花鸟中堂如何好,强调价格超低且极具收藏价值。而屏幕下方显示正在兜售的作品价格跟其宣传的拍卖价格却相去甚远—一幅近8平方尺的山水还不到3000元,不及其拍卖高价的1%。
而某市的调频广播中播放的一位书画大家的简历更让人咋舌—除了一系列国家或省级头衔之外,他竟然还是唐代欧阳询的直接传承人。除此之外,广告还称他有大量与当代名人的合影,例如王明明、沈鹏、张海、莫言、刘大为……而令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当主持人在宣读这位大师与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合集目录时,排在他名字之前的,竟然是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傅抱石、潘天寿以及启功等早已经过世的近现代书画大家。
对于上述的宣传,《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以收藏者的身份打通了某电视购物的电话,电话那头的销售方介绍说,现在的书法投资每年都在以30%的高额回报率增长,远超地产和股票投资。在拍卖场上,中国书法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拍卖作品屡见不鲜,比如王羲之法帖前几年就曾天价成交。该销售人员还说:“在当代就应该收藏‘书法名家’的‘名家书法’,只有这样才最具升值潜力。我们电视中展示的书画中堂就是名家作品。”对方表示为了迎新春,在现价的基础上还可以给记者打八五折,但前提是汇款必须当天到账。
实则有陷阱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几乎是“无所不能”,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各种招数轮番上阵。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参与组织这样的活动呢?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专门有这么一批人在为这种三四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所谓书法家在做推广,努力把他们包装成‘大师’。其中的手段就包括为他们的作品进行假拍,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地推广他们的作品,进而从中谋取不菲的费用。”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接受《中国收藏》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市民和一些刚入行的收藏者却未必清楚其中的内幕,看到的只是漫天飞舞的大名头和花里胡哨的书画作品。
而北京书画鉴定师史翔则表示,如今书画市场中这种口气大、头衔多、证件齐、关系硬、装束怪、名声亮、演技高的“江湖书画家”比比皆是。火热的艺术品市场带动了无数书画爱好者对于书画作品的追捧。但是由于书画艺术自身的特性,造成了很多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些所谓的书画家们觉得有机可乘。虽然他们的书画作品并无太大的投资升值空间,专业的画廊和艺术品机构都不会代理,但他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买名头、造假拍、求合影、出专辑,目的就是将自己的那些“行货”推销出去。“更有甚者,除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其他被捆绑销售的大家作品都是假的。一些在电视购物上标价2000元的作品,在古文化街上300元就能拿到。”史翔介绍说。
在史翔看来,其实这些人的宣传和作品都极为低劣,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漏洞百出。首先是各种唬人的头衔,现在,随便注册一家公司,起一个唬人的名字并不难;此外,出于礼貌或工作需要,与一些真正的名家见个面、合个影、吃个饭、开个会也是常事,并不能因此就证明他们是“朋友”或艺术水准相当。“至于拍卖,那更容易操作,找个不入流的拍卖公司搞场假拍。”史翔说:“他们往往会宣传早年徐悲鸿、傅抱石的作品是多么便宜,而现在动辄数百万甚至上亿元,想借此来打动消费者。可问题是,画家多得是,但有几个能成为徐悲鸿、傅抱石?”
别“脑子一热”
既然这类书画作品绝大多数是“行画”甚至“赝品”,那么真的会有人买吗?又是什么样的人在买呢?
“名头都太大了,好像有不少国字头的权威机构呢,我想水平应该不会太差吧?”天津退休在家的书画爱好者王远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虽然自己不专业,但是他认为这么多的名头至少还有一两个靠谱的,不可能全是假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作品价格便宜,“那么大一幅,才不到2000块钱,我年前买了一幅中堂书法,现在挂在客厅,感觉还不错。”王远说。
与王远一样,西安的书画爱好者周华荣为了让自己手里的闲钱可以保值增值,前不久通过广播广告购买了一套12位书协主席的12生肖大全套。“现在股市和楼市都靠不住了,书画还好吧,关键按他们说的,这是书协主席的大作,至少不会贬值吧。”
对此,吴少华认为,书画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诸多艺术类型中是排在首位的,有着广大的受众。不过,一个人如果只是爱好书画艺术,想进行艺术消费,用书画来装点环境,那么书画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如果是想收藏投资,则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光,对市场行情有判断的能力,而不能盲目听别人忽悠。吴少华说:“光凭协会的名头不可靠,因为其并不一定就是业内的佼佼者。所以,人们在决定出手之前对自己行为的定位很重要。艺术消费与艺术收藏,这是两个概念。”
吴少华是从定位的角度给消费者忠告,而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博士赵琳则从书画艺术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解释。赵琳认为,书画家的名气和头衔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收藏的主要动机。想要涉足书画收藏,不仅要知道如何判断作品的商业价值,也要知道如何判断其艺术价值,因为后者才是作品可能实现长期保值或者升值的根本因素。只有具备了对当今著名书画家的辨真去伪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实现收藏的盈利。而对于艺术家,只有心平气和、踏踏实实走艺术之路,才不会被大家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