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1.落实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一是为结论和观点服务,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从甘地一生致力于的民族、国家事业,达到三评:评事(就事论事)、评人(就事论人——甘地)、评品(就事论品——甘地品质);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历史;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用历史来演绎当今的社会,锻炼历史思辩逻辑能力,冷静对待、理性解决当今社会发生的类似现象;四是对未来社会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探求一般规律。因此本案例的分析就是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世界部分地区不断出现的冲突和纷争现象。
2.选择这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材料:了解甘地对现代印度民族国家的贡献,理解他的思想理念对当今的宗教、地区冲突和纷争的借鉴意义。
二、过程
(一)案例课题:《“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过最强大的暴力”》
(二)本课课题的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食盐进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等;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归纳法等;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2)教学重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教学难点: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三)实施过程:
1.播放甘地被杀、印度人民举行盛大葬礼悼念的视频导入。
2.整体把握知识脉络,设置问题:浏览本课知识,甘地做了什么事情,印度人民这么隆重悼念他?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历程(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晚年甘地致力同一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
設计前的思考: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十分关键。
为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本课选择了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经典人物传记影片片段导入,在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上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之时抛出问题,这样不仅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围绕甘地的一生建构了知识结构,即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纵向建构人物的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
3.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
材料一:印度悲惨地分担了所有沦为欧洲殖民主义牺牲品的亚非国家的共同命运。 ——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材料二: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的真谛。 ——甘地
材料三:“不合作与非暴力乃是同一棵树上的分枝,同属非暴力抵抗的根本,是我的立场”。——甘地
材料四:1914年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领袖
印度国民大会党:1885年由退休的英国印度文官修谟创立。最初成立的20年,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06年他提出印度自治、抵制洋货、提倡本国工业和教育的斗争目标。1920年起在甘地领导下,对英国殖民者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曾多次遭到迫害。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一直是执政党。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材料归纳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教师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甘地具备的条件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4.请学生精读课本知识点,梳理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表格(见附录一: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表格)中的背景与事迹的模式完成。
深化知识点,设置问题:
(1)思考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为什么能得到印度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政治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自治与独立和民主自由权利;经济上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抵制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方面能发动群众起来斗争,另一方面又把群众的斗争限制在资产阶级利益多能容许的范围内,防止社会改良走向革命。这是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
(2)如何看待甘地提出的“回到纺车去”?
(3)根据你所看见的和所理解的非暴力有哪些形式?学生作答后,引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4)以教材为主要素材,体验甘地品质,深化理解课题的非暴力下的伟大人格魅力。在学生对甘地列出的品质时我注重学生对史实依据的找寻和把握,正是在甘地的精神品质的感染下,印度人民宽容地对待她的敌人,团结了最广大的印度民众,从而这个曾经辉煌的世界文明古国,这个正在饱受着磨难的印度毅然醒了,她以她的国格赢得了敌人的屈服,实现了独立。
(5)组织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合作探究:
材料五: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材料六: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可将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为一家进行讨论,代表发言:作为社会考察员,我们会怎样向国内的人们展示我们对这些事的看法?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并制止个别在混水摸鱼的同学,提醒学生在辩证评价事件的同时要着眼于历史发展方向、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强调史论结合。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综合。
5.致力同一民族、统一国家的晚年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这里适当联系当前我国国家统一团结问题,中日等紧张的邻国问题,让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看法。
设计前的思考:在此场景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促进知识转化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世界意识。
依照之前的分组和组代表发言,作为评论员,我们又怎么看待这个人?2分钟后派代表发言。在评价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再评价人物就水到渠成了,但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对人物评价须有三要点:史论结合、一分为二、总观点。
设计前的思考:以怨报怨显然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新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冷静、正确、客观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树立为祖国统一与发展、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甘地主义所包括的内涵,同时也深化了甘地的认识“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过最强大的暴力”。
总结:正如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说:“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三、教学反思
1.教材教学反思
学习中外伟人历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即要汲取历史经验,感受品质的熏陶,汲取精神的食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现实服务。据课标要求,突出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甘地精神,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发扬这种精神。但是由于学生储备知识的有限性审视历史角度技巧、深度不够 。
2.学生培养反思
从视频丰满世界历史人物,便于感性达到理性认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又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课时不够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表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附录二:《甘地自传》
附录三:1982年版电影《甘地》
附录四:中央编译出版社《甘地的真理》
