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不能领悟语文的人文教育内涵,作为教师很难啊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为了更好完成培育“人”的目标与任务,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试把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与兴趣性添加到教学中,寓教于乐,切实发挥语文的人文作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人文作用;大众文化
1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以技能教育为主,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但往往忽视人文的作用,重“能”而轻“人”。作为人文教育的语文更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处于一种“信天游”的状态。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边缘化,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当今技术主义、实用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语文因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难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不被大众重视。二是职业院校学生语文素质大多较低,长期以来形成了漠视语文学习的心态。三是随着物质技术发展,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性、生动性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流。职校語文教材不少内容超越了学生的知识阅历范围,因而不太受学生的青睐。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影视上、游戏中,也不愿认真读一读语文课本。
2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观念的嬗变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对人的培养,对学生加强人文的教育,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重整做人的信心,对未来前途充满希望,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育首当其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出手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亮点:
2.1 人文观念。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前提是视职业院校学生为“活生生的人”。而且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渐地培养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实践的能力、创新的精神立足于将要生存的竞争激烈的复杂多变的社会。
2.2 合作观念。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一个有分工有合作的机体。在教育中实践探索和提倡师生共同学习知识、共同探讨问题的研究性、自主性语文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形成合作的意识。为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更应该逐渐地向学生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转换,努力建立起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融洽氛围。
2.3 情感观念。情感是人类交流的方式。职业院校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情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真诚地与学生交流,纠正学生的迷茫状态,端正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自己在做什么”,用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建立起师生互信的基石。
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育人”上,让学生学会生存,懂得生命的意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即“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照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它的主要表现文本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如影视作品(娱乐、益智、谈话性节目)、畅销杂志、流行歌曲、广告、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网络信息、流行语等。
大众文化该不该被引人语文教学的课堂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有文化的地方,就一定有教育。语文教育有选择地与大众文化结合,因势利导,把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体现职业院校教育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在语文教育中用学生的视角来寻找课堂的亮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掘大众文化有利的因素,发挥大众文化的大众化功能,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4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大众文化的运用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巧妙结合,学生不仅仅是“思想者”,还是“思考者”。从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用大众化文化去贯穿语文教育,更能淋漓尽致体现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价值,人文教育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效果会更佳。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的大众文化运用:
4.1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彰显学生的个性价值。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他们强调的是自我,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广告的词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个体与个性的认同,对价值的认识。
4.2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身上经常看到一种“后儿童心态”,一种自恋心理的表现。我们身边都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打扮得很酷很玄的新人类青年,它们喜欢不时从口袋里掏零食,喜欢用有奶嘴的瓶子喝水或者饮料,喜欢说重叠的字眼,“好好温柔耶”,喜欢把谢霆锋叫“锋锋”,把赵薇叫“薇薇”。在语文的教育中,教师不能一刀切,扼杀学生这种新奇的潮流与追星,要换一种角色,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让学生不要心理感冒、情绪伤风,否则你会很痛苦。
4.3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传统中露时代气息。学生在对文化的学习熏陶下,个人的审美情感、道德品质同时得以培养。例如以流行歌曲的歌词贯穿于语文教育中。产生“我的眼里还有你”的效果。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能真切地体现学生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挫折,分担他们成长的烦恼,缓解他们内心冲突。引起他们极大的共鸣和认同感,例如励志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真心英雄》《敢问路在何方》等;抒发友情的《朋友》;表现爱情的《白桦林》;吐露成长中的苦闷与疑惑的《一个人》《我是一只小小鸟》,这些歌曲提供了相关的情境、内涵和意义,在传唱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理解歌词的实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更能为课堂带来生气,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也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
4.4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应知识与娱乐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网络文化的娱乐性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笑而思考。如酷,就是好看漂亮的意思!比如有一个人刚理了发,挺好看!他向别人炫耀!看!我的酷(裤)头!这种奇特的效果无疑让学生明白了语言的运用现象——谐音,而且流行的网络化元素传播的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放眼社会,把学生喜欢的娱乐化现象以及语言,如超女、快男、灌水、稀饭、粉丝、山寨、雷人、打酱油、俯卧撑……新新词类运用在语文的教学,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实践社会、体察社会的缩影,无形中也对文化有一种潜在的发掘,产生一种兴趣与共鸣。
