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丹棱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立足“小”站点,构建服务群众“大”舞台,着力提升宣传引导,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场景一:家门口的“免费学校”
仁美镇雄义村最近找到了新型“武器”——村头架起一个“高音喇叭”,天天定时定点播放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还根据节气变化及时广播预报天气、植保动态、农情、虫灾等农情信息,让村里的百姓觉得又新奇又实用。如今,只要手头没有农活时,村民都等着盼着听广播。丹棱县开展“广播远教”以来,远教以广播为载体,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充实了茶余饭后。
丹棱县为丰富群众学习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建立 “领导带学、结对帮学、点单选学、田间送学”四项学习制度,根据本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充分发挥远教成员单位技术人才优势,组织果树培育、水稻玉米种植等乡土拔尖人才18人,深入各乡镇春耕生产一线,紧扣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时特点,开展现场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村民解决春耕生产实际中的播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难点,通过送技术到户、解疑惑到人,为党员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学习教材。2012年,杨场镇石河村果农刘远国种植了8亩不知火(一种杂柑),一年收入5万元。而在2013年,通过远教专家、农业局多经站站长袁兴亮手把手指导,改良种植技术,刘远国的不知火增产了50%,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关键词点击:广播远教
场景二:乡村里的“文化广场”
提起王作平和文化大院,桂花村村民都赞不绝口。九年前,王作平推出第一个节目《劝赌》,改变了桂花村精神面貌,村里赌博的少了,读书跳舞的多了。“每月4、15、25号大院都会上演一台节目,村里像过节一样热热闹闹的。”村民彭清国兴奋地说。
把远程教育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依托村民休闲场所、活动中心等群众聚集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文化节目,是丹棱县开展远教工作的新思路。丹棱县开设“广场远教”,以“远教夜场”形式播放红色电影、党员电教片;探索“远教+文化站”模式,开办“大院远教”,由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王作平担任指导,创作了快板《喜迎十八大》《感谢党恩》、歌曲《人人夸我家乡好》、花鼓词《未来丹棱镇》等生动鲜活的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央、省、市、县精神,受到广大农村群众欢迎。目前,全县70个远教站点已全面开展“广场远教”,成立文艺宣传小分队77支,受益党员群众15万人。
关键词点击:广场远教
场景三:群众致富的“连心桥”
“我们村的脆红李坐飞机空运到了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等地,销得远哦!”提起脆红李,顺龙乡幸福村3组的种植户黎云德就喜上眉梢。由于今年脆红李长势较好,农民腰杆子硬了,卖多少自己说了算,黎云德自家种植的8亩脆红李可轻松收入5万元。
为啥今年的收成能翻番?原来丹棱县探索建立了“站点+基地+农户”“站点+合作社+农户”等学用模式,将村级远教站点明确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活动室、农业产业企业和基地的培训室,把远教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组织党员群众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科技研讨,把站点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技术和市场优势。杨场镇狮子村葡萄观光园社坚持课堂教学与葡萄基地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远教课堂进大棚”学习活动,已带动80户农民发展葡萄产业,全村人均年增收近6000元。同时,探索“网络+手机”的学用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和发布各种市场信息,发送手机短信帮助农户传递市场需求、销售渠道、运输线路等信息,增强了农户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目前,全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85%以上的党员干部上马了农副产业项目。
关键词点击:合作远教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场景一:家门口的“免费学校”
仁美镇雄义村最近找到了新型“武器”——村头架起一个“高音喇叭”,天天定时定点播放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还根据节气变化及时广播预报天气、植保动态、农情、虫灾等农情信息,让村里的百姓觉得又新奇又实用。如今,只要手头没有农活时,村民都等着盼着听广播。丹棱县开展“广播远教”以来,远教以广播为载体,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充实了茶余饭后。
丹棱县为丰富群众学习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建立 “领导带学、结对帮学、点单选学、田间送学”四项学习制度,根据本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充分发挥远教成员单位技术人才优势,组织果树培育、水稻玉米种植等乡土拔尖人才18人,深入各乡镇春耕生产一线,紧扣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时特点,开展现场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村民解决春耕生产实际中的播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难点,通过送技术到户、解疑惑到人,为党员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学习教材。2012年,杨场镇石河村果农刘远国种植了8亩不知火(一种杂柑),一年收入5万元。而在2013年,通过远教专家、农业局多经站站长袁兴亮手把手指导,改良种植技术,刘远国的不知火增产了50%,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关键词点击:广播远教
场景二:乡村里的“文化广场”
提起王作平和文化大院,桂花村村民都赞不绝口。九年前,王作平推出第一个节目《劝赌》,改变了桂花村精神面貌,村里赌博的少了,读书跳舞的多了。“每月4、15、25号大院都会上演一台节目,村里像过节一样热热闹闹的。”村民彭清国兴奋地说。
把远程教育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依托村民休闲场所、活动中心等群众聚集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文化节目,是丹棱县开展远教工作的新思路。丹棱县开设“广场远教”,以“远教夜场”形式播放红色电影、党员电教片;探索“远教+文化站”模式,开办“大院远教”,由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王作平担任指导,创作了快板《喜迎十八大》《感谢党恩》、歌曲《人人夸我家乡好》、花鼓词《未来丹棱镇》等生动鲜活的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央、省、市、县精神,受到广大农村群众欢迎。目前,全县70个远教站点已全面开展“广场远教”,成立文艺宣传小分队77支,受益党员群众15万人。
关键词点击:广场远教
场景三:群众致富的“连心桥”
“我们村的脆红李坐飞机空运到了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等地,销得远哦!”提起脆红李,顺龙乡幸福村3组的种植户黎云德就喜上眉梢。由于今年脆红李长势较好,农民腰杆子硬了,卖多少自己说了算,黎云德自家种植的8亩脆红李可轻松收入5万元。
为啥今年的收成能翻番?原来丹棱县探索建立了“站点+基地+农户”“站点+合作社+农户”等学用模式,将村级远教站点明确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活动室、农业产业企业和基地的培训室,把远教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组织党员群众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科技研讨,把站点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技术和市场优势。杨场镇狮子村葡萄观光园社坚持课堂教学与葡萄基地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远教课堂进大棚”学习活动,已带动80户农民发展葡萄产业,全村人均年增收近6000元。同时,探索“网络+手机”的学用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和发布各种市场信息,发送手机短信帮助农户传递市场需求、销售渠道、运输线路等信息,增强了农户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目前,全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85%以上的党员干部上马了农副产业项目。
关键词点击:合作远教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