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所以,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体验感悟,明理导行获得健康发展。学生是一个活泼而庞大的群体,是一个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应当在学生阶段为学生指引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语文课程;品德;生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131-01
學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所以,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体验感悟,明理导行获得健康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是一个活泼而庞大的群体,是一个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应当在学生阶段为学生指引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小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学生对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优良品德仍持赞同态度并有所发扬,但那些脱离社会现实,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教育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比如在对待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上,作弊和不作弊各有趋于现实的理由;另一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着不小的错误导向。有的学生人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利用。有的学生认为个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总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子;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由此看出: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前,语文教育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对学生予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势在必行。
2学校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老一套,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小学生,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既空且虚。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产品。
学生不能与时代脱节,单方面的拥有那种空洞的思想,不实践或者不易实践。而我们要做时代的主人,必须与时俱进。
3培养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3.1教师提高认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是德行发展的动力源泉。语文课程的特征也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语文课标中说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同样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即使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寻求结合点,将教师角色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3.2语文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才能使社会进步。
3.2.1学生做人所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形成。因此,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正面引导必须坚持,当然这并不等于一味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业不等同于“强制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恰到好处地创设出蕴含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如: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吸取各种营养,同时,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分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自由是网络的特色,但我们不应忘记,自由与法律、自由与自律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行使这种网络自由时,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反伦理道德,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3.3为梦想指引方向。价值观不能太功利性,即使有也要站在大是大非面前。周恩来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顾炎武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价值观就站在,民族的高度。对于学生简单的将,就是拥有什么样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由来而久,也许你的梦想随着成长在不断调整,但,只有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那么自己的梦想才更灿烂夺目。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语文教育中这样的课程很多,细微处可以轻松渗透出这样的思想,其实可以吧这些价值观思想作为自己的梦想,或者走这样一条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梦想才能飞的更远。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以学生体验感悟为基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教育来于生活,还与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由心底深处发生质的转变,促使学生向健康的品质、人格发展。
作者简介:汤蓉(1985年—)女,四川乐山人,职称: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师。
关键词: 语文课程;品德;生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131-01
學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所以,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体验感悟,明理导行获得健康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是一个活泼而庞大的群体,是一个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应当在学生阶段为学生指引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小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学生对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优良品德仍持赞同态度并有所发扬,但那些脱离社会现实,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教育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比如在对待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上,作弊和不作弊各有趋于现实的理由;另一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着不小的错误导向。有的学生人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利用。有的学生认为个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总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子;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由此看出: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前,语文教育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对学生予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势在必行。
2学校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老一套,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小学生,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既空且虚。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产品。
学生不能与时代脱节,单方面的拥有那种空洞的思想,不实践或者不易实践。而我们要做时代的主人,必须与时俱进。
3培养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3.1教师提高认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是德行发展的动力源泉。语文课程的特征也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语文课标中说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同样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即使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寻求结合点,将教师角色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3.2语文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才能使社会进步。
3.2.1学生做人所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形成。因此,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正面引导必须坚持,当然这并不等于一味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业不等同于“强制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恰到好处地创设出蕴含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如: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吸取各种营养,同时,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分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自由是网络的特色,但我们不应忘记,自由与法律、自由与自律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行使这种网络自由时,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反伦理道德,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3.3为梦想指引方向。价值观不能太功利性,即使有也要站在大是大非面前。周恩来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顾炎武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价值观就站在,民族的高度。对于学生简单的将,就是拥有什么样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由来而久,也许你的梦想随着成长在不断调整,但,只有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那么自己的梦想才更灿烂夺目。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语文教育中这样的课程很多,细微处可以轻松渗透出这样的思想,其实可以吧这些价值观思想作为自己的梦想,或者走这样一条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梦想才能飞的更远。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以学生体验感悟为基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教育来于生活,还与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由心底深处发生质的转变,促使学生向健康的品质、人格发展。
作者简介:汤蓉(1985年—)女,四川乐山人,职称: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