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就时空观念、史料时政、历史理解和解释及历史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历史,自觉主动地通过历史的学习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和进步。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引言
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它是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各项能力培养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1学生学习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学生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历史分数在考试项目分数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学生自己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不高。而且,对这门学科不会花费任何大量精力全面学习。平时在历史教育中,过分重视教材知识和内容的教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陈旧、僵硬的气氛和活力。学生对古代历史的普遍印象是枯燥无味,热情逐渐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历史教育的真正目标当然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种情况,第一步就是改变教士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职员本人首先集中精力进行个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用新的教学理念取代了过去的教学理念。教士本人先变的话,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初中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必须与国家发展过程所需的能力完全一致,并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学学习的重点。
2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2.1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历史的发展是以时间的运动变化为主线,因此学生必须在脑海中有一条明确的时间线,要对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要有敏感的时间观念。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常,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影视资料、图片资料(包括与历史相关的图画、相片、地图)、模型、雕塑等放在年代尺、历史大事年表上,通过历史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实物演示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等把历史中的人和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进一步把握、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主要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和意义。想要更好地完成上述问题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手段,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时间线及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其他会议,从而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结论。
2.2构建学生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
老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讲解。因为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所以在历史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学生抗拒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历史素材和网络视频吸引学生让他们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素材或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的看法。
2.3要在明确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预期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是否有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心中都要有目标,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着教和学的行为向预设方向迈进。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教学目标,还要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我的做法是通过课件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朗读方式加以明确,然后带着目标自主学习,不但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目标,课后回归是否实现目标。一些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制定教学目标是做无用功,因此,在教研活动时很少关注如何设计与实现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上课只凭经验,缺少计划,导致一堂课之后,教师不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即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2.4引导学生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他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因素,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改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进行改革,那么就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老师可以在改革这一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运用具体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改革的意义内容等能够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素”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而不断积累产生出来的一种品质内涵,这种品质内涵包括很多,比如说思考问题的方法、人的观念、品德知识、实践能力等,而“养”表示的是品质的形成,它包括对人类的教育、潜移默化、后天培训等,这也说明,“养”不仅来自先天的天赋、个人的努力程度,还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也是后天进行学习、培训而产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孙文强.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情感读本,2019(23):99.
[2]张云丽.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07):244.
[3]邱海燕.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7):59-60.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引言
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它是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各项能力培养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1学生学习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学生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历史分数在考试项目分数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学生自己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不高。而且,对这门学科不会花费任何大量精力全面学习。平时在历史教育中,过分重视教材知识和内容的教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陈旧、僵硬的气氛和活力。学生对古代历史的普遍印象是枯燥无味,热情逐渐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历史教育的真正目标当然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种情况,第一步就是改变教士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职员本人首先集中精力进行个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用新的教学理念取代了过去的教学理念。教士本人先变的话,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初中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必须与国家发展过程所需的能力完全一致,并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学学习的重点。
2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2.1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历史的发展是以时间的运动变化为主线,因此学生必须在脑海中有一条明确的时间线,要对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要有敏感的时间观念。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常,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影视资料、图片资料(包括与历史相关的图画、相片、地图)、模型、雕塑等放在年代尺、历史大事年表上,通过历史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实物演示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等把历史中的人和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进一步把握、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主要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和意义。想要更好地完成上述问题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手段,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时间线及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其他会议,从而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结论。
2.2构建学生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
老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讲解。因为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所以在历史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学生抗拒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历史素材和网络视频吸引学生让他们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素材或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的看法。
2.3要在明确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预期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是否有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心中都要有目标,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着教和学的行为向预设方向迈进。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教学目标,还要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我的做法是通过课件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朗读方式加以明确,然后带着目标自主学习,不但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目标,课后回归是否实现目标。一些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制定教学目标是做无用功,因此,在教研活动时很少关注如何设计与实现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上课只凭经验,缺少计划,导致一堂课之后,教师不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即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2.4引导学生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他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因素,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改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进行改革,那么就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老师可以在改革这一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运用具体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改革的意义内容等能够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素”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而不断积累产生出来的一种品质内涵,这种品质内涵包括很多,比如说思考问题的方法、人的观念、品德知识、实践能力等,而“养”表示的是品质的形成,它包括对人类的教育、潜移默化、后天培训等,这也说明,“养”不仅来自先天的天赋、个人的努力程度,还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也是后天进行学习、培训而产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孙文强.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情感读本,2019(23):99.
[2]张云丽.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07):244.
[3]邱海燕.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