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都存在着优等生和学困生。一提起学困生,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在头脑中勾勒出这样一幅形象:冷漠戒备的眼神、毫不在乎的表情、坐立无形的赖样、破烂不堪的书本,他们或者是把班集体折腾得乱无宁日,或者是成绩极差,令老师伤透了脑筋。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而且也经受着来自身的压力,他们比一般同龄人表现出更复杂的情绪:自卑、冷漠、孤独、逆反、报复等,要他们在如此情绪中去搞好学业,那真是难如登天。因此,千方百计地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唤起他们的心灵复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这项工作的体会。
一、营造一种平等的积极的心理环境,使后进生消除顾虑,力争自主发展
在客观上,许多老师也会因多年的教育经验与习惯,来看待一些低能力学生,认为他们很差,影响着班级的成绩与形象。在具体的问题与事件的处理上,往往会不自觉地偏袒那些表现较好的同学,而多责罚于那些 “后进生”;同学们也会在班级里不自觉地以学科成绩等因素,结成一些小的团体,从而使那些“后进生”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于是索然离群,不容易找到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机缘。所以,利用开班会的机会,我总会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结论,比如“成绩差一点,不是差学生”、“笨鸟先飞,自能高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一些道理,努力激发后进生上进的欲望。并要求大家生活在班级群体中,要互相帮助,而不能互相嘲笑、抵毁。面对荣誉,我们不只对优等生提出要求,也对后进生提出要求。比如我在每个开学初,要求人人为自己而努力,人人为争创文明班级切实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气氛,使后进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自己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班级的发展进步。不打击、排斥后进生,只有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教育才是有效果的,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努力表现与发展自己,才是最有进步的。
二、消除戒备,沟通理解
学困生由于他们自身诸多的缺点,受到的批评就相对较多。有时即使自己想做一些好事努力改变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对自己周围的人们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了“我好不好跟任何人无关”、“我就是不行,你怎么着”等戒备心理,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难;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怨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你才會知道他的想法,洞察他的心理,才会采用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学困生身上的特殊事件,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敞开心扉对待你。如果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他们就会从老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他们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与周围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墙。他们会有意地躲避老师,对老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我觉得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看到他的进步,那怕是一点点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的问题给予客观的评价并诚恳的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够接受老师,与老师在感情上融洽起来,让其“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肯定能看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让理解、信任等从我们的口中、书中走出来,真正落实到每个教师的行动中去。那时,我们的眼前肯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消极地对待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一名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美术课,老师发现他有较强的画画能力,于是推荐他做了美术小组的组长,他的作品也经常作为老师的示范作品。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文化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就能使后进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四、勤于赞扬,扬帆起航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学生也处于这种氛围当中,社会需要学生全方位发展。小学生已有了争胜好强的心理,正是“气可鼓,不可泄”之际,教师的几句赞扬,也许就会创造奇迹,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赞美学生是看到其闪光点,适时的表扬学生,鼓励他努力奋进。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赞扬声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喜悦情绪,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今天的作业真整齐”,明天他的作业会更好。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赞美也要因人而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赞美你的学生吧,一句真诚的赞美能激起他们心中久违的自信,给他们前进以莫大的勇气,让他们享受最大的精神快乐,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使学困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一、营造一种平等的积极的心理环境,使后进生消除顾虑,力争自主发展
在客观上,许多老师也会因多年的教育经验与习惯,来看待一些低能力学生,认为他们很差,影响着班级的成绩与形象。在具体的问题与事件的处理上,往往会不自觉地偏袒那些表现较好的同学,而多责罚于那些 “后进生”;同学们也会在班级里不自觉地以学科成绩等因素,结成一些小的团体,从而使那些“后进生”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于是索然离群,不容易找到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机缘。所以,利用开班会的机会,我总会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结论,比如“成绩差一点,不是差学生”、“笨鸟先飞,自能高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一些道理,努力激发后进生上进的欲望。并要求大家生活在班级群体中,要互相帮助,而不能互相嘲笑、抵毁。面对荣誉,我们不只对优等生提出要求,也对后进生提出要求。比如我在每个开学初,要求人人为自己而努力,人人为争创文明班级切实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气氛,使后进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自己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班级的发展进步。不打击、排斥后进生,只有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教育才是有效果的,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努力表现与发展自己,才是最有进步的。
二、消除戒备,沟通理解
学困生由于他们自身诸多的缺点,受到的批评就相对较多。有时即使自己想做一些好事努力改变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对自己周围的人们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了“我好不好跟任何人无关”、“我就是不行,你怎么着”等戒备心理,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难;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怨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你才會知道他的想法,洞察他的心理,才会采用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学困生身上的特殊事件,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敞开心扉对待你。如果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他们就会从老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他们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与周围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墙。他们会有意地躲避老师,对老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我觉得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看到他的进步,那怕是一点点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的问题给予客观的评价并诚恳的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够接受老师,与老师在感情上融洽起来,让其“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肯定能看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让理解、信任等从我们的口中、书中走出来,真正落实到每个教师的行动中去。那时,我们的眼前肯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消极地对待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一名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美术课,老师发现他有较强的画画能力,于是推荐他做了美术小组的组长,他的作品也经常作为老师的示范作品。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文化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就能使后进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四、勤于赞扬,扬帆起航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学生也处于这种氛围当中,社会需要学生全方位发展。小学生已有了争胜好强的心理,正是“气可鼓,不可泄”之际,教师的几句赞扬,也许就会创造奇迹,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赞美学生是看到其闪光点,适时的表扬学生,鼓励他努力奋进。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赞扬声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喜悦情绪,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今天的作业真整齐”,明天他的作业会更好。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赞美也要因人而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赞美你的学生吧,一句真诚的赞美能激起他们心中久违的自信,给他们前进以莫大的勇气,让他们享受最大的精神快乐,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使学困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