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5G建设脚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了实际5G建设过程中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早日实现5G技术的普及,在这一背景下,C-RAN组网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逐渐的被应用到了现网中去,如何结合实际的5G发展需求,更好的将这一技术予以应用就成為了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此,本文拟着眼于C-RAN组网的结构、优势等方面入手,思考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着眼于应用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用注意事项,以期推动我国后续C-RAN组网模式在实际网络运行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5G;C-RAN组网模式;现网;应用
前言
截至目前,C-RAN组网模式在我国发展了数年的时间,并且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现网中出现了C-RAN组网的身影,合理的应用C-RAN组网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有4G组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未来我国5G中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效果[1]。
一、C-RAN组网的概述以及优势
(一)C-RAN组网的概述
就C-RAN组网模式而言其本质一种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的网络构建。比较常见的C-RAN组网模式都会应用BBU池的方式进行组网架构,从而实现对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控制[2]。
(二)C-RAN组网的优势
就以往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一模式应用的优势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具备较强的集中性,转变了原有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设计独立机房的弊端,推动了我国现有网络建设的同时促使原有通讯网络能够朝向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向发展[3];其次,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各架构的高校互联,从而更好的实现各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为跨地区的BBU池运作提供可能;第三,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将标准化的智能操作平台应用到实际的通讯系统运作过程中,从而提升原有系统运行的效率,同时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耗,逐步实现这一环节绿色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C-RAN组网模式在实际通讯网络中的有效应用。
二、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
(一)微网格划分环节的应用
就目前现网中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来看,根据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在实际的C-RAN组网模式微网格划分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就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划分模式通常可以划分为综合业务接入区域、FP网格划分和DP网格划分三种模式:
首先,就综合业务接入区域而言,这一划分是根据现网环境中以自然因素为基准所划分出的一个闭合区域,一般这一区域面积大都控制在2-6平左右,区域内总FP网格区不应超过10个[5];其次,就FP网格划分而言,这一网络划分大都是指一级分纤区域的网格化划分,一般情况下每个区域网格的面积大都应控制在0.5平左右,综合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每个FP网格中应设计3-5个DP点;最后,就DP网格划分而言,一般情况下每个DP网格的面积在0.1-0.15平左右,一般在单位DP网格中基站数量应不超过6-8个。
(二)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
首先,如果想要实现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目标,技术人员就应在C-RAN组网模式应用前针对BBU池的位置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把控,一般情况下,系统中每个BBU池中的物理基站数量应不超过20个,并且应将BBU池与FP网格划分的辖区进行综合,从而确保BBU池的控制范围应控制在1.5平左右,以此确保这一环节现网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效果,为后续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而后,技术人员应着眼于每个BBU池之间进行单独的C-RAN组网,将数个BBU池组成环形且不带链的拓扑,以此实现这一环节C-RAN组网的有效应用,同时对不同局向所需要的数据光纤予以分摊。在完成了BBU池方面的C-RAN组网模式应用之后,技术人员也应着眼于这一环节的配套设施予以相应的施工、完善,以此确保这一C-RAN组网模式能够在有效的保障下顺利的落实下去,以此实现5G背景下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有效应用。
(三)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未来的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应用过程中应着眼于C-RAN组网模式的连续覆盖、带宽以及管辖范围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优化,以此最大程度上确保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效果,推动5G背景下这一模式的有效应用。比如,就连续覆盖层面而言,笔者认为在未来C-RAN组网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在实际应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应尽量确保C-RAN组网区域内基站的连续覆盖,以此确保这一模式运行的相对稳定性;而就带宽设计环节而言,技术人员则应为C-RAN组网介入的区域预留充足的光纤带宽,从而确保宽带实际的传输能力能够满足C-RAN组网模式应用的需求,以此保障这一环节应用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5G技术发展的背景下,C-RAN组网模式现网中的应用也愈发的受到人们关注,如何着眼于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性的予以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适配未来5G技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由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未来面向5G环境下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做出帮助。
参考文献:
[1]于磊,陆欣,刘红卫.基于C-RAN的移动城域网5G承载方案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196-197.
[2]黄小光,汪伟,赵品勇.面向5G规模演进的C-RAN架构部署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19(11):39-43.
[3]吴钦雄.基于C-RAN组网方式的5G传输承载方案研究和实践[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09):7-11.
[4]王冬冰,王洪亮,杨永军,叶宗明,薛建立.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8,34(S1):17-23.
