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向马克思主义主动出击的反极权社会的反乌托邦理论,开放社会一经提出就受到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们的一致好评,对改良主义发展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基于怀疑主义历史非决定论的开放社会理论无论从理论发展还是从改良主义、索罗斯的实践效果来看,都是一朵不实之花,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乌托邦。
关键词:开放社会 反乌托邦 历史非决定论 渐进社会工程 改良主义乌托邦
一、引言
“开放社会”这一概念是由现代哲学家波普在对现代极权社会的批判中创建起来的。波普没有给开放社会做出正面确切定义,他倾向于从相反的方向來探讨封闭社会的失误,说明开放社会不是什么,“封闭社会的特征是信奉巫术的禁忌,而开放社会则是这样一种社会:其中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已学会批判地对待禁忌,并(在讨论以后)凭自己的智性权威来作出决定”、“神秘的或部落的或集体主义的社会也可以称为封闭社会,而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的社会称为开放社会。”、“现代开放社会基本是通过抽象关系,例如交换或合作来运行的。”波普的开放社会主义理论对贡献是巨大的:从正面对苏式社会主义进行了诘难,倒逼马克思主义者们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零星社会工程的改良主义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福利国家缓和社会矛盾提供启迪。作为波普最成功的学生,金融投机家索罗斯更是亲身体验实现这种社会政治理想,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利用自己的基金直接推动转型国家(原苏东地区)的开放社会建设。我为他(开放社会)确立的宗旨是,促使封闭社会逐渐开放,弥补已开放社会中的不足,以及倡导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二、开放社会的哲学基础——历史非决定论
波普开放社会理论的主要是基于怀疑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在总结了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思想和依照他们思想构建的所谓封闭社会(极权社会)后,波普发现所有的封闭社会(极权社会)都以一种历史决定论作为其存在的理论依据,以便将其论证为“历史的必然”。所以,对封闭社会(极权社会)的批判就变成对其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对历史必然性的批判。
1.经验主义传统。在反驳历史决定论时,波普提出了五大论题。概括起来就是“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所以无法预言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所以“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波普用他那明显带有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的理论对人类的理性预见能力表示怀疑,这一点正如他的证伪主义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继承发展一样。然而经验主义哲学在休谟那里就已经走进怀疑论的死胡同:除了经验我们别无知识,经验的狭隘使得单程命题里不可能归纳出全称命题,所以我们无法得到有效的经验无法得到完满的知识……于是便就只能“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导”了。所以作为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结果就必然是反对整体主义的“乌托邦工程”而崇尚改良主义的“渐进社会工程”。
2.现代物理学发展及其实证主义哲学。二十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现代物理学发生了一次大革命,对人们根深蒂固的旧时空观对人的思想都产生极大的震动。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冲受物理学革命影响很深。出于实证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传统,波普认为社会科学应具有与自然科学统一的科学研究方法,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决定了自然科学是非决定论的,那么社会科学研究更要树立历史非决定论的观念。
三、开放社会的理论困境
1.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错误。波普历史非决定论的五大论证表现出了一种经验论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理论传统。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20世纪兴起并蓬勃发展的未来学对信息化社会、数字时代的成功预测证明,人类不仅能够在一定时期预测其科技发展的方向,甚至能够预测出一些应用细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步走战略的成功实施也证明了人类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性预见能力的强大。
2.对“测不准”原理的误解。波普非决定论思想所依赖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也并非如其想的那样,其并不能作为终结决定论的依据。量子力学并非完全不受因果律的支配,只不过支配它的不是那种单义的因果决定论,而是一种以统计规律为基础的概率决定论。这都是波普没有理解马克思的辩证逻辑而执着于形式逻辑所致。
3.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形态的理论简单机械的理解为经济决定论下的历史决定论本身就是错误的,不能因为苏式社会主义主义的失误就对整个马克思主义进行否定。苏式社会主义走向的封闭社会极权主义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中的一段歧途。并且,对苏式社会主义的批评也不完全是事实,也要考虑苏联“孤岛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强敌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这使得苏联不得不组织民众、发扬集体、压抑个人以组织起来抵御外敌,必然是要压抑个人利益的。
