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论坛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要与教学法紧密结合,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和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风格、体裁、题材、内容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习中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作品的选择和使用,又要考虑到通过教学曲目的多样性来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演唱不同的作品风格。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建系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了一系列教学经验,其中“三段体”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循序渐进且成效明显的教学法。它在各不同阶段选择的教学曲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训练价值。1995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声乐教学曲选》,就是“三段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范例。“三段体”教学模式即是把每学期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学段为基本单位顺次完成各年级、各学期的必唱曲目和自选曲目。所谓必唱曲目,即每阶段女声必须完成八首规定作品的学习,男声必须要完成六首规定作品的学习。在每一教学阶段结束时,系里组织观摩活动,在观摩会上每个学生演唱两首作品,一首在本教学段必选曲目中抽签决定,另一首为自选曲目。自选曲自由度较大,即可选择本教学段内的作品,也可以选择辅助教材中的作品或课外作品。“三段体”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上有益于考核、考量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况,从提高教学质量上,方便教师备课、授课,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在各个阶段中的教学和学习情况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把握。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是纠正原有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习惯,初步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训练以改毛病和打基础为主,初步体会民族声乐特有的神韵。该学年的教学曲目既有“五四”时期的作品也有当代的创作歌曲。这些作品艺术性较强,旋律流畅,节奏规整,演唱时容易使气息平稳、喉头稳定、声音圆润,也容易使气息、声音、咬字三者协调从而达到统一。尤其对于由抠胸、端肩、下颌僵硬等毛病导致的气浅、喉紧、声音挤卡等问题有特殊的针对性和解决的办法。如女声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二月见罢到如今》,男声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草原之夜》等。在打基础、改毛病、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诠释能力。
第二学年的教学重点是继续改正原有不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歌唱习惯,进一步掌握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声音色彩和科学合理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即声区基本统一,喉头相对稳定,扩大音量,拓宽音域,演唱中声音、咬字、润腔、情感要基本表达准确,并有一定的表现力。为达到以上教学要求,在规定的必唱曲目中女声加大了歌剧、戏曲选段以及花腔作品的比重,男声则侧重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一般性创作歌曲,如女声作品《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京剧《红灯记》选段《光辉照儿永向前》、男声作品东北民歌《串门儿》、山西民歌《山西牧歌》等。
第三学年教学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歌唱的技术技巧,继续扩展音域、扩大音量,要求气息与各部歌唱器官之间要配合得当,运用得自然灵活,实现心、情、声、字、腔、手、眼、身、法、步的有机结合。该学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年里实现阶段性跨越。该学年在教材的选用上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和对高难度演唱技术技巧的攻关。如女声的歌剧选曲《飞出苦难的牢笼》、戏曲选段《咏梅》,山西河曲二人台《走西口》;男声作品有歌剧选曲《杨白劳》、艺术歌曲《那就是我》、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峨眉酒家》等。这些作品篇幅大、音域宽、风格特色鲜明,节奏复杂,有真假声衔接,有由弱到强或由强渐弱的音量变化,甚至是在高音区。
第四学年教学重点是能较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较高难度的演唱技术与技巧,演唱时要特点突出、风格鲜明、语言清晰、用声自如。该学年只限定了男、女声必唱曲各三十首。这些高级程度作品即能对前三个学年所学做一个总体的整合与检验,也能加强整体的歌唱能力。另外,还要在新的水平上再重唱前三学年曾演唱过的作品,通过温故而知新、练新、创新。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任选其他适合的作品,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歌唱素质,去进行“二度”创作,以对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从气息、声音的运用,咬字、润腔的设计,音色、音量的变化,手、眼、身、法、步的和谐作出个性化的解读的创作。这个创作即要忠实反映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又要丰富它、美化它。
在各阶段学习重点不同、教材选择侧重不同的情况下,还必须考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连续性。即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还要注意教学训练的连贯统一。
