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定位偏差、多媒体的过度运用、师生情感共鸣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互动不足。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以实现音乐课堂互动为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师生互动;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对课堂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束缚了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良好课堂互动效果的實现方式。
一、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定位偏差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将这个原则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对该原则的定位存在偏差。首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师生互动更多的是“纠错”,即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这种“纠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其次,由于教师的引导作用缺失,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自主性不足,导致在一些交流讨论环节,整个课堂就开始出现混乱,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交流、探讨”,而是“摆龙门阵”“闲聊”,整个课堂乱哄哄一团。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互动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度依赖”的教学现象:首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代替了教师的示范演唱。多媒体播放音乐的形式,虽然说可以更加准确,无论是音频还是质量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是,这种“机器”教学的形式,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其次,过度依赖多媒体,容易导师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堂互动缺失,整个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学生跟着电脑学,而不是跟着教师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难以实现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3.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共鸣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不足,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解读,从而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现,难以深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其次,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说是“为唱而唱”,甚至“喊唱”,教师缺乏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解读,而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较有距离感,并不能因共同对音乐曲目的解读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有距离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方式,难以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 小学音乐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把握主体性、情境性、平等性、整合性、思想统一性等原则,积极构建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为促进良好小学音乐互动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1. 科学定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本着“兴趣”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性,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曲目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歌曲相宜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发音的技巧和办法,避免学生因为喊唱而影响嗓子的发育;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因为过度活跃而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最终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当前音乐课堂“互动性”的目标,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创设有益的问题情境,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一些音乐教学活动,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实现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2. 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科学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明确其辅助地位,避免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歌唱环节,应当以教师的范唱为主,即教师引导学生歌唱,而不是多媒体领唱。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应当体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间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避免学生因为视觉、听觉疲劳而产生疲倦感。总的来讲,多媒体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明确其“辅助”地位,这样才能给予师生互动空间,为促进良好互动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3. 重视音乐欣赏体验性,强化师生情感共鸣
每一首曲目,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好的课堂互动效果。首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强化音乐的体验性。即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编排舞蹈、将音乐和美术整合起来等方式,让学生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情感,感受音乐之美。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背景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情感,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良好师生互动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不少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正视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作者简介:冯胜英,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麦格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师生互动;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对课堂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束缚了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良好课堂互动效果的實现方式。
一、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定位偏差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将这个原则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对该原则的定位存在偏差。首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师生互动更多的是“纠错”,即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这种“纠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其次,由于教师的引导作用缺失,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自主性不足,导致在一些交流讨论环节,整个课堂就开始出现混乱,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交流、探讨”,而是“摆龙门阵”“闲聊”,整个课堂乱哄哄一团。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互动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度依赖”的教学现象:首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代替了教师的示范演唱。多媒体播放音乐的形式,虽然说可以更加准确,无论是音频还是质量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是,这种“机器”教学的形式,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其次,过度依赖多媒体,容易导师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堂互动缺失,整个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学生跟着电脑学,而不是跟着教师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难以实现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3.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共鸣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不足,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解读,从而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现,难以深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其次,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说是“为唱而唱”,甚至“喊唱”,教师缺乏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解读,而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较有距离感,并不能因共同对音乐曲目的解读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有距离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方式,难以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 小学音乐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把握主体性、情境性、平等性、整合性、思想统一性等原则,积极构建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为促进良好小学音乐互动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1. 科学定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本着“兴趣”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性,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曲目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歌曲相宜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发音的技巧和办法,避免学生因为喊唱而影响嗓子的发育;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因为过度活跃而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最终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当前音乐课堂“互动性”的目标,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创设有益的问题情境,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一些音乐教学活动,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实现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2. 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科学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明确其辅助地位,避免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歌唱环节,应当以教师的范唱为主,即教师引导学生歌唱,而不是多媒体领唱。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应当体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间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避免学生因为视觉、听觉疲劳而产生疲倦感。总的来讲,多媒体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明确其“辅助”地位,这样才能给予师生互动空间,为促进良好互动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3. 重视音乐欣赏体验性,强化师生情感共鸣
每一首曲目,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好的课堂互动效果。首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强化音乐的体验性。即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编排舞蹈、将音乐和美术整合起来等方式,让学生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情感,感受音乐之美。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背景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情感,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良好师生互动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不少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正视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作者简介:冯胜英,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麦格小学。