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作曲家、演奏(演唱)者和听众作为传播音乐的三个载体,同时,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各自相对比较独立。那么,听众作为信息的最后获得者,他们所体会到的音乐信息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这就涉及到了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问题。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历史源远流长,且音色优美,在现当代发展十分迅速,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极具代表性。本文以现代筝曲的代表作品之一《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为例,从创作者、演奏者、听众三个角度分析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情感表达;不确定性;现代筝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
  音乐作为一门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音乐通过听觉来塑造“形象”(包括人物、动物、自然景色等),不同于寻常事物需要借助视觉或触觉来认知。对于某种物件,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什么模样、是什么形状的,甚至可以摸出它的软硬,但声音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么的直观,它不像美术一样给我们提供比较鲜明的形象。
  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指是在感情性质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创作者、演奏(演唱)者、听众三者的感受在具体表现形态上产生的各种差异。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曲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将这种情感信息转化为音乐符号的过程,听众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或喜或悲的情绪。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一个演奏(演唱)者和听众对音乐的接收方向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而且人们在不同心境和情感的环境下往往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是这种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造就了音乐表达的不确定性及多义性的结果。
  二、从三个角度看筝曲《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
  (一)创作者的角度
  作曲家陶一陌的创作风格比较多样化,横跨多个领域,有民族、流行、影视剧等,创作了上百部作品。陶一陌先生认为,一首作品的叙述是通过乐曲的整体创作构思完成的,包括乐思陈述的“语气”、乐曲结构的整体布局、音乐素材的发展手法等。他的古筝作品整体具有浪漫的写意风格,同时在演奏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曲名也常以比较诗意化的名字命名。筝曲《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因唐代诗人杜甫《旅夜书怀》一诗中“飘飘何所似”而得名。筝曲曲名不仅具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而且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奠定了乐曲的情绪基调又引发了人们的联想。乐曲结束后有一段非常优美的文字说明,它描绘了一幅“落叶、净水、暮日、柔风,心随乐而动。一丝伤感,流连于飘飘之间,沉醉于舞动之时,任由心绪随风而起,化入悠然远方”的美丽画面。不仅呼应了曲名,而且给人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演奏者的角度
  作為一名演奏者,笔者首先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情感进行研究。演奏前放空自我,让自己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情绪,把曲子要表达的“信息”通过演奏的方式传递给听众。《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这首作品在风格上属于现代风格的作品,比较写意,充满浪漫气息,同时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意蕴。
  乐曲开头给人一种遥远静谧的意境,演奏者需要注意演奏力度在很柔(pp)和极弱(ppp)之间反复变换,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与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6”“4”铺衬,给听众带来一种空幽缥缈之感。演奏时通过触弦点的变换(如从琴弦二分之一处向岳山方向移动)使音色丰富、灵动起来,从而使音乐在听觉上有若隐若现的效果。
  引子过后,这一乐段由大段三连音组成,通过左手手指拨弦和泛音以及缓急结合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更加具有流动性。演奏时,左手指应用指肚接触琴弦,使主旋律音更加鲜明突出。泛音部分应注意指间力度,使得泛音音色清脆明亮,同时注意保持三连音的连续性,使得内心微微起伏。
  激情的摇指部分以强音开头,通过大指摇和双摇的摇指手法进一步突出创作者情感的变化。在演奏摇指时应注意集中指尖力量,使得摇指更加密集均匀;同时,应注意左手声部的音量不要高过右手,否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音响效果;左手演奏时应舒展手臂,用大臂带动小臂再到手指尖,手肘和手腕要适当放松,不要过于紧张,从而保证旋律的连贯性和歌唱性。双摇部分是前一主题的变化重复,更加突出创作者的无奈以及复杂的心理。
  中段第一插部的音乐既有摇曳的动感又有柔美的抒情性。在节奏的处理上应随“情”而动,可做适当的自由处理,但是,不能像乐曲开头一样太过自由,因为节奏过“散”会让听众感觉音乐表达的不够清晰。这一乐段的技巧难点在于右手的轮指。右手在演奏主旋律的同时,左手连续不断地通过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双手配合更加突出演奏者内心的情绪,让听众感受到演奏者内心或是悸动或是摇摆不定……
  (三)听众的角度
  器乐作品不同声乐作品那样可以通过歌词让听众直接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器乐作品只能通过演奏者的演奏传达给听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由于演奏者和听众两者的人生经历、文化程度等不同,所体会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筝曲《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从曲名上看,“飘飘”二字可以理解为晨风,也可以理解为落叶,甚至可以理解为心绪。乐曲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吴莉首演,整体给人一种伤感的思绪。乐曲前半部分速度比较舒缓,乐调整体比较感伤,让听众感受到秋天萧瑟寂寥的氛围,心情比较平稳,中间部分速度较快,演奏难度也随之加大,连续不断的音符快速流动,好似风变大了,人们的心也变得躁动起来,听众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最后结尾部分与开头相呼应,回归平静,风也变小了,听众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三、结语
  音乐虽然是以情感表达为基础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其表达的情感并不是特定的。由于作曲家、演奏者以及听众三者之间的情感存在差异,因此,他们所表达出的和接收到的音乐的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音乐中情感的表达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音乐创作者受到情感经历、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作为演奏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各自不同的世界观造就了对作品的理解的差异,演奏者在原有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对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创新,融入自己的感悟;音乐欣赏是音乐创作的最终目的,当欣赏音乐的人不是它的创作者时,就会面临上文中所提到的音乐接受者和创作者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问题,即音乐的欣赏者所感受到的情感内容往往来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具有自己的创作性。
  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通过对《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这首筝曲在演奏技法方面的研究,分析音乐情感表达的不确定性,进而对传统文化、音乐审美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结合自身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演奏的曲目之中,使古筝艺术同当代艺术相结合,从而促进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达.谈音乐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J].北方音乐, 1991(3):25-26.
