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洱海的味道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去了云南,除了山水美景,还领略了一道云南特色的菜食。
  云南菜自是傣家菜为主打。不管店大店小,不管是在城市高楼大厦还是沿公路的乡村小镇,只要经营傣家菜,总有大字写着的招牌菜:“木瓜鸡”或“撒丕”。“木瓜鸡”好理解,至于“撒丕”很难与菜名作什么联想,只是一看了之。
  而后的行程中,在比较正式的宴会上,总有一道配着酱汤的米线呈给我们。米线是白的,上面盖薄薄的干肉片,另一碗汤汁有点稠,酱不酱、绿不绿的颜色,撒着些细细碎碎的不知名的绿色作料和红红的辣椒末,主人说,这是蘸那米线吃的酱料。貌似一般的云南米线,一碗调料,似菜非菜,似小吃非小吃,谁也没有在意。有客人尝了,有客人顾不上吃,剩下的米线往往都是被陪同的当地人吃干净的。终于有一回,一位主人告诉大家,这种吃法的米线就叫“撒丕”,并较为详细地作了介绍。
  “撒丕”(pie,去声)为傣家语,是傣族款待贵宾的名小吃。那盖在米线上的肉,为牛肉干或猪肉干,称“干巴”。关键是那碗汤汁。汤汁里除了鲜辣椒、花椒、香菜和酱醋等调味品外,其主要成分说出来你都不信,那是牛肠子里没消化完的食物!主人说,当年胡耀邦到云南对此菜曾大加赞扬,称其鲜美;主人还说,如果杀了牛不制作“撒丕”,这牛就算白宰了,吃“撒丕”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那天主人上火牙疼,那碗“撒丕”几乎全是他边说边吃了。“撒丕”,也可以说是牛的准排泄物做的。听后当时有说不出的滋味,只是庆幸自己因为不敢吃太辣的食物(“撒丕”里用的辣椒必须是最辣的那种)而未对其下筷;可现又后悔为什么
  不尝尝呢,那毕竟是云南大名鼎鼎的小吃呀!
  除了“撒丕”,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皆知,但云南的炒饵片和炒饵丝,也是别具风味。大米在竹屉里蒸熟后,在机器里被反复地搅拌挤压上七八个回合,再被碾成薄薄的饵片,压好的饵片还要挂在竹竿上晾上两三个小时,晾好后用刀切成丝或者片。炒饵片是可当主食的一种小吃,店家根据所用食料来确定其价格,8元、10元乃至十几元不等。与饵片炒的配料一般有肉丝、韭菜、西红柿、鸡蛋等等,上档次的就要配上虾仁、木耳之类了。尝过一盘中档价格的炒饵片,确实好吃,有点像宁波年糕炒了吃的样式,但其用料要比宁波年糕丰富得多,切片也要薄得多。我回家后与先生说起炒饵片,竟然一下子把他拉回到“文革”初大串联时期,他对当年吃的炒饵片的美味记忆犹新,赞不绝口。不是宁波炒年糕与炒饵片有相似之处吗?于是回家将宁波年糕切得薄薄的,一改蔬菜加肉丝炒的模式,取云南所用之配料,居然也有炒饵片的意思了。
  顺带提及,在云南,宴席最后上的汤大多是真正的青菜汤,不管下什么样的绿叶蔬菜,白水煮,不加盐,水开后即食。当你将桌上的炒菜吃腻了,吃咸了,到末吃口青菜,喝一口带菜香的菜汤,有一种很别致很清爽的感觉,节假日在家亲朋小聚可以一试。
  
  (责编:孙 展)
其他文献
我这辈子命定赶上大讲宣传的年代。特别从“志于学”到“而立”这所谓风华正茂的阶段,“宣传”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期间我有过两次在墙上画宣传画的经历。画的东西和心里的感受都截然相反,以致如今虽然到了孔夫子所谓“从心所欲”的年纪,对这段往事仍然“欲忘而不能。”  我当孩子的时候不知被什么灵儿催的,常在地上、墙上、纸上傻画,人见了笑着说“像!像!”弄得我老处于兴奋的创作状态。要是因缘凑巧,说不定我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市场上所有食品及日用品全面紧张。那年月,粮票是城市百姓的命根子,填饱肚子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我当时还是单身汉,住在北京的中关村。海淀镇只有寥寥几家餐馆,如果偶尔卖点鱼肉荤腥食物就会拥挤不堪。一个休息日,我想何不进城去转转,或许能遇上点好吃的。我从西单开始转悠。久不进城,没想到所有餐馆都是人满为患,秩序好一点儿的,也都排成了长龙。看那阵势,只好放弃,于是又转
期刊
首次交锋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此时的赫鲁晓夫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交还给中国等互惠条件。赫鲁晓夫又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赫鲁晓夫一听,急忙以无礼的口气拒绝道
