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因此,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对沟通师生信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一)通俗化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事业,教学语言理应通俗易懂,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通俗化语言指的是教师课堂用语言要简洁明白,深入浅出,切忌繁琐杂乱令生昏昏。譬如有个教师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这样开始的,先挂出壁虎图片,简介壁虎,然后设疑提问:“小壁虎有尾巴,干吗还要去借尾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课文。”这位老师的导入既形象又简洁,通俗易懂。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简洁。要使语言简洁,就要注意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多余信息。
(二)形象化
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苟言笑。风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如有位老师在上《燕子》时,问:“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说:“春天的确很美。阳春三月,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绿草如茵,油菜金黄,大自然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灿烂的春光。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赶回来参加春天的盛会啦!让我们跟随小燕子一起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吧!”教师的形象描绘把孩子带入了春的意境。
(三)儿童化
小学儿童语言的特点是:口头语言逐步脱离幼儿含糊、单调、断续、娇憨的色彩,向正确、丰富、连贯、生动的方向发展;书面语言开始学习通过教学,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句式,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欲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就必须努力克服成人化语言的干扰,竭力启用儿童化语言。当然,儿童话语言也应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年龄语言水平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低年级宜用和蔼可亲,娓娓动听的语言,中年级宜用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语言,高年级宜用热情机智,富有启迪的语言。教师儿童化的语言引起了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了,使学生乐于学,学得乐,上课好像跟着老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
(一)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即自言自语,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譬如新旧课文迁移,写作背景介绍,学习氛围渲染,教学目标交代,展开思维点拨,承上启下接引,复习知识检测等,都要运用独白语言。如一位教师《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片断。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从这一语言发展走向看这位教师的教学,他不仅关注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对话语言”的生成,更注重价值引导下的“独白语言”的训练,在引导感悟、引领朗读、引发想像中,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独白言语”图式及其建构习惯,并且逐步形成语感。
(二)符号语言
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都属于自然符号语言,而符号语言特指用除了自然语言符号以外的表象符号,如图、线、表、号等来表达意思的语言。符号语言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因此,它一般要配上文字说明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余音绕梁三日”是一种艺术境界。一节课教师要多角度阐发,关注课堂的深层推进。“厚积薄发”代表教师的本领,“深入浅出”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本领。课堂要拓展,向相关知识拓展,向时代生活拓展,向校本资源拓展。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统摄性,避免琐碎、不得要领。
(三)态势语言
人之喜、怒、哀、乐、爱、恶、怨发乎声,用口头语言表达;现乎身,以态势语言显示。态势语言被称为无声语言,但是它直观形象,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言,那么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手势式
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某种既定的意思。手势式一般分为执棒和徒手两种方式。前者如识字教学中的指点生字、新词、看图学文中的指示图片,朗读训练中的节奏指挥等,一般都有手势语言配合口头语言来实施。后者如对课堂讨论、自由朗读等教学环境都可以用击掌来控制。当然,打手势要讲究实效、切勿滥用。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用单手语表示“对”,双手语表示“错”后,常让他们在个别提问或板演后,主动通过比划手势来为他人判断对错,以免课堂上吵作一团。
2、眼势式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如瞪眼表示责怪,斜着眼表示轻视,停着眼表示疑问,盯着眼表示认真,笑着眼表示赞同,闭眼表示静思等等。
3、神勢式
它指人的面部各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表示人的某种神态心绪。毛泽东的“三军过后尽开颜”,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都通过神态刻画表现人物情绪。有位老师在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以如诉如泣的语调配以双眉紧皱,两唇颤抖的神态,创造了一个无限悲恸的气氛,全班学生听了、看了,无不潸然泪下。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方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运刀自如,是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这个巧是庖丁解牛激发的结晶。同理,语言能控制课堂教学欲达到自圆其说、天衣无缝的境地,必须努力实践,总结出一套运用语言的窍门。
(一)表扬激励法
对正确答案,合理的思考过程应当予以肯定,有创造性的,更要大力表扬。这样才能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优秀教师的表扬总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说法也灵活多变。老师用富有感情,激动人心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反诘法
在纠正错误时,教师先对问题不作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进行比较排除错误,最后逼近目标。如有教师教“祖国”这个单词,是这样引导的:师:什么叫“祖国”?生:祖国就是南京。师: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两次形象类比的语言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已步步地逼近目标,最后,确切地认识了抽象名词“祖国”的内涵。
(三)蕴蓄法
教师对问题暂时不予解答或不求甚解,以积蓄学生的疑虑,引发强烈的求解欲望,待到关键时刻,突然“抖包”,使学生顿悟而不忘。如一位教师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诗,学会老太婆向金鱼索取木盆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小的“贪”字;接着继续学习,又分别写了稍大的、较大的、很大的“贪”字,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不予理睬;直到学最后部分,写了一个特别大的“贪”字时,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突然提问:“这五个‘贪’字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写得大?”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太婆的贪心一次比一次大,由于贪心膨胀,所以最后落得了还是破木盆的下场。
