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1、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爱好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位闻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爱好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爱好,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爱好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熟悉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这部书的名字是什么?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熟悉、分析、概括、评价,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思维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
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生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海上奋勇抗敌;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60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学生对毒品的熟悉,了解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拒绝毒品的教育。
1、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爱好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位闻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爱好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爱好,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爱好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熟悉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这部书的名字是什么?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熟悉、分析、概括、评价,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思维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
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生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海上奋勇抗敌;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60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学生对毒品的熟悉,了解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拒绝毒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