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是城市特色和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衔接口,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轴心脉络。文章从城市设计的概念及任务、设计目标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塑造的关系,提出合理科学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塑造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文化;塑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的出现,标致着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崛起,城市文明也随之开始传播。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使得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國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进入新时代,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城市的象征,城市不在是满足于原来的功能,而是成为具有了很强地域特色的标志,因而出现了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设计方案,文化特色等等综合性的工作。总体而言,城市设计就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之魂的塑造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许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定义看法都各不相同。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更加具体化与图形化;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社会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带来城市良性发展的物质环境。
城市设计的范围或规模,可大可小,从整个城市三度空间架构的制定,到地区内外部空间的安排,甚或一条街道弄巷的改善,一栋历史建筑物或地区的保留、维护,以及一个纪念碑、一棵树的设计安排,都可包含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它不但处理建筑物个体与个体间,同时也处理个体与群体间相互的关系。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城市设计是扮演着联系城市计划与建筑设计,协调整体的重要角色。
二、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为主体对象,把城市物质环境形态和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感受作为中心,一方面考虑人们的生活、生产、交往、出行等各类日常活动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虑符合人们对环境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如尺度、比例、序列、层次、变化、对比、场所感等审美要求,可居住性、私蔽性、易识别性、活泼性或肃穆性等环境气氛。
城市设计范围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区域、整个城市,小到一排灯具、一个标志物。总的来说,不管是各种规模的环境形态的改变还是土地的开发利用等,都需要进行城市设计。城市设计重点是对城市和社会的综合环境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根据内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系统设计,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志物等;二是工程设计,如住宅、公园、商业中心等;三是区域设计,如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政策,改建旧城区,建设新城区等。
三、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主要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生活环境。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进行综合设计,实现城市各种设施功能相互协调,空间形式完美统一,综合效益最优化。
城市设计的具体做法:一种是在统一设计纲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专业设计,然后综合起来考虑;另一种是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多专业的总体设计。这样就必须要求从事城市各类工程设计的人员,自觉按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意图分别进行各自的工程设计。
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应当,不仅要学习借鉴传统的以及现代的优秀实例,更应该深刻理解现代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用科学的技术与手段予以解决。城市的物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物质交流的平台。因此,城市设计者必须熟悉和研究城市生活,对理想的社会城市有所探索和追求。城市设计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群众性活动的公园、广场与古代私宅园林的设计方法迥然不同;汽车时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与马车时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城市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以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塑造
城市是一个国家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从中取得优势,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大城市的争实实力。纵观当今世界,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的竞争,更体现在文化精神的竞争。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伦敦等,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从而能够引领时代新潮流。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形态和特征的各种思想感情活动,是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它涵盖了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继生产、公共设施建设后迎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城市的特色文化重点在于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而建筑设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它对整个城市的形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结构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文化的塑造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城市设计需要为城市特色提供完整的方案和指导性方向,需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宏观层面要素
城市是以宗教、艺术、科学、教育、文物古迹等文化机制为主要职能的城市。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性。城市的文化主题性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文化特征,是伴随城市始终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主体风格和气质,是一个城市的特质所在。作为人类物质和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在不断演进与更替的过程中,通过自身集中的物质和文化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活动的进程,并通过城市中的各种有形的物质形态载体和非物质的意识形态载体把文化世代传承下来形成城市文化。
2、微观层面要素
文化功能促进了一个城市其他功能的发展,协调了功能城市各个功能区,使功能城市向着更为有序的方向协调发展。文化城市往往是通过文化的精神动力、产业功能、环境功能、融合功能、聚积功能和辐射功能来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内部的文化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同时赋予城市以气质,是城市的内涵与灵魂,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间的趋同性日益显著,城市的特色也随之消失。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做为当代的规划师,有责任,同时更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找出一方良药,让城市在我们这一代健康地成长起来,为城市特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城市设计从较为单纯的追求美学、空间形体环境,逐渐向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生活环境质量发展。因此城市设计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历史风貌的传统、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等。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也从单纯的物质空间,逐渐发展到包括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文化方面。由此可见,城市设计理论正在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一—六),国外城市规划