[5]段小玲,黄艳.C-RAN无线投资建设成本差异分析[J].移动通信,2017,41(13):70-75.
作者简介:
耿志刚(1979-1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任职于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有线传输。
关键词:5G;C-RAN组网模式;现网;应用
前言
截至目前,C-RAN组网模式在我国发展了数年的时间,并且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现网中出现了C-RAN组网的身影,合理的应用C-RAN组网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有4G组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未来我国5G中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效果[1]。
一、C-RAN组网的概述以及优势
(一)C-RAN组网的概述
就C-RAN组网模式而言其本质一种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的网络构建。比较常见的C-RAN组网模式都会应用BBU池的方式进行组网架构,从而实现对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控制[2]。
(二)C-RAN组网的优势
就以往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一模式应用的优势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具备较强的集中性,转变了原有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设计独立机房的弊端,推动了我国现有网络建设的同时促使原有通讯网络能够朝向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向发展[3];其次,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各架构的高校互联,从而更好的实现各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为跨地区的BBU池运作提供可能;第三,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将标准化的智能操作平台应用到实际的通讯系统运作过程中,从而提升原有系统运行的效率,同时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耗,逐步实现这一环节绿色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C-RAN组网模式在实际通讯网络中的有效应用。
二、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
(一)微网格划分环节的应用
就目前现网中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来看,根据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在实际的C-RAN组网模式微网格划分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就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划分模式通常可以划分为综合业务接入区域、FP网格划分和DP网格划分三种模式:
首先,就综合业务接入区域而言,这一划分是根据现网环境中以自然因素为基准所划分出的一个闭合区域,一般这一区域面积大都控制在2-6平左右,区域内总FP网格区不应超过10个[5];其次,就FP网格划分而言,这一网络划分大都是指一级分纤区域的网格化划分,一般情况下每个区域网格的面积大都应控制在0.5平左右,综合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每个FP网格中应设计3-5个DP点;最后,就DP网格划分而言,一般情况下每个DP网格的面积在0.1-0.15平左右,一般在单位DP网格中基站数量应不超过6-8个。
(二)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
首先,如果想要实现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目标,技术人员就应在C-RAN组网模式应用前针对BBU池的位置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把控,一般情况下,系统中每个BBU池中的物理基站数量应不超过20个,并且应将BBU池与FP网格划分的辖区进行综合,从而确保BBU池的控制范围应控制在1.5平左右,以此确保这一环节现网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效果,为后续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而后,技术人员应着眼于每个BBU池之间进行单独的C-RAN组网,将数个BBU池组成环形且不带链的拓扑,以此实现这一环节C-RAN组网的有效应用,同时对不同局向所需要的数据光纤予以分摊。在完成了BBU池方面的C-RAN组网模式应用之后,技术人员也应着眼于这一环节的配套设施予以相应的施工、完善,以此确保这一C-RAN组网模式能够在有效的保障下顺利的落实下去,以此实现5G背景下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有效应用。
(三)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未来的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应用过程中应着眼于C-RAN组网模式的连续覆盖、带宽以及管辖范围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优化,以此最大程度上确保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应用的效果,推动5G背景下这一模式的有效应用。比如,就连续覆盖层面而言,笔者认为在未来C-RAN组网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在实际应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应尽量确保C-RAN组网区域内基站的连续覆盖,以此确保这一模式运行的相对稳定性;而就带宽设计环节而言,技术人员则应为C-RAN组网介入的区域预留充足的光纤带宽,从而确保宽带实际的传输能力能够满足C-RAN组网模式应用的需求,以此保障这一环节应用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5G技术发展的背景下,C-RAN组网模式现网中的应用也愈发的受到人们关注,如何着眼于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性的予以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适配未来5G技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由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未来面向5G环境下C-RAN组网模式的应用做出帮助。
参考文献:
[1]于磊,陆欣,刘红卫.基于C-RAN的移动城域网5G承载方案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196-197.
[2]黄小光,汪伟,赵品勇.面向5G规模演进的C-RAN架构部署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19(11):39-43.
[3]吴钦雄.基于C-RAN组网方式的5G传输承载方案研究和实践[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09):7-11.
[4]王冬冰,王洪亮,杨永军,叶宗明,薛建立.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8,34(S1):17-23.
[5]段小玲,黄艳.C-RAN无线投资建设成本差异分析[J].移动通信,2017,41(13):70-75.
作者简介:
耿志刚(1979-1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任职于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有线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