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教材;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109—01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和旧版教材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材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收获和突破。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习章前引言,使数学教学系统化
引言是全章的引领、序曲,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能使学生了解本章概貌,了解本章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使数学教学系统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章前引言。其实章前引言在每一章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统率全局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章前引言,对本章知识要整体把握,让学生明白这一章要学什么,学会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引导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章前引言。
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章前引言,并向学生提出:“这章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章知识?”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感知学习本章教材知识的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开好头,这也能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把握,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二、开展课题研究,使数学教学实践化
开展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主要呈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课题学习是强调以“课题研究”为学习方式,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學习,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微科研”过程。
例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了“空间图形的基本认识”后,教材设置了“制作长方体包装纸盒”课题;七年级和八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后,设置了“从数据谈节水”和“中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等课题。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笔者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投影”的知识后,设计了实践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个小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全班出现了利用影子、利用标杆构造相似、借助等腰三角形、利用镜子反射、利用照相机、利用三角函数等6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调查报告的撰写,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通过实践,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这充分说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首先利用直线和圆画了两幅简笔画——自行车和笑脸,然后让学生观察简笔画自行车和笑脸的构成,学生很容易发现两幅图画都是由直线和圆构成的。接着提问这些直线和圆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以此来引出课题。随后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密切联系。课外要求学生用硬币代替太阳,画一条直线代替海平面,模拟演示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探究活动都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完成的,贴近生活,容易完成。直观形象,不仅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到了新知,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重视阅读思考,使教学过程趣味化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思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富有趣味的数学常识、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小故事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并积极思考材料中蕴涵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概率”后设置了“概率与中奖”,通过与彩票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数”后增加了“不是有理数”,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了为什么不是有理数等。这些“阅读思考”内容是对教材中知识的延伸,通过对这些“阅读思考”的探究和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过程趣味化。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0491)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109—01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和旧版教材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材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收获和突破。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习章前引言,使数学教学系统化
引言是全章的引领、序曲,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能使学生了解本章概貌,了解本章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使数学教学系统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章前引言。其实章前引言在每一章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统率全局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章前引言,对本章知识要整体把握,让学生明白这一章要学什么,学会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引导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章前引言。
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章前引言,并向学生提出:“这章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章知识?”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感知学习本章教材知识的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开好头,这也能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把握,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二、开展课题研究,使数学教学实践化
开展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主要呈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课题学习是强调以“课题研究”为学习方式,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學习,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微科研”过程。
例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了“空间图形的基本认识”后,教材设置了“制作长方体包装纸盒”课题;七年级和八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后,设置了“从数据谈节水”和“中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等课题。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笔者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投影”的知识后,设计了实践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个小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全班出现了利用影子、利用标杆构造相似、借助等腰三角形、利用镜子反射、利用照相机、利用三角函数等6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调查报告的撰写,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通过实践,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这充分说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首先利用直线和圆画了两幅简笔画——自行车和笑脸,然后让学生观察简笔画自行车和笑脸的构成,学生很容易发现两幅图画都是由直线和圆构成的。接着提问这些直线和圆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以此来引出课题。随后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密切联系。课外要求学生用硬币代替太阳,画一条直线代替海平面,模拟演示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探究活动都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完成的,贴近生活,容易完成。直观形象,不仅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到了新知,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重视阅读思考,使教学过程趣味化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思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富有趣味的数学常识、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小故事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并积极思考材料中蕴涵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概率”后设置了“概率与中奖”,通过与彩票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数”后增加了“不是有理数”,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了为什么不是有理数等。这些“阅读思考”内容是对教材中知识的延伸,通过对这些“阅读思考”的探究和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过程趣味化。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0491)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