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史最伟大的篇章,是人民共和国诞生最辉煌的前奏。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格局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全国各地一样,作为革命老区的吕梁山和英雄的吕梁儿女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1940年初,“晋西事变”中吕梁所辖兴县、临县的解放,晋西北这块红色土地,完全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连接党中央(陕北)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也成为保卫党中央驻地的重要屏障。从1945年春季攻势中岚县、方山的解放到1948年吕梁全境获得解放,整个吕梁解放战争,发生大大小小战斗百余场,比较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吕梁战役”、“汾孝战役”、“晋中战役”。
1946年,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中兵力进攻延安,为破坏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计划,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并太岳军区第24旅,在晋绥军区第2纵队配合下,乘虚进击吕梁地区分散孤立之敌。11月22日起,各参战部队首先分兵夺取大宁、永和、蒲县、石楼等县城,尔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固设防的隰县、中阳等城,全歼当地守军,俘第二战区晋西地区总指挥杨澄源以下1.6万余人。这一迅猛攻势,威胁了企图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侧后,迫使胡宗南将由晋入陕的2个整编师急忙撤回晋南。此役,共歼国民党军万余人,打乱了其兵力部署,延缓了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的时间,改善了晋西南战局,吹响了全国解放的号角。
为扩大吕梁战役战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晋绥军区第 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指挥所部及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北上夺取汾、孝,寻机歼灭援敌。于1947年1月17日发起汾孝战役,人民解放军当晚攻占孝义,全歼守军,同时包围汾阳。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亲自指挥9个师及保安部队2个总队共 3万多人,分3路由文水、平遥、介休来援。人民解放军以一部分兵力阻击北、中两路援敌,集中主力于1月21日下午对进至孝义以南地区之南路援军4个师发起反击,当夜歼灭南路指挥部及暂编第69师。24日,各路援军全线撤退,人民解放军在追击中又歼灭其2个团,战斗至29日结束。是役,人民解放军共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
1948年夏收季节,困守太原、榆次等15座大中城市及县城的阎锡山为维持其统治局面,以5个军、14个师、3个暂编总队,以及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等,总兵力约13万人,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狭长地区,构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为骨干的晋中防御地带,并以其第34、第43、第6l军各一部,及阎锡山“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并乘机大肆抢掠小麦。徐向前率领原晋冀鲁豫部队、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等地方部队,在临汾战役后不久,北上晋中发起晋中战役。晋中战役历时40天,解放军连克县城14座,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全境解放。保卫了晋中麦收,削弱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有生力量,为以后的解放太原创造了条件,山西局势发生了逆转。
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儿女参军参战,流血牺牲。刘胡兰烈士血洒云周西,67烈士献身汾阳……还有大批民兵随军远征,临县、离石、中阳等县民兵配合部队解放临汾,支援汾孝战役、晋中战役,西出陕西、甘肃、内蒙远征达一年之久,担负各种繁重的战勤任务,数以百计的民兵战士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等计76172.9亿元边币,折算人民币约计7.6亿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7%;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2882万公斤,支援军火无法详细统计,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吕梁还是中央后委所在地。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委托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临县三交镇双塔村,中央后委在临县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人员、供应物资,做好中央的后勤保障;协助中央指挥战争,是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部;承担对外宣传和出版任务,是中央的对外宣传机构;参与解放区土地改革,是中央土改工作的执行机构。作为党中央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三个指挥中心之一的中央后委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1948年3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再次东渡黄河,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其间,毛泽东同志在临县、兴县,深入调查研究,亲自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在晋绥解放区的首府,兴县蔡家崖,毛泽东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全面阐述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总政策,并指明了我党新闻工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吕梁解放》用大量精彩而真实的细节和故事,把人们带回那个不太遥远的战争年代。70年前的历史离我们是如此地近,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父辈曾经历了那段光辉的岁月,留下了艰难奋斗的足迹。70年过去了,当年先辈所期盼的,仍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前辈所坚持的,仍是我们现在所向往的。他们的思想行为,影响社会,启迪后人。看吕梁山一岁一枯的表里山河,万家灯火中人们匆匆的脚步,荣枯是规律,轮转为常理。在这脚步声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英雄先辈们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和后来者生生不息跳动的脉搏……
