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美,心中有诗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古典文化里,与山与水与自然相依相偎、和谐共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山和水,都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表意符号,它们代表的可不只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地貌,更是一种含蕴深厚的精神气质。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的祖先会有专门吟诵山水的诗、专门描摹山水的画,而山和水,也总是相伴共生在同一首诗同一幅画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最美的水总是藏在最美的山里,而最美的山一定是由最美的水滋润出来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古典诗词之美璀璨深远,千百年来,点亮过去,并照亮未来。在人类群星闪烁的夜空,你能感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伤感;你能看到陶渊明的隐逸、李白的不羁、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你能领略边塞的寥廓、江南的烟雨、青山的巍峨、白云的飘渺……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中國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激活。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为一个引子,将中国人的诗心激活,更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本期“父母学堂”栏目围绕“培养诗心”组织多篇文章。蕴章老师建议带孩子走向山水,在诗句中追逐奔跑,让他们眼中看得见美,心中留得住诗;章红老师告诉父母,比当诗人更重要的,是像诗人一样去生活;学生庄舟以唯美大气的文字讲述了古代文人笔下的万物深情;李菊芬老师则直接带着班里的孩子背起了诗……
  也许生活没有诗词描绘得那样美,但通过学习诗词,体悟诗词之美,感受诗词所创造的精神空间,我们的孩子也必将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一个摆脱焦虑心神安宁的人。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也都隐藏着一个田园梦想——水秀山明的旷野、自给自足的蔬果、花开花谢的庭堂院落。梦想里有浓烈的对山水、对蓝天白云的依恋和向往。那是渗透在血液里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潜在的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就像王安石的那首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它寄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理想,它描述的是一种安静、优美、清新、沁人心脾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是身心安泰的,是与秀水青山相融共生的,是美的,是艺术的,是诗意满满的。
  祖先们留下来的山水田园诗数不胜数,孩子们也背诵着它们长大。
  “一水护田将绿绕”“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桥流水人家”“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是对水的亲近依赖。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与山的相融共生。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是一幅幅至美的田园画卷。
  当急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和虚拟的网络世界把山水田园越推越远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也正努力把山水田园的种子悄悄植入孩子们的心底。“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惊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悠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旷远……这是诗,也是画,是描摹,更是梦想。
  然而,只是梦想吗?我们能满足于它们只是梦想吗?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它们变成现实?
  春天就要来了,万物勃发,也是孩子们的生长季,他们活泼泼的小身体也需要勃发和释放,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需要天地间钟灵毓秀的滋养。我们是不是该计划一下,让他们放下所有课业和电子产品,去感受与山水自然的相亲相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身体去捕捉、去体会含藏在山水之间的诗情画意呢?
  融融的东风正带着潮润润的水汽从海上吹来,枝头的花苞正鼓鼓胀胀就要绽开,请让孩子在山野里、在诗句中追逐奔跑,计他们眼中看得见美,心中留得住诗。让这些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子们,去真正体会一下山水田园的美乐哲学,那是将来进入社会时可退可守的心灵家园。
其他文献
我的孩子小辰出生于澳大利亚,从幼儿园就进入澳洲的教育体系。孩子入学后,我也受训成为他们学校的志愿者,每周一次去学校做老师的课堂助理,因而有幸近距离接触了澳大利亚学校的“奖励机制”。  和国内的教育体制相比,澳大利亚学校的奖励机制的确与众不同。中澳学校奖励机制简单对比  中国学校,考试成绩占比重;澳大利亚学校,考试少,不排名。  中国的幼儿园或小学,老师奖励孩子的方式主要有:小红花,盖印章,积累小卡
