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倡导创新学习,不仅是学习设备、手段、工具的更新(要与电脑化、网络化接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观念的更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平等民主的创新教育氛围,是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思想火花。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交流活动,设计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合作等内容。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恰当的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还可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做到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能力“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新理念 ,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材虽几经编写、更新,已越来越完善。但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妥性、时间性和针对性,不能及时把处理问题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包括进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例一:第二册5 . 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一节,教师可在讲解了它们的定义后,请学生作以下数学实验:
实验一:每人准备3张锐角三角形纸片,分别用来作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
(1)你能画出这3种线段吗?
(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在每个三角形中,你能得到几条中线(或高线、角平分线)?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实验二: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分别作出这两个三角形的3条中线和3条角平分线,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画出直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验,提高创新力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确信有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要通过教师的计算与推理,便可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证明,而不必像物理、化学、生物教学那样,非得花费较大精力去做什么实验。然而,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实验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或试验,可培养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实验中,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一个参与者、实践者,因此更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和新的知识、方法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平等民主的创新教育氛围,是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思想火花。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交流活动,设计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合作等内容。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恰当的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还可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做到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能力“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新理念 ,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材虽几经编写、更新,已越来越完善。但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妥性、时间性和针对性,不能及时把处理问题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包括进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例一:第二册5 . 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一节,教师可在讲解了它们的定义后,请学生作以下数学实验:
实验一:每人准备3张锐角三角形纸片,分别用来作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
(1)你能画出这3种线段吗?
(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在每个三角形中,你能得到几条中线(或高线、角平分线)?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实验二: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分别作出这两个三角形的3条中线和3条角平分线,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画出直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线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验,提高创新力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确信有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要通过教师的计算与推理,便可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证明,而不必像物理、化学、生物教学那样,非得花费较大精力去做什么实验。然而,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实验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或试验,可培养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实验中,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一个参与者、实践者,因此更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和新的知识、方法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