张锦秋.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创作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徐进.城市广场设计重在以人为本[J].小城镇建设,2003,(06)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文化;塑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的出现,标致着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崛起,城市文明也随之开始传播。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使得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國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进入新时代,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城市的象征,城市不在是满足于原来的功能,而是成为具有了很强地域特色的标志,因而出现了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设计方案,文化特色等等综合性的工作。总体而言,城市设计就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之魂的塑造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许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定义看法都各不相同。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更加具体化与图形化;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社会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带来城市良性发展的物质环境。
城市设计的范围或规模,可大可小,从整个城市三度空间架构的制定,到地区内外部空间的安排,甚或一条街道弄巷的改善,一栋历史建筑物或地区的保留、维护,以及一个纪念碑、一棵树的设计安排,都可包含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它不但处理建筑物个体与个体间,同时也处理个体与群体间相互的关系。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城市设计是扮演着联系城市计划与建筑设计,协调整体的重要角色。
二、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为主体对象,把城市物质环境形态和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感受作为中心,一方面考虑人们的生活、生产、交往、出行等各类日常活动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虑符合人们对环境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如尺度、比例、序列、层次、变化、对比、场所感等审美要求,可居住性、私蔽性、易识别性、活泼性或肃穆性等环境气氛。
城市设计范围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区域、整个城市,小到一排灯具、一个标志物。总的来说,不管是各种规模的环境形态的改变还是土地的开发利用等,都需要进行城市设计。城市设计重点是对城市和社会的综合环境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根据内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系统设计,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志物等;二是工程设计,如住宅、公园、商业中心等;三是区域设计,如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政策,改建旧城区,建设新城区等。
三、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主要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生活环境。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进行综合设计,实现城市各种设施功能相互协调,空间形式完美统一,综合效益最优化。
城市设计的具体做法:一种是在统一设计纲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专业设计,然后综合起来考虑;另一种是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多专业的总体设计。这样就必须要求从事城市各类工程设计的人员,自觉按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意图分别进行各自的工程设计。
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应当,不仅要学习借鉴传统的以及现代的优秀实例,更应该深刻理解现代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用科学的技术与手段予以解决。城市的物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物质交流的平台。因此,城市设计者必须熟悉和研究城市生活,对理想的社会城市有所探索和追求。城市设计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群众性活动的公园、广场与古代私宅园林的设计方法迥然不同;汽车时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与马车时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城市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以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塑造
城市是一个国家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从中取得优势,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大城市的争实实力。纵观当今世界,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的竞争,更体现在文化精神的竞争。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伦敦等,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从而能够引领时代新潮流。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形态和特征的各种思想感情活动,是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它涵盖了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继生产、公共设施建设后迎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城市的特色文化重点在于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而建筑设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它对整个城市的形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结构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文化的塑造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城市设计需要为城市特色提供完整的方案和指导性方向,需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宏观层面要素
城市是以宗教、艺术、科学、教育、文物古迹等文化机制为主要职能的城市。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性。城市的文化主题性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文化特征,是伴随城市始终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主体风格和气质,是一个城市的特质所在。作为人类物质和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在不断演进与更替的过程中,通过自身集中的物质和文化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活动的进程,并通过城市中的各种有形的物质形态载体和非物质的意识形态载体把文化世代传承下来形成城市文化。
2、微观层面要素
文化功能促进了一个城市其他功能的发展,协调了功能城市各个功能区,使功能城市向着更为有序的方向协调发展。文化城市往往是通过文化的精神动力、产业功能、环境功能、融合功能、聚积功能和辐射功能来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内部的文化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同时赋予城市以气质,是城市的内涵与灵魂,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间的趋同性日益显著,城市的特色也随之消失。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做为当代的规划师,有责任,同时更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找出一方良药,让城市在我们这一代健康地成长起来,为城市特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城市设计从较为单纯的追求美学、空间形体环境,逐渐向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生活环境质量发展。因此城市设计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历史风貌的传统、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等。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也从单纯的物质空间,逐渐发展到包括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文化方面。由此可见,城市设计理论正在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一—六),国外城市规划
张锦秋.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创作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徐进.城市广场设计重在以人为本[J].小城镇建设,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