这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是光明战胜黑暗的历史,是英雄辈出的历史。一段注定被所有吕梁人铭记的历史。铭记历史是要鉴往知来,铭记这段厚重的历史也是为了创造未来,我们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竭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全国各地一样,作为革命老区的吕梁山和英雄的吕梁儿女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1940年初,“晋西事变”中吕梁所辖兴县、临县的解放,晋西北这块红色土地,完全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连接党中央(陕北)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也成为保卫党中央驻地的重要屏障。从1945年春季攻势中岚县、方山的解放到1948年吕梁全境获得解放,整个吕梁解放战争,发生大大小小战斗百余场,比较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吕梁战役”、“汾孝战役”、“晋中战役”。
1946年,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中兵力进攻延安,为破坏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计划,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并太岳军区第24旅,在晋绥军区第2纵队配合下,乘虚进击吕梁地区分散孤立之敌。11月22日起,各参战部队首先分兵夺取大宁、永和、蒲县、石楼等县城,尔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固设防的隰县、中阳等城,全歼当地守军,俘第二战区晋西地区总指挥杨澄源以下1.6万余人。这一迅猛攻势,威胁了企图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侧后,迫使胡宗南将由晋入陕的2个整编师急忙撤回晋南。此役,共歼国民党军万余人,打乱了其兵力部署,延缓了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的时间,改善了晋西南战局,吹响了全国解放的号角。
为扩大吕梁战役战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晋绥军区第 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指挥所部及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北上夺取汾、孝,寻机歼灭援敌。于1947年1月17日发起汾孝战役,人民解放军当晚攻占孝义,全歼守军,同时包围汾阳。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亲自指挥9个师及保安部队2个总队共 3万多人,分3路由文水、平遥、介休来援。人民解放军以一部分兵力阻击北、中两路援敌,集中主力于1月21日下午对进至孝义以南地区之南路援军4个师发起反击,当夜歼灭南路指挥部及暂编第69师。24日,各路援军全线撤退,人民解放军在追击中又歼灭其2个团,战斗至29日结束。是役,人民解放军共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
1948年夏收季节,困守太原、榆次等15座大中城市及县城的阎锡山为维持其统治局面,以5个军、14个师、3个暂编总队,以及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等,总兵力约13万人,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狭长地区,构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为骨干的晋中防御地带,并以其第34、第43、第6l军各一部,及阎锡山“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并乘机大肆抢掠小麦。徐向前率领原晋冀鲁豫部队、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等地方部队,在临汾战役后不久,北上晋中发起晋中战役。晋中战役历时40天,解放军连克县城14座,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全境解放。保卫了晋中麦收,削弱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有生力量,为以后的解放太原创造了条件,山西局势发生了逆转。
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儿女参军参战,流血牺牲。刘胡兰烈士血洒云周西,67烈士献身汾阳……还有大批民兵随军远征,临县、离石、中阳等县民兵配合部队解放临汾,支援汾孝战役、晋中战役,西出陕西、甘肃、内蒙远征达一年之久,担负各种繁重的战勤任务,数以百计的民兵战士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等计76172.9亿元边币,折算人民币约计7.6亿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7%;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2882万公斤,支援军火无法详细统计,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吕梁还是中央后委所在地。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委托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临县三交镇双塔村,中央后委在临县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人员、供应物资,做好中央的后勤保障;协助中央指挥战争,是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部;承担对外宣传和出版任务,是中央的对外宣传机构;参与解放区土地改革,是中央土改工作的执行机构。作为党中央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三个指挥中心之一的中央后委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1948年3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再次东渡黄河,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其间,毛泽东同志在临县、兴县,深入调查研究,亲自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在晋绥解放区的首府,兴县蔡家崖,毛泽东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全面阐述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总政策,并指明了我党新闻工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吕梁解放》用大量精彩而真实的细节和故事,把人们带回那个不太遥远的战争年代。70年前的历史离我们是如此地近,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父辈曾经历了那段光辉的岁月,留下了艰难奋斗的足迹。70年过去了,当年先辈所期盼的,仍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前辈所坚持的,仍是我们现在所向往的。他们的思想行为,影响社会,启迪后人。看吕梁山一岁一枯的表里山河,万家灯火中人们匆匆的脚步,荣枯是规律,轮转为常理。在这脚步声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英雄先辈们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和后来者生生不息跳动的脉搏……
这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是光明战胜黑暗的历史,是英雄辈出的历史。一段注定被所有吕梁人铭记的历史。铭记历史是要鉴往知来,铭记这段厚重的历史也是为了创造未来,我们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竭力,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