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但是,教学内容的择取精准、目标拟定符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教学目标的拟定要充分体现教学价值、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与作者的意图,不应泛泛地停留在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上。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择取要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要关注意言兼得,注重语用,从而积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非本体”到“本体”的美丽转身。下面笔者结合课例谈谈如何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阅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如《三打白骨精》一文,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基于对教材的认识,结合课标的学段要求,我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是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有条理、生动地复述课文。其次是品读课文,关注人物,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感悟白骨精、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再次是对比阅读,关注情节,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反衬和反复叙事的写法,感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最后是用本课习得的读书方法阅读名著《西游记》,关注人物和情节,开展赏读名著活动。
  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与《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构成一个单元,运用不同文体,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三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用細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第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 “精瘦、瘦削、打量、望而却步、豁达开朗”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读书质疑,自主探究,围绕“自信、豁达开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受到感染和启发。第三,朗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写法表现天游峰高、险的特点,感知作者写景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第四,品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笑声惊动了竹林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等句子的言外之意,初步认识散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寓情于景的特点。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了文本的体裁、表达特点及语言特色,拟定出具有“语用”价值的教学目标,择取关注“语用”的教学策略,习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抒发情感的言语特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8-0023-0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教20条”印发后,国家密集出台“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型企业、职教集团、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劳动教育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词句优美的特点。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通过诵读,与文本及作者展开对话,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品位、审美情趣,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一、与诵读对话:体味古诗词韵律之美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入选教材的古诗词节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语文教学是需要拓展阅读的,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外阅读材料。事实证明,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呢?  一、课前阅读展示,奠定学习基础  上新课前,我经常会布置一些搜集性的作业,目的是让
《诗经·郑风》里有一首清扬明快的《野有蔓草》,是这样写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青草蔓延,肆意生长,晶莹闪烁的露珠滚动在上面,犹如点点跳动的光斑在闪烁。温婉的女子与君子相遇,含情脉脉,适得所愿。  我格外喜欢这首诗,它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幅自由的爱恋图景,更是一派牧歌般的朝阳青草露珠图。每天,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并且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识字方法,也能够熟练地看拼音识字。然而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形近字、笔画复杂的字逐渐增多,再用上面的方法识字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特点进行科学识字,探究汉字密码就显得尤为重要。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决定了许多汉字的结构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不应把汉字看成一个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样化地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方式多样化的教学将课堂重心从“教材”转向“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于学情,层次化阅读  动态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应该从实际学情出发。
穿过小树林,穿过麦田小路,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是小熊的家。今天一大早,小熊就上镇里买回了红、绿、蓝三桶涂料。他用红涂料涂了铁皮船,用绿涂料涂了栅栏,用蓝涂料涂了墙壁。然后把三只涂料桶整整齐齐地靠在门边。  夜里,靠在一起的涂料桶趁着月色到荷花池里去洗了个澡。  “不好了,不好了。”蓝涂料桶大声地嚷嚷。原来清澈的荷花池变得浑浊起来了。  “怎么办?”绿涂料桶问道。  “赶紧跑。”红涂料桶说着,带头跑
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阅读课文篇幅有限,仅靠课内阅读,远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不能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课内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课内阅读数量的不足,让课内外阅读“携手”并进。  一、立足课堂,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学一篇课文,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地去进行阅读指导,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语用”和文章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能力。虽然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很重要,但我们却不可能每一堂课的教学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既然如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目标。  一、基于学生视角
“微课”在当下教学中渐渐“热”起来了,与此相关,“微课”带动了教学“微视频”“微设计”“微角度”“微主题”“微内容”“微作业”等的产生。“微”是微课的显性特征。在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微课”,“微课”如何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进而展现本体的魅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微课”的特点及巧妙运用谈些看法。  一、“微课”的特点  所谓“微课”,是以“微视频”为媒介,运用建构主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