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阐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精细管理将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未来的城镇化进展中不再是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内涵;三化;
  Abstract: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fine management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Eighteen major report clearly pointed out: adhere to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wn mutual coordination of benign interac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Visible urbanization progress in the future is no longer a reinforced cement type "city”, more emphasis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formation city, smart city.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connotation; thre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 “全面、内涵增长”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過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 使城镇规划化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 “龙头”地位,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 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 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 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 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 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 种方式。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 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 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 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 现在有些城市就虚得很。 (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 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 展,这是城镇责无旁贷的义务,它应该做到而且 也可以做到,问题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视野、 规划和措施。千万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城镇。 (5)个性特征分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 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要突出多样性。城和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 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 出来的城镇也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6)人本气氛浓。我们不能为城镇而城镇,发展城 镇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城镇的一切应当围 绕人来展开,要树立牢固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 人服务的功能。总的来说,就是要使城镇具有人 情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 相反。 (7)城镇联动紧。我们在表述上使用的是“城镇 化”,而非城市化。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 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解决 好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的问题。600 多个大中小城市和两万多个小城镇本来就是一个 完整的梯队,不能人为地分割开来。(8)城乡互补好。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体现一盘棋 的思想,要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 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市带县体制 也好、城乡一体化也好,其出发点都是要走活城 乡这盘棋。因为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 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决不能以 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这是一些发 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是一条教训,当引以为 戒。
  2、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1)新的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即整个国家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是一体的,公共服务是均等的,农民拥有与市民相当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收入以及均等的公共服务,农村也拥有与城市相近的基础设施。具体还包括:
  ①.新型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总体背景,拥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体系,“内需为主、消费支撑”的需求体系,“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结构体系,由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结构体系,充满活力的经济。
  ②.新型社会。以新型社区、新型社会组织和新型社会管理为基本要素,交往方式社会化、社会联系国际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民构成多元化和流动性、社会阶层橄榄型的包容和谐的社会。
  ③.新型环境。城镇主导背景下的城乡,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节约,环境保护有效,人与自然关系友好,共同塑造绿色低碳的环境。
  (2)新的主要内容是农民市民化
  ①.让所有城镇化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升学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这三项城镇化的占比大致各为30%,其他形式的城镇化占10%。人口城镇化的新内容是让这三类人群尤其是农民工享受同城镇原来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和主线应当是保障1.6亿存量和未来增量农民工享受同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务。
  ②.以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为关键点,推进内涵增长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主要有三个区域:老城区、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城镇化的新内容是:通过旧城改造,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通过减缓新城的蔓延和扩张,提升城市的容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撤并,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③.着力克服“城乡病”,推进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城镇化也有可能导致农村的凋敝和衰退,因此,防治“城乡病”,确保城乡健康发展和城乡双赢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3)新的基本动力是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全球日益信息化以及重大技术突破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新型城镇化拥有三大新动力:
  ①.新的拉动力。
  基于信息化基础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密集的新型工业化,与基于智能化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构造城镇化的崭新需求拉动力。
  ②.新的推动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務现代化,即生产工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组织的产业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构造城镇化的崭新供给推动力。
  ③.新的源动力。
  信息化作为当今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不仅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供求推拉力,而且直接决定城镇化的规模、速度、形态与质量。以上三化不仅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比以前更加强大的动力,而且决定了城镇化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征。
  (4)新的发展方式是内涵集约增长
  ①.提升城市和乡村集聚区的密度。充分利用有关地上地下城市空间,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局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促进城市产业布局的集群化和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②.优化城镇与乡村集聚区的布局。依托合理的城镇及乡村空间布局和便捷的联系渠道,提高资源、要素和产业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③.完善城镇和乡村集聚区的功能。完善和配套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使之更好地发挥外部经济的作用。
  ④.培育和利用高端要素。改变过去依靠物质资本投入和资源大量消耗的做法,利用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3、结束语:新一轮城镇化正在扑面而来,在现有体制改 革(特别是政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 度改革等)没有得到应有推进的情况下,新一轮城 镇化有可能陷入误区,需要提前予以警示。一定要趋利避害,达到利大于弊的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陡河发电厂一期给水泵再循环门因频繁发生内漏更换新门后,无法正常运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对于维护机组安全运行和降低发电成本起到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门内漏;更换后无法正常运行;原因分析;技术改进  Abstract:This paperDouhePower Plant Phasepump recirculationgatedue to freq
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因此弘扬乡土文化迫在眉睫,把她融入现代化建设中来——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乡土气息”。  关键词:园林规划;景观设计;乡土艺术;文化景观  Abstract:The local cultureis the spiritual sustenanceand wisdom of Chi
摘要:城市规划的人为性要与自然规律性相统一,在统一中获得创造城市的主动性。人建设城市并不是目标,是为了人的社会生活,城市必须为人服务为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服务。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是为了最好的实现城市的价值,使人、自然、社会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得以协调发展。因此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意识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Citypla
摘要:本文论述了置石与现代园林景观中其他元素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字:园林;置石;特置;立面;散置  Abstract:This paper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elements ofstone andmodern landscape,and elaborates on themethod andprinc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帷幕灌浆防渗技术,从而体现了其在土石围堰中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帷幕灌浆;技术;应用;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tain grouting technique, which shows its importance in application in the earth rock coffer
摘 要:对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对策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施工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不断优化工民建施工中墙体的设计、加强墙體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浇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并做好墙体的后期养护工作等防治对策,避免工民建施工中墙体出现裂缝问题,提高工民建的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工民建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墙体裂缝;问题;原因;防治对策Abstract: The counter
摘要:本文针对陡河发电厂一期GM-CH型给水泵腰瓦侧油挡频繁漏油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改进后对于维护机组安全运行和降低发电成本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油挡泄漏;原因分析;技术改进  Abstract:In this paper,aGM-CHfeed water pumpside waisttilesin Douhe Power Plantoilretainingf
摘 要:民用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渐渐的发展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城市建筑具有美化的作用,而且对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进行了满足,它的内饰外观、还有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等等的品质要求也大大符合人们的期待。随着民用建筑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的壮大和发展,将会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Abstract: The decoration c
摘要: 在市政桥梁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是施工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预应力箱的施工属于整个桥梁施工的重要环节,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受力与安全。而且对于后张法预应力的施工一定要应用优质原材料,同时选取科学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锚具以及管道的安装尺寸与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浇筑、搅拌、振捣的质量,并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拥沸小保证张拉工艺的施工质量,实现更好的市政桥梁。  关键词
摘 要:随着国家建筑种类的不断增加,楼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系统防排烟设计、施工情况越来越复杂。在改造建筑体系防排烟方法的应用中,防排烟系统设计人员,应更加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消防技术规范,实事求是地看待技术规范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做到既不僵化执行。诚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会出现新的矛盾,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立足工程现场,结合防排烟规范的合理应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设计的科学性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