“三段体”教学模式中始终贯穿着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风格、体裁、题材、内容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一个教学段中,都有古曲或戏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民歌或改编民歌、民歌风创作歌曲。这种教学曲目选用多样性的原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增加了歌曲阅读量,熟悉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风格、表演方式,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要与教学法紧密结合,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和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风格、体裁、题材、内容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习中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作品的选择和使用,又要考虑到通过教学曲目的多样性来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演唱不同的作品风格。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建系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了一系列教学经验,其中“三段体”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循序渐进且成效明显的教学法。它在各不同阶段选择的教学曲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训练价值。1995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声乐教学曲选》,就是“三段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范例。“三段体”教学模式即是把每学期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学段为基本单位顺次完成各年级、各学期的必唱曲目和自选曲目。所谓必唱曲目,即每阶段女声必须完成八首规定作品的学习,男声必须要完成六首规定作品的学习。在每一教学阶段结束时,系里组织观摩活动,在观摩会上每个学生演唱两首作品,一首在本教学段必选曲目中抽签决定,另一首为自选曲目。自选曲自由度较大,即可选择本教学段内的作品,也可以选择辅助教材中的作品或课外作品。“三段体”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上有益于考核、考量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况,从提高教学质量上,方便教师备课、授课,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在各个阶段中的教学和学习情况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把握。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是纠正原有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习惯,初步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训练以改毛病和打基础为主,初步体会民族声乐特有的神韵。该学年的教学曲目既有“五四”时期的作品也有当代的创作歌曲。这些作品艺术性较强,旋律流畅,节奏规整,演唱时容易使气息平稳、喉头稳定、声音圆润,也容易使气息、声音、咬字三者协调从而达到统一。尤其对于由抠胸、端肩、下颌僵硬等毛病导致的气浅、喉紧、声音挤卡等问题有特殊的针对性和解决的办法。如女声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二月见罢到如今》,男声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草原之夜》等。在打基础、改毛病、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诠释能力。
第二学年的教学重点是继续改正原有不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歌唱习惯,进一步掌握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声音色彩和科学合理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即声区基本统一,喉头相对稳定,扩大音量,拓宽音域,演唱中声音、咬字、润腔、情感要基本表达准确,并有一定的表现力。为达到以上教学要求,在规定的必唱曲目中女声加大了歌剧、戏曲选段以及花腔作品的比重,男声则侧重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一般性创作歌曲,如女声作品《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京剧《红灯记》选段《光辉照儿永向前》、男声作品东北民歌《串门儿》、山西民歌《山西牧歌》等。
第三学年教学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歌唱的技术技巧,继续扩展音域、扩大音量,要求气息与各部歌唱器官之间要配合得当,运用得自然灵活,实现心、情、声、字、腔、手、眼、身、法、步的有机结合。该学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年里实现阶段性跨越。该学年在教材的选用上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和对高难度演唱技术技巧的攻关。如女声的歌剧选曲《飞出苦难的牢笼》、戏曲选段《咏梅》,山西河曲二人台《走西口》;男声作品有歌剧选曲《杨白劳》、艺术歌曲《那就是我》、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峨眉酒家》等。这些作品篇幅大、音域宽、风格特色鲜明,节奏复杂,有真假声衔接,有由弱到强或由强渐弱的音量变化,甚至是在高音区。
第四学年教学重点是能较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较高难度的演唱技术与技巧,演唱时要特点突出、风格鲜明、语言清晰、用声自如。该学年只限定了男、女声必唱曲各三十首。这些高级程度作品即能对前三个学年所学做一个总体的整合与检验,也能加强整体的歌唱能力。另外,还要在新的水平上再重唱前三学年曾演唱过的作品,通过温故而知新、练新、创新。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任选其他适合的作品,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歌唱素质,去进行“二度”创作,以对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从气息、声音的运用,咬字、润腔的设计,音色、音量的变化,手、眼、身、法、步的和谐作出个性化的解读的创作。这个创作即要忠实反映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又要丰富它、美化它。
在各阶段学习重点不同、教材选择侧重不同的情况下,还必须考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连续性。即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还要注意教学训练的连贯统一。
“三段体”教学模式中始终贯穿着民族声乐教学曲目风格、体裁、题材、内容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一个教学段中,都有古曲或戏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民歌或改编民歌、民歌风创作歌曲。这种教学曲目选用多样性的原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增加了歌曲阅读量,熟悉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风格、表演方式,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