四、结论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一)通俗化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事业,教学语言理应通俗易懂,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通俗化语言指的是教师课堂用语言要简洁明白,深入浅出,切忌繁琐杂乱令生昏昏。譬如有个教师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这样开始的,先挂出壁虎图片,简介壁虎,然后设疑提问:“小壁虎有尾巴,干吗还要去借尾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课文。”这位老师的导入既形象又简洁,通俗易懂。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简洁。要使语言简洁,就要注意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多余信息。
(二)形象化
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课堂上虽然有严肃性,但教师也不是道貌岸然、不苟言笑。风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如有位老师在上《燕子》时,问:“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说:“春天的确很美。阳春三月,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绿草如茵,油菜金黄,大自然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灿烂的春光。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赶回来参加春天的盛会啦!让我们跟随小燕子一起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吧!”教师的形象描绘把孩子带入了春的意境。
(三)儿童化
小学儿童语言的特点是:口头语言逐步脱离幼儿含糊、单调、断续、娇憨的色彩,向正确、丰富、连贯、生动的方向发展;书面语言开始学习通过教学,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句式,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欲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就必须努力克服成人化语言的干扰,竭力启用儿童化语言。当然,儿童话语言也应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年龄语言水平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低年级宜用和蔼可亲,娓娓动听的语言,中年级宜用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语言,高年级宜用热情机智,富有启迪的语言。教师儿童化的语言引起了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了,使学生乐于学,学得乐,上课好像跟着老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
(一)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即自言自语,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譬如新旧课文迁移,写作背景介绍,学习氛围渲染,教学目标交代,展开思维点拨,承上启下接引,复习知识检测等,都要运用独白语言。如一位教师《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片断。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从这一语言发展走向看这位教师的教学,他不仅关注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对话语言”的生成,更注重价值引导下的“独白语言”的训练,在引导感悟、引领朗读、引发想像中,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独白言语”图式及其建构习惯,并且逐步形成语感。
(二)符号语言
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都属于自然符号语言,而符号语言特指用除了自然语言符号以外的表象符号,如图、线、表、号等来表达意思的语言。符号语言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因此,它一般要配上文字说明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余音绕梁三日”是一种艺术境界。一节课教师要多角度阐发,关注课堂的深层推进。“厚积薄发”代表教师的本领,“深入浅出”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本领。课堂要拓展,向相关知识拓展,向时代生活拓展,向校本资源拓展。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统摄性,避免琐碎、不得要领。
(三)态势语言
人之喜、怒、哀、乐、爱、恶、怨发乎声,用口头语言表达;现乎身,以态势语言显示。态势语言被称为无声语言,但是它直观形象,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言,那么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手势式
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某种既定的意思。手势式一般分为执棒和徒手两种方式。前者如识字教学中的指点生字、新词、看图学文中的指示图片,朗读训练中的节奏指挥等,一般都有手势语言配合口头语言来实施。后者如对课堂讨论、自由朗读等教学环境都可以用击掌来控制。当然,打手势要讲究实效、切勿滥用。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用单手语表示“对”,双手语表示“错”后,常让他们在个别提问或板演后,主动通过比划手势来为他人判断对错,以免课堂上吵作一团。
2、眼势式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如瞪眼表示责怪,斜着眼表示轻视,停着眼表示疑问,盯着眼表示认真,笑着眼表示赞同,闭眼表示静思等等。
3、神勢式
它指人的面部各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表示人的某种神态心绪。毛泽东的“三军过后尽开颜”,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都通过神态刻画表现人物情绪。有位老师在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以如诉如泣的语调配以双眉紧皱,两唇颤抖的神态,创造了一个无限悲恸的气氛,全班学生听了、看了,无不潸然泪下。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方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运刀自如,是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这个巧是庖丁解牛激发的结晶。同理,语言能控制课堂教学欲达到自圆其说、天衣无缝的境地,必须努力实践,总结出一套运用语言的窍门。
(一)表扬激励法
对正确答案,合理的思考过程应当予以肯定,有创造性的,更要大力表扬。这样才能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优秀教师的表扬总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说法也灵活多变。老师用富有感情,激动人心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反诘法
在纠正错误时,教师先对问题不作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进行比较排除错误,最后逼近目标。如有教师教“祖国”这个单词,是这样引导的:师:什么叫“祖国”?生:祖国就是南京。师: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两次形象类比的语言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已步步地逼近目标,最后,确切地认识了抽象名词“祖国”的内涵。
(三)蕴蓄法
教师对问题暂时不予解答或不求甚解,以积蓄学生的疑虑,引发强烈的求解欲望,待到关键时刻,突然“抖包”,使学生顿悟而不忘。如一位教师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诗,学会老太婆向金鱼索取木盆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小的“贪”字;接着继续学习,又分别写了稍大的、较大的、很大的“贪”字,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不予理睬;直到学最后部分,写了一个特别大的“贪”字时,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突然提问:“这五个‘贪’字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写得大?”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太婆的贪心一次比一次大,由于贪心膨胀,所以最后落得了还是破木盆的下场。
四、结论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