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恢复高考40年,回眸一些试题,虽经岁月洗礼,但却仍然不失为经典中之经典。这些经典试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考40年来,高考数学中出现的经典试题,以及通过40年的演变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高考;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188-02
1 1981年全國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第9题
(198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第9题),给
定双曲线。
(1)过点A(2,1)的直线l与所给的双曲线交于两点P1及P2,求线段P1P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m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Q1及Q2,且点B是线段Q1Q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m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设直线l的方程为 ①
将①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②
又设,,则是②的两个实根,所以:
所以,又因为在l上,
得,消去k得所求轨迹得普通方程
为。
(2)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③
设,,则,是③式的两
个实根,如果B是的中点,则有,解得k。又因为k=2,不满足
,所以满足题设条件的直线不存在。
经过近40年的演变,仔细分析试题发现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然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被选入在现行教材人教A版选修2-1中。
2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62页习题2.3B组第4题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62页习题2.3B组第4题[1]:已知双曲线,过点P(1,1)能否作一条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由题目一可知此题不存在直线l,点P恰好是AB的中点,而当点变为(2,1),结果就不一样了。
变式:已知双曲线,过点P(2,1)的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1:设所求直线为y-1=k(x-2),将其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又设直线与双曲线得交点为,
则、是方程得两个根,又P为AB得中点,于是,解得k=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2:设,则有
,
①-②得=4,即,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3: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代入
得。
又设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为A、B,则方程的两个根t1,t2是A、B对应的参数,P为AB的中点,所以,解得,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4:由题意设A(x,y),B(4-x,2-y),将A,B代入双曲线方程相减得,即是中点弦所在的直线
方程。
解法5:由题意可设A(2+m,1+n),B(2-m,1-n),则。将A,B代入双曲线方程相减得。故AB的直线方程为。
40年的变革,高考数学试题从最初的“重视双基”到正在试行和全面开展的“重视核心素养”的重大变革,而题目依旧经久不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高考中学科素养的考查目标,标志着中国高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能力立意强调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的考查,题目的特点是追求知识覆盖力求全面,题目结构完整,目标指向明确,要求一定的反应速度[2]。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要求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追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思考发挥,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3]。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相互交融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需要通过每一个数学教学活动去渗透和实现,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去实践和挖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选修2-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党永生.教研论文撰写导航[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
【关键词】经典;高考;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188-02
1 1981年全國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第9题
(198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第9题),给
定双曲线。
(1)过点A(2,1)的直线l与所给的双曲线交于两点P1及P2,求线段P1P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m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Q1及Q2,且点B是线段Q1Q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m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设直线l的方程为 ①
将①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②
又设,,则是②的两个实根,所以:
所以,又因为在l上,
得,消去k得所求轨迹得普通方程
为。
(2)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③
设,,则,是③式的两
个实根,如果B是的中点,则有,解得k。又因为k=2,不满足
,所以满足题设条件的直线不存在。
经过近40年的演变,仔细分析试题发现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然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被选入在现行教材人教A版选修2-1中。
2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62页习题2.3B组第4题
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62页习题2.3B组第4题[1]:已知双曲线,过点P(1,1)能否作一条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由题目一可知此题不存在直线l,点P恰好是AB的中点,而当点变为(2,1),结果就不一样了。
变式:已知双曲线,过点P(2,1)的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1:设所求直线为y-1=k(x-2),将其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又设直线与双曲线得交点为,
则、是方程得两个根,又P为AB得中点,于是,解得k=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2:设,则有
,
①-②得=4,即,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3: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代入
得。
又设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为A、B,则方程的两个根t1,t2是A、B对应的参数,P为AB的中点,所以,解得,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4:由题意设A(x,y),B(4-x,2-y),将A,B代入双曲线方程相减得,即是中点弦所在的直线
方程。
解法5:由题意可设A(2+m,1+n),B(2-m,1-n),则。将A,B代入双曲线方程相减得。故AB的直线方程为。
40年的变革,高考数学试题从最初的“重视双基”到正在试行和全面开展的“重视核心素养”的重大变革,而题目依旧经久不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高考中学科素养的考查目标,标志着中国高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能力立意强调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的考查,题目的特点是追求知识覆盖力求全面,题目结构完整,目标指向明确,要求一定的反应速度[2]。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要求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追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思考发挥,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3]。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相互交融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需要通过每一个数学教学活动去渗透和实现,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去实践和挖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选修2-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党永生.教研论文撰写导航[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