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凝聚力的概念出发,重点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凝聚力是内部凝聚力与外部凝聚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从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建设基础设施,提高人文关怀;为团队成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空间,增强馆员的敬业感召力;改善管理制度,引导全体馆员参与管理;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增强亲和力五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凝聚力加以深入阐述,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凝聚力 形成因素
一、引言
人们通常把凝聚力理解为:为完成共同任务、目标或实现共同理想而组合形成的一种向心力量。凝聚力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利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凝聚力是指个体与某个特定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体愿意留在群体的某种程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团队都是需要凝聚力的。
二、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凝聚力包含图书馆团队对所有馆员所产生的自身的内部凝聚力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学术机构对其广大使用对象——读者所产生的外部凝聚力。然而,内外凝聚力的有效结合才能构成图书馆良好生存、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一个文化、学术机构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高度即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
三、电子资源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与影响
1.种类繁多的电子资源建设及其配置尚有不足。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量和种类的逐年增多,一方面虽然满足了一些用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库在建库结构、涵盖科学内容、检索机制方面都不太统一。经常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用户会发现,这些电子资源只适用于单个的数据库,不能实现跨库检索,这着实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相比之下,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弥补这些弊端,用户一次检索,实现将各类文献资源查找完毕。
2.网络环境、硬件设施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电子资源必须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来读取,因此,校园网的网络环境和软硬件支持平台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供用户使用的有效带宽不够、网速等导致信息堵塞。势必会影响广大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由于高校图书馆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或是考虑到服务器的安全因素,一般都通过IP控制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这使得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只能在校园网络内部访问和利用,无法在校外利用和使用,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相比而言,网络搜索引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面对每天数亿次的检索,也不会发生信息堵塞的情况。
3.电子资源检索的技能存在不足。电子资源种类繁多,检索途径也各不相同。不具备使用这些电子资源的检索技能,就使得这些资源闲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不能很好掌握检索技能的群体,我们要给予关注,给他们提供适用、科学的检索技能培训。例如,我馆开展的新进教职工电子资源利用专题知识讲座、大一新生的图书馆使用以及文献检索教育课程、大四毕业生论文设计的专题讲座都给不同层次的电子资源使用群体带去了便利。
4.宣传力度不强,对数据库的认知程度不够。与知名的网络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相比,高校馆花费高额财力购买各类电子资源,读者利用和检索的频次却不是很高。这就要考虑到:图书馆对这些新购买的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强大。首先要在各个窗口(校园网网页,图书馆网页)、宣传栏、信息窗显示新近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使用、操作指南和流程,其次搭建各种交流、共享平台。比如QQ群、微博、微信等等;或是让数据商方面举办相关电子资源使用信息的培训、知识讲座,使得重金购买的电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形成因素
1.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随着社会的日趋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二者都是形成团队的必要条件。对这个团队——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来说,必然要面对上级、同事、下级、师生读者等对象,甚至还要与其他部门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讨论;或是先从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出发,集合众人的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出为大家所接受和支持的决定,才能把事情做好。
2.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有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馆藏文献、电子资源以及为读者服务的软件、硬件等设施。其实,从图书馆早期的古代藏书楼到今天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吸引读者的以及对读者产生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仍然是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然而,到了科技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稳固的基础已经受到现实的冲击。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希望提升本馆自身的凝聚力,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丰富馆藏、效果将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管理制度人性化以及激励馆员敬业精神方面花大力气。
3.为图书馆馆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空间,增强馆员的敬业感召力。高校图书馆团队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馆员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为了保证团队人才储备能量不流失,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团队为馆员提供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提高氛围,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长,实现价值追求。图书馆团队成员的培训应该联系本高校的文化底蕴,着眼于细微之处,融于生活之中,从做人点滴到做事精要,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同时馆员的全面成长,也将成为图书馆发展储备强大后续动力,也将推动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改善管理制度,引导全体馆员参与管理。每个馆员都是图书馆团队中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像团队的领导者、负责人那样操心尽力,时刻关切着图书馆的发展,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目标一致,这样的团队肯定会成为优良的团队。团队与馆员的相互认同感越高,凝聚力也就越强。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必定吸引着馆员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馆员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贡献智慧,直接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就会形成更强大的向心力。
5.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增强亲和力。历经图书馆的重大发展变化历程之后,我们会发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重心上已经实现了由“物”(文献资源)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人”(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变,的确这样的管理模式充满了人性化的亲和力。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是教辅单位,它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让读者走进图书馆、融入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使读者不在是单一的图书馆使用者,而是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者,进而彰显图书馆的管理亲和力。我馆与校团委、学生会积极筹划、组建的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就是一大创新举措,这给我院圖书馆提升凝聚力增色不少。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学生读者群体和图书馆之间的良好纽带。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实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部手机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讯。但是,这种改变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生存发展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因此,研究和分析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形成因素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重要性以及采取恰当、有力的措施,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形成自身良性发展的凝聚力,进而更好推动高校图书馆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凝聚力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凝聚力是一种心胸,凝聚力更是一种智慧,凝聚力也是一种默契,凝聚力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交流。凝聚力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所最终追求的整体合力和最佳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自觉地为增强整体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致远. 《凝聚力的产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李宁. 《凝聚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凝聚力 形成因素