4.渐进社会工程的无主体性。此外,波普开放社会的重要实现步骤——渐进社会工程(亦称零星工程)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零星工程将采取找寻社会上最重大最紧迫的恶行并与之斗争的方法,而不是追求其最大的终极的善,并为之奋斗的办法。”改良主义由于拒绝旗帜鲜明的将人民群众作为其社会工程的唯一受益主体而难以汇聚群众力量获得成功,其泛主体化恰恰消解掉了主体,也就消解掉了其最终获得成功的可能。
四、开放社会的现实困境
1.福利国家的问题。事实证明,波普的开放社会不过是披着反乌托邦外衣的改良主义乌托邦。对开放社会正确性最好的证明就是改良主义在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表面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通过“剥夺剥夺者”、“无产阶级专政”,只是通过立法缩小劳动时长、增收超额累进税这些“渐进社会工程”而实现了传统社会主义“乌托邦工程”没有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上的,福利国家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以跨国资本为主体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剥削,榨取剩余价值补贴本国工人阶级缓和社会矛盾,这种国家之间的剥削以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依托,与世界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本身就不具备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兴起,产业链优势的逐步丧失,这套规则正在失效,这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右翼保守势力回潮,这些拥护新自由主义的保守派、自由派(如特朗普)上台以后,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造成了国内政治秩序混乱,改良主义获得的成就甚至有流失的危险。
3.索罗斯的困境。做为波普开放社会理论在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继承人,索罗斯不仅继承了波普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而且与时俱进的揭露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与开放社会原则的践踏,在对传统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发展了该理论。然而索罗斯却将开放社会的建立诉诸于道德主义的感召和对于世界政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上,此外对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这一切都暴露了其开放社会理论本身缺陷重重。
五、结语
事实证明,波普基于历史非决定论的开放社会理论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这决定了其构想的开放社会目前只能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 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5、325、328页.
[2][美]索罗斯:《超越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第49页.
[3][英]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第225、226页.
作者简介:吴新贺(1991—)男。山东滕州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关键词:开放社会 反乌托邦 历史非决定论 渐进社会工程 改良主义乌托邦
一、引言
“开放社会”这一概念是由现代哲学家波普在对现代极权社会的批判中创建起来的。波普没有给开放社会做出正面确切定义,他倾向于从相反的方向來探讨封闭社会的失误,说明开放社会不是什么,“封闭社会的特征是信奉巫术的禁忌,而开放社会则是这样一种社会:其中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已学会批判地对待禁忌,并(在讨论以后)凭自己的智性权威来作出决定”、“神秘的或部落的或集体主义的社会也可以称为封闭社会,而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的社会称为开放社会。”、“现代开放社会基本是通过抽象关系,例如交换或合作来运行的。”波普的开放社会主义理论对贡献是巨大的:从正面对苏式社会主义进行了诘难,倒逼马克思主义者们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零星社会工程的改良主义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福利国家缓和社会矛盾提供启迪。作为波普最成功的学生,金融投机家索罗斯更是亲身体验实现这种社会政治理想,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利用自己的基金直接推动转型国家(原苏东地区)的开放社会建设。我为他(开放社会)确立的宗旨是,促使封闭社会逐渐开放,弥补已开放社会中的不足,以及倡导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二、开放社会的哲学基础——历史非决定论
波普开放社会理论的主要是基于怀疑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在总结了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思想和依照他们思想构建的所谓封闭社会(极权社会)后,波普发现所有的封闭社会(极权社会)都以一种历史决定论作为其存在的理论依据,以便将其论证为“历史的必然”。所以,对封闭社会(极权社会)的批判就变成对其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对历史必然性的批判。
1.经验主义传统。在反驳历史决定论时,波普提出了五大论题。概括起来就是“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所以无法预言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所以“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波普用他那明显带有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的理论对人类的理性预见能力表示怀疑,这一点正如他的证伪主义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继承发展一样。然而经验主义哲学在休谟那里就已经走进怀疑论的死胡同:除了经验我们别无知识,经验的狭隘使得单程命题里不可能归纳出全称命题,所以我们无法得到有效的经验无法得到完满的知识……于是便就只能“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导”了。所以作为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结果就必然是反对整体主义的“乌托邦工程”而崇尚改良主义的“渐进社会工程”。
