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也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把教材用好、用活,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新课标还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在教学中巧用教材,激活学生思维,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中心句,激活思维。
一般地说,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构思的凝聚点,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人教版五语上册《松鼠》这课,上课初我问学生:“在作者的眼中,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学生会以第一段的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来回答,这就是本文的中心句。接着,我又问:“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又如教《海底世界》一课,在学生初读后我问学生:“这篇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课文最后一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着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课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又问:“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用文章特点,激活思维。
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可以设计采访和导游词,也可以设计广告词,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人教版五语上册《新型玻璃》这课,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基本完成了引导学习新知以后,我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以略带挑战性的语气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假如老师是国际玻璃公司的老总,现在要招聘几名推销员,考核题目只有一个,就是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谁介绍得最好,就能被本公司录取。”学生听后反应热烈,积极思维,经过几分钟的准备以后,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应聘考核。许多学生妙趣横生地活用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用语。又如教人教版四语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课,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并感悟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用一种较神秘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个小导游,向游客介绍我们这儿的风景区---玉虚洞呢?那么,快开动开动脑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把游客吸引到我们家乡这儿来?” 学生一听,马上积极开动大脑,结果许多学生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导游词。
三、巧用问题,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并有所进取。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巧妙的提问,可以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教与学的契合也将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紧张而愉快地思维,产生对知识本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语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根据教材,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周恩来闯进租界地看到了什么?②从租界地回来后他立下了什么志愿?③他为什么会立下这个志愿?这三个问题虽简单,但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通过积极思维,逐个解决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四、巧用内容拓展,激活思维。
一篇课文的拓展处,是思维的发散点,往往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上人教版一语下册《荷叶圆圆》这课,学生通过细读、表演,知道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被荷叶吸引过来了,并在这儿聚会,这时,教师可这样进行拓展:这样美的荷花池,这样热闹的荷花池,一定还会吸引别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也会来参加这次聚会,他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又如上人教版四语下册《蝙蝠和雷达》这课,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仿生学。其实,人类还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呢?这个问题一抛出,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答案也异彩纷呈,如,人类从青蛙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人类从鱼身上等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人类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五、巧用结尾,激活思维。
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留下很大的思维空间。如教学完人教版六语下册《凡卡》一课,针对文章的结尾,我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续写:凡卡醒了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设想出了这样一些续写方案:有的写凡卡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被狠心的老板一家给活活折磨死了;有的写一对富有的夫妇看他可怜,收留了他,从此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的写凡卡在痛苦的煎熬中慢慢长大,同时也学会了做鞋的技术,后来他自己开了一家鞋店……总之,结果五花八门。又如学完人教版六语上册《穷人》一课,我对学生进行续写的训练:桑娜一家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结果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有的在文中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接回家后,日子过的更加艰难,在一次暴风雨中,她的丈夫出海捕鱼不幸丧生,而她自己也因操劳过度而死,这几个孩子全都成了可怜的孤儿;有的则写到,桑娜接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悉心照料,后来这两个孩子发奋学习,成就了一番事业,其中一个当上了大学教授,而另一个当上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不限定结论的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教学,尝试多种构思。在“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巧用中心句,激活思维。
一般地说,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构思的凝聚点,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人教版五语上册《松鼠》这课,上课初我问学生:“在作者的眼中,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学生会以第一段的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来回答,这就是本文的中心句。接着,我又问:“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又如教《海底世界》一课,在学生初读后我问学生:“这篇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课文最后一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着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课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又问:“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用文章特点,激活思维。
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可以设计采访和导游词,也可以设计广告词,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人教版五语上册《新型玻璃》这课,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基本完成了引导学习新知以后,我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以略带挑战性的语气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假如老师是国际玻璃公司的老总,现在要招聘几名推销员,考核题目只有一个,就是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谁介绍得最好,就能被本公司录取。”学生听后反应热烈,积极思维,经过几分钟的准备以后,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应聘考核。许多学生妙趣横生地活用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用语。又如教人教版四语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课,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并感悟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用一种较神秘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个小导游,向游客介绍我们这儿的风景区---玉虚洞呢?那么,快开动开动脑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把游客吸引到我们家乡这儿来?” 学生一听,马上积极开动大脑,结果许多学生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导游词。
三、巧用问题,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并有所进取。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巧妙的提问,可以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教与学的契合也将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紧张而愉快地思维,产生对知识本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语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根据教材,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周恩来闯进租界地看到了什么?②从租界地回来后他立下了什么志愿?③他为什么会立下这个志愿?这三个问题虽简单,但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通过积极思维,逐个解决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四、巧用内容拓展,激活思维。
一篇课文的拓展处,是思维的发散点,往往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上人教版一语下册《荷叶圆圆》这课,学生通过细读、表演,知道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被荷叶吸引过来了,并在这儿聚会,这时,教师可这样进行拓展:这样美的荷花池,这样热闹的荷花池,一定还会吸引别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也会来参加这次聚会,他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又如上人教版四语下册《蝙蝠和雷达》这课,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仿生学。其实,人类还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呢?这个问题一抛出,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答案也异彩纷呈,如,人类从青蛙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人类从鱼身上等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人类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五、巧用结尾,激活思维。
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留下很大的思维空间。如教学完人教版六语下册《凡卡》一课,针对文章的结尾,我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续写:凡卡醒了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设想出了这样一些续写方案:有的写凡卡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被狠心的老板一家给活活折磨死了;有的写一对富有的夫妇看他可怜,收留了他,从此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的写凡卡在痛苦的煎熬中慢慢长大,同时也学会了做鞋的技术,后来他自己开了一家鞋店……总之,结果五花八门。又如学完人教版六语上册《穷人》一课,我对学生进行续写的训练:桑娜一家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结果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有的在文中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接回家后,日子过的更加艰难,在一次暴风雨中,她的丈夫出海捕鱼不幸丧生,而她自己也因操劳过度而死,这几个孩子全都成了可怜的孤儿;有的则写到,桑娜接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悉心照料,后来这两个孩子发奋学习,成就了一番事业,其中一个当上了大学教授,而另一个当上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不限定结论的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教学,尝试多种构思。在“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