关键词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人文作用;大众文化
1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以技能教育为主,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但往往忽视人文的作用,重“能”而轻“人”。作为人文教育的语文更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处于一种“信天游”的状态。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边缘化,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当今技术主义、实用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语文因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难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不被大众重视。二是职业院校学生语文素质大多较低,长期以来形成了漠视语文学习的心态。三是随着物质技术发展,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性、生动性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流。职校語文教材不少内容超越了学生的知识阅历范围,因而不太受学生的青睐。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影视上、游戏中,也不愿认真读一读语文课本。
2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观念的嬗变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对人的培养,对学生加强人文的教育,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重整做人的信心,对未来前途充满希望,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育首当其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出手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亮点:
2.1 人文观念。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前提是视职业院校学生为“活生生的人”。而且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渐地培养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实践的能力、创新的精神立足于将要生存的竞争激烈的复杂多变的社会。
2.2 合作观念。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一个有分工有合作的机体。在教育中实践探索和提倡师生共同学习知识、共同探讨问题的研究性、自主性语文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形成合作的意识。为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更应该逐渐地向学生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转换,努力建立起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融洽氛围。
2.3 情感观念。情感是人类交流的方式。职业院校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情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真诚地与学生交流,纠正学生的迷茫状态,端正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自己在做什么”,用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建立起师生互信的基石。
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育人”上,让学生学会生存,懂得生命的意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即“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照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它的主要表现文本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如影视作品(娱乐、益智、谈话性节目)、畅销杂志、流行歌曲、广告、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网络信息、流行语等。
大众文化该不该被引人语文教学的课堂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有文化的地方,就一定有教育。语文教育有选择地与大众文化结合,因势利导,把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体现职业院校教育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在语文教育中用学生的视角来寻找课堂的亮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掘大众文化有利的因素,发挥大众文化的大众化功能,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4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大众文化的运用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巧妙结合,学生不仅仅是“思想者”,还是“思考者”。从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用大众化文化去贯穿语文教育,更能淋漓尽致体现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价值,人文教育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效果会更佳。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的大众文化运用:
4.1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彰显学生的个性价值。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他们强调的是自我,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广告的词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个体与个性的认同,对价值的认识。
4.2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身上经常看到一种“后儿童心态”,一种自恋心理的表现。我们身边都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打扮得很酷很玄的新人类青年,它们喜欢不时从口袋里掏零食,喜欢用有奶嘴的瓶子喝水或者饮料,喜欢说重叠的字眼,“好好温柔耶”,喜欢把谢霆锋叫“锋锋”,把赵薇叫“薇薇”。在语文的教育中,教师不能一刀切,扼杀学生这种新奇的潮流与追星,要换一种角色,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让学生不要心理感冒、情绪伤风,否则你会很痛苦。
4.3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传统中露时代气息。学生在对文化的学习熏陶下,个人的审美情感、道德品质同时得以培养。例如以流行歌曲的歌词贯穿于语文教育中。产生“我的眼里还有你”的效果。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能真切地体现学生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挫折,分担他们成长的烦恼,缓解他们内心冲突。引起他们极大的共鸣和认同感,例如励志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真心英雄》《敢问路在何方》等;抒发友情的《朋友》;表现爱情的《白桦林》;吐露成长中的苦闷与疑惑的《一个人》《我是一只小小鸟》,这些歌曲提供了相关的情境、内涵和意义,在传唱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理解歌词的实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更能为课堂带来生气,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也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
4.4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应知识与娱乐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网络文化的娱乐性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笑而思考。如酷,就是好看漂亮的意思!比如有一个人刚理了发,挺好看!他向别人炫耀!看!我的酷(裤)头!这种奇特的效果无疑让学生明白了语言的运用现象——谐音,而且流行的网络化元素传播的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放眼社会,把学生喜欢的娱乐化现象以及语言,如超女、快男、灌水、稀饭、粉丝、山寨、雷人、打酱油、俯卧撑……新新词类运用在语文的教学,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实践社会、体察社会的缩影,无形中也对文化有一种潜在的发掘,产生一种兴趣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