  [2]钱伟民.论音乐表达“情感”的不确定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2(1):12-14.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4]杨和平.《声无哀乐论》与音乐的不确定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3):39-43.
  [5]张钟元.《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之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作者简介:高珊(1995—),女,汉族,河南濮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管风琴是一件具有很高的模仿性的乐器,能够通过逼真的音色和它自身强大的功能模仿真实乐器的演奏,由于电子管风琴与电子科技紧密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被用于表现电声乐队的合奏效果,本文以窪田宏作品《Road star》为例,对电子管风琴模拟电声乐队乐器的奏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电声乐队;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2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管
期刊
【摘要】口琴虽体小,但在近代音乐发展中影响深远。李岩以《至吻》一书开中国现代音乐口琴专题史研究之先河,为口琴立德、立言。通过对该著研究理念和写作特点的剖析,引发了笔者对该著及音乐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口琴;中华口琴会;音乐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口琴源于华夏之“簧”,曾借传教士西入欧洲,近代又以西方“舶来品”之态回流“母国”,并在学堂乐歌时
期刊
【摘要】图谱是以绘图的方式呈现音乐行进过程的一种符号,作为音乐教学辅助手段的同时,承载着其艺术属性。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以现实生活为模板,在敏锐地观察研究、体验分析、选择加工的基础上,对已有素材进行艺术塑造的行为。艺术接受是指以艺术受众为主体,艺术形象与艺术作品为对象,在传播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鉴赏行为。本文试图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实施图谱表现的艺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国家的进步,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高,音乐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起着中声部的作用,想要真正演奏好中提琴,就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训练,并把握好演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提琴在音乐领域得到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持琴;中提琴;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献标识码】A  中提琴是起源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一种新
期刊
【摘要】2018年初,由厦门市首次创作编排的大型音乐剧《鼓浪如歌》在闽南大戏院首次公演,它以文艺的形式再现解放鼓浪屿的历史场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该剧《鼓浪如歌》是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厦门歌舞剧院创排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原创音乐剧,也是厦门市创排的首部音乐剧,其文本的组织策划是由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完成的。音乐剧《鼓浪如歌》分为序曲、
期刊
【摘要】《蝴蝶》Op.2、《狂欢节》Op.9、《大卫同盟舞曲》Op.6是舒曼早期的三首钢琴套曲,这三部作品在文学背景、音乐形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对三首作品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舒曼;浪漫主义;钢琴套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蝴蝶》Op.
期刊
【摘要】古人云:“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尽管我们改变的是一根毛发,但整体的本意是会随之改变的。所以,把握每一个节点都显得至关重要。在完成一首声乐作品时,不能只顾及到声音的位置,还要把情感、内容、表情、情绪,旋律的走向、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大小等都同一时间展现在作品中。其中的牵一发,即指各个情感、内容、音符等,全身即指作品的完整性及
期刊
【摘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将旋律、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作曲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性。本文以他的艺术歌曲《菩提树》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的布局、伴奏织体三个方面探究钢琴伴奏写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伴奏;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织体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音乐作品的写作符合听众的审美心理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国际学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三大国际课程以及评估体系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剑桥国际考试(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AS/A Level),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在中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
期刊
【摘要】张鲁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1917年生于河南洛阳,1940年夏考入鲁迅艺术学院第四期音乐系作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音乐创作。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首歌曲以及若干歌剧、歌舞剧、电影歌曲等。其中,他的叙事歌曲民族风格浓郁、时代气息突出、感情真挚亲切,每首都富有不同的趣味和色彩。本文将从张鲁最具代表性的叙事歌曲《王大妈要和平》入手,谈一下这首歌曲以及张鲁叙事歌曲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张鲁;叙事歌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