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构建生命课堂,谱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四部曲:构建和谐环境、引导自读自悟、指导个性解读、注重评价激励,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课堂开满个性创新之花,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主和谐;自读自悟;指导矫正;评价激励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教育理论的更新,个性化阅读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一面鲜亮的旗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构建生命课堂,谱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四部曲,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让个性之花开满语文课堂。
一、锄草松土:民主和谐——东方风来满眼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活了课堂教学,催生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宽松的、民主的、活泼的学习环境。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教师真正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精心“锄草松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的火花才会不停地闪光。在此环境中,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才会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敏捷的见解。
二、桃李竞芳:自读自悟——红杏枝头春意闹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增加自主阅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出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领略教材的无限风光。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如此便有效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有花开的声音,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生命在课堂枝头“拔节”的声音。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其个性得以弘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有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奖赏》时,问学生学完短文后,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学生的回答让人大为震惊,有的劝告仙鹤救人时要看清对象,有的则夸奖它助人为乐,有的批评老虎忘恩负义,有的则认为这是弱肉强食社会的必然规律。学生们从各个角度理解了文本,没有答案,只有个性化的见解;没有死的灌输,只有激情的师生互动;没有去接受,只有参与、思考、畅谈。思维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是最美的,才是触动学生灵魂的。让我们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之中去发现语文之美,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上绽开多种个性之花。
三、呵护培植:指导矫正——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的火花是鲜嫩、脆弱的,需要教师宽容、呵护,尤其要呵护好奇心。要使学生的个性之花开得鲜艳,教师必须给予精心培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不指导,学生就不会阅读思考;对学生偏离文本价值的独特理解,教师不引导矫正,就会使个性阅读误入歧途。
1.指导思考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新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一边写批注等方法习惯,尤其要教会学生独特感悟文本的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换位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应的过程。
2.矫正价值取向。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课程目标制约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也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一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老师让学生读了课文后用一个词说说对其中一个人物的评价,一学生说:“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唐僧肉冒着危险,遇到困难不泄气。”学生的回答显然是片面的,这是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认可了他的回答,是对他今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误导,这就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相违背了。这位教师反问:“白骨精这样做是做好事还是坏事?做坏事咱们可不能学她,不然,坏事越做越多了。”简单幽默的一句评价,如醍醐灌顶。如此巧妙矫正,学生的感悟才有价值,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在阅读中轻舞飞扬。
由此可见教师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坚持文本意义的“价值引导”,必须在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维护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因此而钳制、束缚学生的思想与他们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
四、浴光饮露:评价激励——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评价方面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的弊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以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现状,实行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教师激励评价。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评价中去,实现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功能,通过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总之,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是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民主和谐;自读自悟;指导矫正;评价激励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教育理论的更新,个性化阅读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一面鲜亮的旗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构建生命课堂,谱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四部曲,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让个性之花开满语文课堂。
一、锄草松土:民主和谐——东方风来满眼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活了课堂教学,催生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宽松的、民主的、活泼的学习环境。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教师真正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精心“锄草松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的火花才会不停地闪光。在此环境中,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才会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敏捷的见解。
二、桃李竞芳:自读自悟——红杏枝头春意闹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增加自主阅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出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领略教材的无限风光。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如此便有效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有花开的声音,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生命在课堂枝头“拔节”的声音。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其个性得以弘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有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奖赏》时,问学生学完短文后,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学生的回答让人大为震惊,有的劝告仙鹤救人时要看清对象,有的则夸奖它助人为乐,有的批评老虎忘恩负义,有的则认为这是弱肉强食社会的必然规律。学生们从各个角度理解了文本,没有答案,只有个性化的见解;没有死的灌输,只有激情的师生互动;没有去接受,只有参与、思考、畅谈。思维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是最美的,才是触动学生灵魂的。让我们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之中去发现语文之美,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上绽开多种个性之花。
三、呵护培植:指导矫正——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的火花是鲜嫩、脆弱的,需要教师宽容、呵护,尤其要呵护好奇心。要使学生的个性之花开得鲜艳,教师必须给予精心培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不指导,学生就不会阅读思考;对学生偏离文本价值的独特理解,教师不引导矫正,就会使个性阅读误入歧途。
1.指导思考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新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一边写批注等方法习惯,尤其要教会学生独特感悟文本的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换位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应的过程。
2.矫正价值取向。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课程目标制约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也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一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老师让学生读了课文后用一个词说说对其中一个人物的评价,一学生说:“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唐僧肉冒着危险,遇到困难不泄气。”学生的回答显然是片面的,这是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认可了他的回答,是对他今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误导,这就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相违背了。这位教师反问:“白骨精这样做是做好事还是坏事?做坏事咱们可不能学她,不然,坏事越做越多了。”简单幽默的一句评价,如醍醐灌顶。如此巧妙矫正,学生的感悟才有价值,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在阅读中轻舞飞扬。
由此可见教师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坚持文本意义的“价值引导”,必须在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维护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因此而钳制、束缚学生的思想与他们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
四、浴光饮露:评价激励——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评价方面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的弊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以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现状,实行多元课堂教学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教师激励评价。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评价中去,实现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功能,通过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总之,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是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