2.现代物理学发展及其实证主义哲学。二十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现代物理学发生了一次大革命,对人们根深蒂固的旧时空观对人的思想都产生极大的震动。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冲受物理学革命影响很深。出于实证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传统,波普认为社会科学应具有与自然科学统一的科学研究方法,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决定了自然科学是非决定论的,那么社会科学研究更要树立历史非决定论的观念。
三、开放社会的理论困境
1.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错误。波普历史非决定论的五大论证表现出了一种经验论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理论传统。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20世纪兴起并蓬勃发展的未来学对信息化社会、数字时代的成功预测证明,人类不仅能够在一定时期预测其科技发展的方向,甚至能够预测出一些应用细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步走战略的成功实施也证明了人类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性预见能力的强大。
2.对“测不准”原理的误解。波普非决定论思想所依赖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也并非如其想的那样,其并不能作为终结决定论的依据。量子力学并非完全不受因果律的支配,只不过支配它的不是那种单义的因果决定论,而是一种以统计规律为基础的概率决定论。这都是波普没有理解马克思的辩证逻辑而执着于形式逻辑所致。
3.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形态的理论简单机械的理解为经济决定论下的历史决定论本身就是错误的,不能因为苏式社会主义主义的失误就对整个马克思主义进行否定。苏式社会主义走向的封闭社会极权主义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中的一段歧途。并且,对苏式社会主义的批评也不完全是事实,也要考虑苏联“孤岛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强敌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这使得苏联不得不组织民众、发扬集体、压抑个人以组织起来抵御外敌,必然是要压抑个人利益的。
4.渐进社会工程的无主体性。此外,波普开放社会的重要实现步骤——渐进社会工程(亦称零星工程)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零星工程将采取找寻社会上最重大最紧迫的恶行并与之斗争的方法,而不是追求其最大的终极的善,并为之奋斗的办法。”改良主义由于拒绝旗帜鲜明的将人民群众作为其社会工程的唯一受益主体而难以汇聚群众力量获得成功,其泛主体化恰恰消解掉了主体,也就消解掉了其最终获得成功的可能。
四、开放社会的现实困境
1.福利国家的问题。事实证明,波普的开放社会不过是披着反乌托邦外衣的改良主义乌托邦。对开放社会正确性最好的证明就是改良主义在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表面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通过“剥夺剥夺者”、“无产阶级专政”,只是通过立法缩小劳动时长、增收超额累进税这些“渐进社会工程”而实现了传统社会主义“乌托邦工程”没有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上的,福利国家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以跨国资本为主体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剥削,榨取剩余价值补贴本国工人阶级缓和社会矛盾,这种国家之间的剥削以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依托,与世界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本身就不具备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兴起,产业链优势的逐步丧失,这套规则正在失效,这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右翼保守势力回潮,这些拥护新自由主义的保守派、自由派(如特朗普)上台以后,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造成了国内政治秩序混乱,改良主义获得的成就甚至有流失的危险。
3.索罗斯的困境。做为波普开放社会理论在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继承人,索罗斯不仅继承了波普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而且与时俱进的揭露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与开放社会原则的践踏,在对传统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发展了该理论。然而索罗斯却将开放社会的建立诉诸于道德主义的感召和对于世界政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上,此外对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这一切都暴露了其开放社会理论本身缺陷重重。
五、结语
事实证明,波普基于历史非决定论的开放社会理论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这决定了其构想的开放社会目前只能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 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5、325、328页.
[2][美]索罗斯:《超越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第49页.
[3][英]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第225、226页.
作者简介:吴新贺(1991—)男。山东滕州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