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而充满情趣的,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快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而要实现这样要求,只有让快乐走进课堂,才能事半功倍,才会让教师和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彼此都有所收获,精神更加愉悦,关系也更加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如何让孩子进入快乐的语文世界,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由苦学变成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能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呢?
一、投真情引发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因此,教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积极构建师生间和谐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快乐。
1.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师生交流铺垫浓浓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位可亲可爱、可信赖可交流的朋友。语文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教育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怕学生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场地,成为展示学生学习过程的快乐空间,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表扬、鼓励。他们因为常遭到批评指责,所以也对自己没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更不会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绝不能有损学生的自尊心。实践证明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快乐学习愿望,并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妙导入激起快乐
学生对整堂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导入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我播放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
师:老师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新颖、独特、诱人的引入,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乐趣,学生有了昂扬亢奋的学习动机,快乐的教学气氛就悄然形成。此时我才引入课堂教学,自然他们很快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那神奇的雷雨世界之中。
三、巧提问激起快乐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如果能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将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快乐地进行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教一年级的《雨点》这课时,我笑眯眯地对同学们说:“雨点娃娃真调皮,他们乐得到处跑,这些娃娃到过哪些地方,在那些地方干什么?”这个简单有趣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一下高举着小手,“雨点落到池塘里,在那里睡觉。”“雨点落到小溪里,在那里散步。”……接着我又说:“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可爱的雨点娃娃,你想落到哪里,在那里做什么呢?”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说:“我想落到飞机上,在飞机上看风景。”有的说:“我想落到大盆里,在大盆里洗澡。”还有的说:“我想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哇!把孩子们的智慧汇集到一起,又组合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这样的课堂,老师感到快乐,孩子们也体验了成功的无穷的乐趣。
四、设情境体会快乐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教法和学法的融合,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从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适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境生意,触景生情,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并让他们在学习兴趣的最佳状态和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例如,我在教学《过生日》这一口语交际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了一段情境故事:唐老鸭和米老鼠过生日那天,唐老鸭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家门。瞧,他来了!(出示唐老鸭的塑料模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儿童观察唐老鸭的头部、身子和脚,练习连贯地说话)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他要去给米老鼠送生日礼物(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让儿童模仿唐老鸭高兴的神态和走路的样子)。米老鼠也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迎接唐老鸭(出示米老鼠的塑料模型,要求儿童仿照前面教给的方法口述米老鼠的样子)。他俩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儿童想象,自编情节说话,并表演对话的情景)?米老鼠请唐老鸭进屋去,一同过生日。他们进屋以后会做些什么呢(教师进一步引导儿童补充故事情节,练习说话)?生日这一天,这对好朋友多欢乐,互相祝贺,表演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节目(让儿童边说话边自由编演动作,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精作业感受快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传统的巩固练习往往使学生感到厌倦,学生大多用应付的态度去完成,缺少完成作业的乐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这些普通的作业形式外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来不断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如: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观察相应的自然现象、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看一看、演一演、听一听、画一画等。这些开放、灵活的作业让学生时时、处处感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无穷魅力,从而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真正实现了学习上质的转变。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后,我布置了学生自编课本剧,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认真揣摩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因此在课堂上,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和锻炼。课堂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乐园。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给学生带来充盈而快乐的享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学习,让“乐”充满每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在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的灿烂笑容将成为课堂永不凋零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七彩语文》2013年第6期;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编译: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快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而要实现这样要求,只有让快乐走进课堂,才能事半功倍,才会让教师和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彼此都有所收获,精神更加愉悦,关系也更加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如何让孩子进入快乐的语文世界,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由苦学变成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能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呢?
一、投真情引发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因此,教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积极构建师生间和谐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快乐。
1.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师生交流铺垫浓浓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位可亲可爱、可信赖可交流的朋友。语文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教育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怕学生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场地,成为展示学生学习过程的快乐空间,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表扬、鼓励。他们因为常遭到批评指责,所以也对自己没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更不会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绝不能有损学生的自尊心。实践证明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快乐学习愿望,并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妙导入激起快乐
学生对整堂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导入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我播放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
师:老师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新颖、独特、诱人的引入,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乐趣,学生有了昂扬亢奋的学习动机,快乐的教学气氛就悄然形成。此时我才引入课堂教学,自然他们很快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那神奇的雷雨世界之中。
三、巧提问激起快乐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如果能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将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快乐地进行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教一年级的《雨点》这课时,我笑眯眯地对同学们说:“雨点娃娃真调皮,他们乐得到处跑,这些娃娃到过哪些地方,在那些地方干什么?”这个简单有趣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一下高举着小手,“雨点落到池塘里,在那里睡觉。”“雨点落到小溪里,在那里散步。”……接着我又说:“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可爱的雨点娃娃,你想落到哪里,在那里做什么呢?”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说:“我想落到飞机上,在飞机上看风景。”有的说:“我想落到大盆里,在大盆里洗澡。”还有的说:“我想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哇!把孩子们的智慧汇集到一起,又组合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这样的课堂,老师感到快乐,孩子们也体验了成功的无穷的乐趣。
四、设情境体会快乐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教法和学法的融合,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从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适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境生意,触景生情,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并让他们在学习兴趣的最佳状态和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例如,我在教学《过生日》这一口语交际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了一段情境故事:唐老鸭和米老鼠过生日那天,唐老鸭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家门。瞧,他来了!(出示唐老鸭的塑料模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儿童观察唐老鸭的头部、身子和脚,练习连贯地说话)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他要去给米老鼠送生日礼物(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让儿童模仿唐老鸭高兴的神态和走路的样子)。米老鼠也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迎接唐老鸭(出示米老鼠的塑料模型,要求儿童仿照前面教给的方法口述米老鼠的样子)。他俩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儿童想象,自编情节说话,并表演对话的情景)?米老鼠请唐老鸭进屋去,一同过生日。他们进屋以后会做些什么呢(教师进一步引导儿童补充故事情节,练习说话)?生日这一天,这对好朋友多欢乐,互相祝贺,表演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节目(让儿童边说话边自由编演动作,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精作业感受快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传统的巩固练习往往使学生感到厌倦,学生大多用应付的态度去完成,缺少完成作业的乐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这些普通的作业形式外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来不断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如: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观察相应的自然现象、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看一看、演一演、听一听、画一画等。这些开放、灵活的作业让学生时时、处处感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无穷魅力,从而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真正实现了学习上质的转变。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后,我布置了学生自编课本剧,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认真揣摩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因此在课堂上,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和锻炼。课堂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乐园。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给学生带来充盈而快乐的享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学习,让“乐”充满每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在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的灿烂笑容将成为课堂永不凋零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七彩语文》2013年第6期;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编译: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