一、引言
人们通常把凝聚力理解为:为完成共同任务、目标或实现共同理想而组合形成的一种向心力量。凝聚力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利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凝聚力是指个体与某个特定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体愿意留在群体的某种程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团队都是需要凝聚力的。
二、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凝聚力包含图书馆团队对所有馆员所产生的自身的内部凝聚力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学术机构对其广大使用对象——读者所产生的外部凝聚力。然而,内外凝聚力的有效结合才能构成图书馆良好生存、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一个文化、学术机构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高度即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
三、电子资源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与影响
1.种类繁多的电子资源建设及其配置尚有不足。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量和种类的逐年增多,一方面虽然满足了一些用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库在建库结构、涵盖科学内容、检索机制方面都不太统一。经常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用户会发现,这些电子资源只适用于单个的数据库,不能实现跨库检索,这着实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相比之下,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弥补这些弊端,用户一次检索,实现将各类文献资源查找完毕。
2.网络环境、硬件设施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电子资源必须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来读取,因此,校园网的网络环境和软硬件支持平台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供用户使用的有效带宽不够、网速等导致信息堵塞。势必会影响广大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由于高校图书馆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或是考虑到服务器的安全因素,一般都通过IP控制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这使得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只能在校园网络内部访问和利用,无法在校外利用和使用,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相比而言,网络搜索引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面对每天数亿次的检索,也不会发生信息堵塞的情况。
3.电子资源检索的技能存在不足。电子资源种类繁多,检索途径也各不相同。不具备使用这些电子资源的检索技能,就使得这些资源闲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不能很好掌握检索技能的群体,我们要给予关注,给他们提供适用、科学的检索技能培训。例如,我馆开展的新进教职工电子资源利用专题知识讲座、大一新生的图书馆使用以及文献检索教育课程、大四毕业生论文设计的专题讲座都给不同层次的电子资源使用群体带去了便利。
4.宣传力度不强,对数据库的认知程度不够。与知名的网络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相比,高校馆花费高额财力购买各类电子资源,读者利用和检索的频次却不是很高。这就要考虑到:图书馆对这些新购买的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强大。首先要在各个窗口(校园网网页,图书馆网页)、宣传栏、信息窗显示新近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使用、操作指南和流程,其次搭建各种交流、共享平台。比如QQ群、微博、微信等等;或是让数据商方面举办相关电子资源使用信息的培训、知识讲座,使得重金购买的电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形成因素
1.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随着社会的日趋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二者都是形成团队的必要条件。对这个团队——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来说,必然要面对上级、同事、下级、师生读者等对象,甚至还要与其他部门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讨论;或是先从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出发,集合众人的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出为大家所接受和支持的决定,才能把事情做好。
2.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有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馆藏文献、电子资源以及为读者服务的软件、硬件等设施。其实,从图书馆早期的古代藏书楼到今天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吸引读者的以及对读者产生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仍然是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然而,到了科技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稳固的基础已经受到现实的冲击。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希望提升本馆自身的凝聚力,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丰富馆藏、效果将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管理制度人性化以及激励馆员敬业精神方面花大力气。
3.为图书馆馆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空间,增强馆员的敬业感召力。高校图书馆团队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馆员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为了保证团队人才储备能量不流失,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团队为馆员提供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提高氛围,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长,实现价值追求。图书馆团队成员的培训应该联系本高校的文化底蕴,着眼于细微之处,融于生活之中,从做人点滴到做事精要,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同时馆员的全面成长,也将成为图书馆发展储备强大后续动力,也将推动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改善管理制度,引导全体馆员参与管理。每个馆员都是图书馆团队中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像团队的领导者、负责人那样操心尽力,时刻关切着图书馆的发展,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目标一致,这样的团队肯定会成为优良的团队。团队与馆员的相互认同感越高,凝聚力也就越强。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必定吸引着馆员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馆员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贡献智慧,直接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就会形成更强大的向心力。
5.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增强亲和力。历经图书馆的重大发展变化历程之后,我们会发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重心上已经实现了由“物”(文献资源)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人”(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变,的确这样的管理模式充满了人性化的亲和力。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是教辅单位,它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让读者走进图书馆、融入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使读者不在是单一的图书馆使用者,而是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者,进而彰显图书馆的管理亲和力。我馆与校团委、学生会积极筹划、组建的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就是一大创新举措,这给我院圖书馆提升凝聚力增色不少。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学生读者群体和图书馆之间的良好纽带。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实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部手机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讯。但是,这种改变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生存发展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因此,研究和分析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形成因素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凝聚力的重要性以及采取恰当、有力的措施,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形成自身良性发展的凝聚力,进而更好推动高校图书馆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凝聚力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凝聚力是一种心胸,凝聚力更是一种智慧,凝聚力也是一种默契,凝聚力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交流。凝聚力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所最终追求的整体合力和最佳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自觉地为增强整体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致远. 《凝聚力的产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李宁. 《凝聚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