期刊
今年我89岁。耄耋之人,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背不驼腰不弯,能吃能睡,晚上九点钟上床,脑袋一沾枕头就着,早上五点钟起床,因之平时大家看不出我有那种病怏怏的老态。实际上,我有27年的糖尿病史,9年前查出患左脑血栓,5年前又查出脑萎缩、高血压、前列腺肥大、脂肪肝等,我把这些病看得很淡。  当然,有病要治疗要吃药,但不能精神负担太大。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意味着他的前途是死亡,谁也逃不
期刊
在文物鉴定界,徐邦达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尤其擅长鉴定古字画,由于慧眼独具,人送外号“徐半尺”。记忆力惊人,甚至有的书画卷刚打开半尺,徐邦达就已经说出了与此画有关的一切。  得知徐邦达大师已经93岁高龄了,他额头很高,华发梳理得纹丝不乱,眼睛深邃有神。体态清癯消瘦,一袭中式的对襟褂子,被熨烫得平整挺括,纤尘不染。观其神韵,闻其谈吐,“仙风道骨”这个词,便自然而然浮出脑海。  更让我称奇的还有他的妻子
期刊
70年前,当我出世的时候,祖父早已逝世。据说我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祖父的书法颇具功力。可是对我来说,只知其名,不见其人,更不知其书法是啥样子。幼时我知道家中收藏有不少书画,后来抗战爆发,老家陷落,我们举家流浪,家中书画理所当然不知去向。解放后,我在杭州工作,虽说天长日久,却忙忙碌碌,数十年时光匆匆而过,直到近10余年才萌发找回老家书画的念头。可是愿望不等于现实。在旧书肆、旧书画摊、书画展览前睁大
期刊
早就对轩辕帝怀着一颗虔敬之心,但真到拜谒轩辕庙时,这虔敬之上不知不觉间又增添了几分虔敬。  从西安到黄帝陵,约160公里,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还经过三原城隍庙、药王山、耀州瓷窑博物馆等景点。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博物馆,但绝不会不知道唐三彩。导游带人们来这里参观,了解一下中国陶瓷发展史,再买件唐三彩或一只“倒流壶”带回家去,倒也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倒流壶,北宋人发明,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从壶底注
期刊
人到晚年,容易沉缅昔日的“辉煌”与“显赫”,而退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让一些老年人产生怨恨心理。当我看到他们为蝇头小利,在人生的晚秋发生的惨痛故事,不能不感到痛惜。    10元钱血案    71岁的江良原是大连某外贸公司办公室主任。在单位时他“大小是个头”,工作部门是单位的神经中枢,从没将其他部门的同事放在眼里。遇到同事办事盖章、出门派车,常常要给人家几分颜色看。  可是江良退休后,不但家门失
期刊
接到大哥的电话,说是81岁的父亲血压升高,去卫生站输液过程中又出现了心悸,全家打算安排他住院,叫我快点回家。  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家里,父亲还是不舒服,但是精神已经好多了,大嫂说因为父亲出现心慌,医生已经给他换了药,我长长松了口气。这才发现父亲养的大白猫趴在门前的大树底下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上次回家的时候老猫就病了,大哥说可能吃了有毒的老鼠,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这只猫已经养了12年,很是乖巧听话。可是没
期刊
长期以来,餐厅只招收年轻服务员。可是最近重庆、武汉餐饮企业因为服务员缺口太大,大规模招收40~50岁的中年妇女,还为她们特别设计按钟点计酬的方法,这些服务员被叫做“餐嫂”。我51岁的姨妈也赶上了这个风潮,成为一名“餐嫂”。  一大早上,姨妈就赶到了在重庆沙坪坝区的“40、50”招聘会,其中有30多家餐饮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晚上她回家告诉我们,她应聘当了“餐嫂”,家里人一听都“炸了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