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接受的动力。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唯一的学习动机。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真正的兴趣包括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重要阶段,要经历一个由激发、培养,发展至保持,继而发展至增进的递进式过程。把学生引入有兴趣的音乐课堂时,不能仅限停留于有趣阶段,而应该激发他们的热情,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进步,引导他们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更稳步更持久的乐趣、志趣兴趣的养成,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音乐兴趣产生的过程
(一)音乐兴趣产生于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美妙的音乐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小学生经过学习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可进一步巩固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音乐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据调查,目前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大部分从电视、vcD、DvD及网络等渠道获取,而这些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势必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冲击。面对挑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把课堂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生活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演唱、视唱、理论等)把那些好的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来,逐步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二)改变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改变教学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对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所采用的创造陛的教学方法上”。了解并适应学生的兴趣、情感、心理、个陛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持不同的观点、意见。最终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终身享有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建立既關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音乐活动,是激发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参与”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任何负担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充分享受参与的过程,才能进一步地强化学生原有的兴趣。
(四)享受成功,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享受成功,是保持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做得不是很好,只要他努力做了,就值得肯定。把握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能够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兴趣,更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
(五)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才能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标指出,要拓宽音乐领域,突出“开放性”。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得到情感的启发。布置生活作业,进行情感牵引。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能力。通过观、说、听、画等一系列活动,再把这种情感牵引到对歌曲情感表达上来。音乐教学中,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更多的音乐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乐曲所创设的情景中。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进行熏陶。音乐要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
(六)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教学可以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进行综合,也可与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综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四、结束语
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要和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大胆实践,更新观念,使学生永远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尧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之我见[J].
[2]张立文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
[3]刘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技巧[J].
[4]唐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