1.落实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一是为结论和观点服务,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从甘地一生致力于的民族、国家事业,达到三评:评事(就事论事)、评人(就事论人——甘地)、评品(就事论品——甘地品质);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历史;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用历史来演绎当今的社会,锻炼历史思辩逻辑能力,冷静对待、理性解决当今社会发生的类似现象;四是对未来社会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探求一般规律。因此本案例的分析就是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世界部分地区不断出现的冲突和纷争现象。
2.选择这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材料:了解甘地对现代印度民族国家的贡献,理解他的思想理念对当今的宗教、地区冲突和纷争的借鉴意义。
二、过程
(一)案例课题:《“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过最强大的暴力”》
(二)本课课题的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食盐进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等;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归纳法等;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2)教学重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教学难点: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三)实施过程:
1.播放甘地被杀、印度人民举行盛大葬礼悼念的视频导入。
2.整体把握知识脉络,设置问题:浏览本课知识,甘地做了什么事情,印度人民这么隆重悼念他?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历程(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晚年甘地致力同一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
設计前的思考: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十分关键。
为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本课选择了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经典人物传记影片片段导入,在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上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之时抛出问题,这样不仅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围绕甘地的一生建构了知识结构,即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纵向建构人物的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
3.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
材料一:印度悲惨地分担了所有沦为欧洲殖民主义牺牲品的亚非国家的共同命运。 ——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材料二: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的真谛。 ——甘地
材料三:“不合作与非暴力乃是同一棵树上的分枝,同属非暴力抵抗的根本,是我的立场”。——甘地
材料四:1914年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领袖
印度国民大会党:1885年由退休的英国印度文官修谟创立。最初成立的20年,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06年他提出印度自治、抵制洋货、提倡本国工业和教育的斗争目标。1920年起在甘地领导下,对英国殖民者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曾多次遭到迫害。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一直是执政党。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材料归纳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教师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甘地具备的条件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4.请学生精读课本知识点,梳理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表格(见附录一: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表格)中的背景与事迹的模式完成。
深化知识点,设置问题:
(1)思考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为什么能得到印度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政治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自治与独立和民主自由权利;经济上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抵制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方面能发动群众起来斗争,另一方面又把群众的斗争限制在资产阶级利益多能容许的范围内,防止社会改良走向革命。这是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
(2)如何看待甘地提出的“回到纺车去”?
(3)根据你所看见的和所理解的非暴力有哪些形式?学生作答后,引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4)以教材为主要素材,体验甘地品质,深化理解课题的非暴力下的伟大人格魅力。在学生对甘地列出的品质时我注重学生对史实依据的找寻和把握,正是在甘地的精神品质的感染下,印度人民宽容地对待她的敌人,团结了最广大的印度民众,从而这个曾经辉煌的世界文明古国,这个正在饱受着磨难的印度毅然醒了,她以她的国格赢得了敌人的屈服,实现了独立。
(5)组织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合作探究:
材料五: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材料六: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可将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为一家进行讨论,代表发言:作为社会考察员,我们会怎样向国内的人们展示我们对这些事的看法?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并制止个别在混水摸鱼的同学,提醒学生在辩证评价事件的同时要着眼于历史发展方向、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强调史论结合。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综合。
5.致力同一民族、统一国家的晚年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这里适当联系当前我国国家统一团结问题,中日等紧张的邻国问题,让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看法。
设计前的思考:在此场景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促进知识转化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世界意识。
依照之前的分组和组代表发言,作为评论员,我们又怎么看待这个人?2分钟后派代表发言。在评价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再评价人物就水到渠成了,但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对人物评价须有三要点:史论结合、一分为二、总观点。
设计前的思考:以怨报怨显然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新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冷静、正确、客观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树立为祖国统一与发展、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甘地主义所包括的内涵,同时也深化了甘地的认识“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过最强大的暴力”。
总结:正如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说:“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三、教学反思
1.教材教学反思
学习中外伟人历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即要汲取历史经验,感受品质的熏陶,汲取精神的食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现实服务。据课标要求,突出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甘地精神,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发扬这种精神。但是由于学生储备知识的有限性审视历史角度技巧、深度不够 。
2.学生培养反思
从视频丰满世界历史人物,便于感性达到理性认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又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课时不够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一战后至二战后初期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表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附录二:《甘地自传》
附录三:1982年版电影《甘地》
附录四:中央编译出版社《甘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