期刊
【法】埃娃·邦萨尔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编辑推荐:  该书从艺术史、艺术大师和博物馆三大领域出发,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百幅传世作品。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所有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在没有等到万圣节派对就跑出来吓唬我们,或是脑洞大开,或是疯狂至极,或似有幽灵环绕……书中还有各种好玩的游戏,只为勇敢的孩子准备哦!  《艺术小侦探》  【美】布鲁克·乔凡尼·埃文斯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期刊
一个晴朗的早晨,垃圾箱旁边有个勺子在做美梦。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耳边飘过,勺子惊醒了。那个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呢?勺子很迷惑。  “那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我一定要找到它。”勺子打起精神,找到一个水坑,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当然喽,昨天晚上刚下过雨,水坑到处都是。  洗完水坑澡,勺子从垃圾箱里找到一根红布条,洗干净之后做成领结,系在了脖子上。哈!脏兮兮臭烘烘的勺子,变成了干净体面的勺子先生啦!  “
期刊
凡崽:  爸爸很早就有这个想法,趁我思维还活跃的时候,多写点东西给你,一来帮你树立价值观,二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在现实生活中不好开口说的寫出来给你看。爸爸先简单给你写几条,这是你必须一生守护的品质,当然爸爸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做一个“不孝”的人。百善孝为先,孝也是中华民族优良品质。但是爸爸希望你“不孝”。我所说的“不孝”指的是,不要什么事都对长辈言听计从。长辈说的话你要听,但更重要的是你有自
期刊
——杨绛父亲杨荫杭  在孩子成长中,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育儿专家尹建莉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  ——网摘  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美国社会学家古德  儿童应该得到大人的爱,而不是大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  只有能夠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3岁看老这
期刊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选择权,父母不能专制。可是孩子又不谙世事,选择往往非常盲目,甚至是错误的。怎么办?那就需要温和助推,引导他作出良性选择。让好书触手可及  儿子5岁时,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了“巧嘴巴奖”。这让我很意外,儿子的普通话一般,怎么成了“巧嘴巴”?老师告诉我,他讲的《蒲公英找妈妈》的故事,绘声绘色,获得满堂喝彩。我更诧异,我没跟他讲过这个故事啊。  回到家问儿子,他自豪地说:“我
期刊
1  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美国人的自信真是普遍爆表。  在美国,走在路上我会不由自主地打量别人。我发现,每一个被我观察的人,不管怎样的外貌和装扮,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是仰着头,挺胸阔步,脸上看不出丝毫自卑和不安。  在校园里,我经常看到身体有各类缺陷的人。在路上与他们相遇,我多少还带着一点少见多怪的惊讶,而其他美国同学则完全没有特别的眼色。至于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你也不能在他们脸上找
期刊
万物有情,因人有义,万物的底色是人情。  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情感需要以物为寄托,而物以人赋予的意义更长久、更永恒地留存于世,正应了古人所说:寄情山水,托志行云。  浪漫主义诗集《楚辞》中有一篇长篇抒情诗《九辩》,诗中宋玉有一句对秋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个“悲”字,道尽了诗人眼里的秋的萧瑟和
期刊
从2岁起,大多数孩子的小手就开始发痒了。他们会想要一支笔,一边咿咿呀呀地讲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一边比画着挥舞手里的新玩具——彩笔、蜡笔、铅笔……可是,孩子的这种画画欲望会受到限制,父母说,不能在地板上画,老师说,只能在图画纸上画。事实上,让孩子尽情发挥涂鸦欲望,对孩子大有帮助。  源源的家里有一面由涂鸦墙膜贴成的涂鸦墙。这面涂鸦墙跟3岁的源源产生出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1.锻炼得更多了  源源
期刊
2017年12月7日,江苏省妇联的微信公众号“江苏女性”推出了一篇文章《為了不上幼儿园,戏精宝宝们想出的奇葩借口,笑到肚子疼!》让我笑坏了。但笑完,我的心却倏忽沉重了起来。  我想远在加拿大的儿子了。  文中贴心地提到一个问题:宝宝们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确实应该引发深思。  儿子小时也怕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要反复动员,各种威逼加利诱,甚至拖着拽着去……  由于工作忙,于是我请了个阿姨。她是个年轻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